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学会自学才算读过大学

有个学生给我发私信问:“大学课堂里的老师好像只会照本宣科,讲得大家都想睡觉,我能不能不去上这样的老师的课?”

在大学,你的确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老师:

■ 有的老师讲课趣味横生,有的老师讲课索然无味。

■ 有的老师上课节奏飞快,讲的内容超出指定教材太多;有的老师照本宣科,绝不超纲。

■ 有的老师上完课就走了,有的老师上完课愿意留下来跟同学们继续讨论。

■ 有的老师喜欢让大家分组练习,有的老师爱布置写小论文。

不管读哪个大学,你都会遇到讲课风格让自己难以适应的老师。但我想更重要的是,大家一定要理解,我们读大学和读小学、初中、高中是有本质不同的。我很认同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一个观点:“我觉得其实每个大学都有一些不太好的老师,北大也一样!不可能所有课都是好的……但是, 在大学里,关键在于你自己,时间是属于你的,空间是属于你的,你自己来掌握自己,自己来学习。”

在大学,重要的不是记住自己学过什么,而是学会怎么学。 学会自学,是你在大学里能学到的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没有之一。

很多大学生还在用中学读书的方式来读大学,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在中学,老师帮你梳理学科框架、讲解知识点、布置作业、设置考题,你只需要跟上老师的节奏就行了;学校还会把学生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并且制定了严密的作息表,你只需要听话照做就可以了。

到了大学,你会发现学习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都是固定的课程,固定的老师;现在除了固定的课表,你还有大量的时间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自己制订学习计划。

大学不仅提供课堂老师讲授的内容,还提供藏书量惊人的图书馆、免费的论文数据库、话题丰富的讲座论坛、各种学习型社团和自习室等,为大家创造了良好的自学条件。

麻省理工学院史上最快毕业的学生叫斯科特·扬,在一年时间内学完了四学年的33门课程。他把自己的自学经验写成了一本书,叫《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介绍了他的“整体性学习法”,其中有很多实用的自学方法,比如:

■ 搭建学习结构,编织知识网。

■ 用快速阅读捕捉信息,用简单明了的笔记法。

■ 复习时想象你在教别人。

■ 有清晰的目标,没有目标的学习是乱学。

■ 管理好你的精力、睡眠和血糖。

■ 批处理零碎任务,集中拿下大任务。

有没有发现,斯科特·扬的经验有很多,但它们都依赖个人学习,而不是老师教。

如果要训练自学能力,那么我建议你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别是厘清脉络、搜集信息、解决问题和培养自律。 拥有这四个方面的自学能力,你也就拥有了征服大学学业的钥匙,这些也能成为一辈子的财富。

1.厘清脉络

学习一门新的课程, 首先应该厘清它的整体脉络,而不是等着老师给你梳理。

大家可以使用老师指定的教材,也可以自选一本学科经典教材,先读目录,再快速通读一遍教材,了解这门课要讨论哪些问题。

好的教材会为我们阐述学科的框架,至少能帮我们认识基础概念,展开学科要解决的基础性和前沿性问题。如果你能在图书馆多借几本教材,那就更好了。你可以相互对照,看一下不同教材搭建的框架有什么不同。这些教材中相同的部分是学科的“入门知识”,你必须扎实掌握;而不同的部分展示了不同专家学者的不同研究角度,可以帮你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

如果教材太过枯燥或生涩,那么我推荐你去找一些入门书。在网上搜“学科名 入门 书单”,你就可以找到前辈的很多好建议。

2.搜集信息

我们在中学用三年时间学5~7门课,而在大学却要学三四十门课。所以,光靠“吃透教材”,你远远还没入门呢。 只有掌握信息搜索能力,你的学习才能走上快车道。

学会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可以让你快速找到需要的资料。在此,我特别提醒,大家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或名词时,自己先搜索一下再去问别人。

学会利用豆瓣、知乎这样的知识分享平台,查找学科推荐书单。

学会用期刊网这样的专业论文数据库查找最近的研究热点。

学会借助知乎、微信搜索等工具,快速发现领域内的热门话题和精彩观点。

学会去中国慕课大学、网易公开课、网易云课堂、Coursera等各种慕课、网课平台,听取全世界名家观点。

学会用App或小程序关注和精选本校及周边大学的讲座,现场聆听名师名家的精彩演讲。

3.解决问题

我们在大学里学一门课程,不是为了得高分,而是为了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拿高分只是学到技能的副产品。

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判断你自学能力的标准。

学到一个知识点,你可以尝试着用它去分析一下社会现象,和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作业,形成一篇小论文,甚至做一个带有分享性质的PPT。这些都是我们向解决问题这一目标迈进的一步。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我们往往是先学会老师教的内容,再尝试去解决“指定的问题”,而不是先学会“提出问题”,再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

提出好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知道如何提问的人,往往能更快地解决问题。张五常在《吾意独怜才》中说:“从来没有太浅的问题。正相反,学术上有很多重要的发现都是由几个浅之又浅的问题问出来的。”

比如《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这本书,就是我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帮助更多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答案是:与其一遍遍重复回答,不如写一本好书来帮助大家。

4.培养自律

一个会自学的人,一定也培养了自律能力。

自学需要你制定精准可行的学习时间表,并在课业与社团实践之间找到平衡。自学需要你探索学科前沿话题,去阅读大量参考文献。自学需要你独自整理笔记,动手完成实践,准备考试认证。

这些学习过程没有老师管,没有家长逼,也没有同学陪,甚至你还会遇到各种打断学习计划的诱惑,没有自律能力的人还真做不到。

如果四年大学下来,你拥有了自学能力,那么这才是你将来在职场中更快地学习新技能和管理自己的依靠。 2izYEnINCoimCULhrh8K2ZSqAGR9vNTcMhkIvYYUi63P2lAc6Z9kofzDPbe0Kif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