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元知识、硬知识、软知识,都要搭配一点

不管在大学读什么专业,你都不能只学专业知识。

我把知识分成三类,即元知识、硬知识和软知识。

1.元知识

元知识是某一学科的专业体系教你的方法论,能帮你形成自己的深度思考力。元知识既包括学习一门学科的方法,也包括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比方说,大部分人了解历史只是看历史故事书,但真正研究历史的人,会去了解历史学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历史观、历史研究方法及不同国家的历史学派。积累了这些历史元知识,你就可以独立开展历史研究,从而成为专业人士。

学习元知识,需要你连续地深入思考,从而形成完整的分析链条,甚至有些问题可能需要你查阅大量素材,并且连续思考好几个月才能找到答案。

关于“解决问题”,我学过一个方法:如果你涉足新的领域,那么你可以按照“分析背景→找准问题→提出对策→建立行动→评估效果”的流程去思考,这个流程就是一个“元知识”。

以自学一门课为例,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框架去细化我们的思考,如表2-1所示。

表2-1 细化思考框架

把这个框架细化,就是应用元知识的过程,但要真正自学一门课,我们还得付出更多的努力。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半途而废,就是因为迟迟看不见效果。准备考研时,你至少需要复习半年,如何检测复习是否有效呢?你可以每周做一套试题,看看成绩有无提高,就能知道自己的复习效果了。有进度目标衡量的自学计划,往往更能激发人坚持到底。

2.硬知识

在学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历史事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记忆这些知识点。每个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有类似历史知识点的信息,记忆这些知识点往往占用了我们大部分的学习时间,还会给大脑造成沉重的负担。我把这一类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称为硬知识。

掌握硬知识越多,对理解元知识就越有帮助。借助元知识体系有效梳理各种硬知识,使其结构化,能极大地节约我们今后学习的时间成本。比如,硬知识很适合用思维导图软件来组织,对于这种需要大量记忆的信息,思维导图的形象化记忆方式更具优势。

英语是一门很有用的语言,只要不涉及文学写作或语法研究,我认为学英语更多是啃硬知识。中国大学生投入在英语语言学习上的时间太多了,还不如用一些背单词的时间去理解专业知识,积累应用实践的经验。假如需要翻译英文,你可以借助各种翻译工具,或者请教高手来解决问题,而无须把自己变成一本词典。

3.软知识

大学里还有生产实习、课程实践、社会考察、毕业设计、社团活动和校外实习等教学环节。在完成这些实践性很强的学习任务时,只具备元知识和硬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得拥有像组织、表达、沟通、协同这样的能力,才能和同学一起完成工作。

要想拥有这种能力,我们仅靠上课、看书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深刻的经验,从而加深对元知识的理解和硬知识的记忆。我把这一类经验性很强的知识称为软知识。

软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反复尝试和调整,直到理论知识与自己的经验相匹配。对于好的技能或方法,你得找不同场合用不同的事情反复练习——记住,是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事情用同样的方法反复练习。“把一件事情反复做一百遍”和“把一个方法反复用在一百件事情上”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建议大学生将大量时间放到元知识的学习上,而不是看各种速成的快餐书。比如,你对心理学感兴趣,不要去读太多《色彩心理学》这样的畅销书,而应该老老实实地读几本引进的《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导论》《心理学的邀请》《自我·群体·社会》等经典教材。

读完这些经典教材后,你会对各种畅销书里面的观点有更好的理解和领悟,就能看出哪些书是东拼西凑的,这样你就不至于浪费大量的时间去看一些质量不高的书。

让人遗憾的是,很多大学生朋友读了不少书,但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解决问题的通用框架。他们确实花了大量时间去记硬知识,也去了很多地方参与各种实践,看起来积累了很多知识或经验,但是因为始终没有去总结一个完备的知识框架,最终没有建立连续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的表现就是,遇到新问题缺乏解决能力。

元知识的学习能让你知道世界是如何运行的,实践经历能让你验证世界是不是真的如此运行的。

特别要指出,失败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课堂。在大学阶段多经历挫折也是一种财富,因为你在大学里犯错的成本很低。等进入职场,你的能力越强,你犯错的成本就越高,代价可能也越大。 Y+bPTHqEvFqBAvrYHYaQLClCEDneAByfrHT8glscc/kYYqH2U2bJkMFvzHhLL89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