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专业和就业要对口?不存在的!

我和大头敏聊天,发现她本科读的是法学专业,并且通过了司法考试(后来改名为“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还在法院、律师事务所和司法局实习过,结果她毕业后并没有从事过一天法律工作,反而从事了与法律不直接相关的公务员工作。在她的法学院同学中,也有很多人没有从事法律工作。

那么,大头敏为什么选法学专业呢?原来她读高中的时候,看了很多律政剧,觉得做律师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就下定决心要读法学专业。在同一个时代,在同一批看剧的人中,很多考高分的同学也做了同样的选择;直到大二,还有很多同学费尽力气从其他专业转读法学。

当时,大头敏的同学都觉得自己将来的人生非法律这一行莫属。她经常可以看到几个同学激烈辩论法条和案例的情形。学校里一些热门法学课程一开放选课系统就被报满,而没报上的同学只好旁听。中山大学有四个校区,从其他校区过来旁听的同学也不在少数。在一位“刑法”讲得非常精彩的老师的公开课上,阶梯教室连过道都坐满了学生。

那几年,中国经历了法学专业招生的火爆景象。的确,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法律行业的繁荣,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这些与法律相关的职业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听起来又体面又高薪,再加上许多法律电视剧的热播,因此很多学生都非常希望攻读法学专业和从事与法律相关的职业。高校纷纷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法学专业。

法学专业招生大爆发引发了就业难。法律职业门槛很高,司法考试作为进军法律界的头一关,号称“天下第一考”,每年仅有6%的通过率。假设你通过了司法考试,你会发现法律职业的入门职位薪水偏低,有可能远远低于同届其他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酬。这时,每个法学毕业生都面临这样一个选择:接受较低的收入并努力熬过起步阶段,还是转投其他薪酬更高的行业呢?

在生存面前,很多人都会选择后者。

大头敏毕业时没有选择参加司法考试(毕业三年后才参加了司法考试,并通过),却报了公务员考试。曾准备成为一个法律人的她,误打误撞地进入了公共服务领域。但她发现,法律训练给她带来的逻辑思维方法、信息搜索能力和快速学习能力,在机关写材料、做会务及搞活动等工作中全都派得上用场。

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和工商管理等专业,同样遭遇过招生大热、就业大冷的情况。但我们也发现,即使就业再难,毕业半年后,大部分人也都会开始工作,无非专业不对口而已。

谁说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只能通过大学专业方向来实现呢?专业、选择和兴趣,都只是实现人生梦想的一座桥梁而已。

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的作者古典老师,在大学学的是建筑专业,毕业以后去了新东方当老师,后来又从新东方跳槽出来做职业生涯规划顾问。他在另一本书《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里就说:“人生不应该是被规划出来的——规划就意味着你的人生有一群‘专家’比你更懂。好的人生,就是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

我大学是在武汉科技大学(原武汉钢铁学院)机械系读的。在2000年硕士毕业后,我应聘到武汉一家IT(信息技术)公司做软件实施项目经理,两年后跳槽到武汉工程大学教机械制图。现在,我因为推广“和秋叶一起学PPT”系列网课而被更多人知道。

大学专业是人生的一次定位,并不能完全决定你未来的发展可能。

时代的步伐越来越快。2015年,我们谁能想到现在手机支付、滴滴打车、外卖到家、共享单车、智能快递柜、知识付费会快速普及……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剧烈而深刻的变化,五年后必然也会完全不一样。

在当下,重要的不是你选择了一个好专业,而是在大学里学会自学,掌握能让你在职场“加速跑”的实用技能。

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未来,企图用一次选择锁定成功的人,不过是想用固定的坐标寻求安全感罢了。 PCrkGoOThAHP6vAGTg18Pa6lKE8TOpMuwRN23lDQn+V/6UssyYuXO6hwNGwNE9p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