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融合教育是什么?

融合教育,简单来说,就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在普通学校普通班级中与同龄人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形式。但融合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将所有儿童放在一个学校里就可以了,开展融合教育意味着需要重新构建、创造一个不同的普通班级和学校。这个班级和学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独有的特点和需求,学校、教师不会因他们这些独有的特点和需求而排斥他们,而是致力于通过各种措施扫除这些特点和需求所产生的学习困难或者障碍,让每个儿童都尽可能地获得最佳程度的发展。这样的班级和学校其实是教育研究者、教育工作者的梦想,也是教育改革的目标,而不仅仅是特殊教育所提出的要求。

特需儿童即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儿童 。对于特需儿童一词,我们从“去标签化”的目的出发,基于儿童为中心的观点,以一个更中性、更亲和的角度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称为“小白”。“小白”一词不仅意味着特需孩子在融合之路上的懵懂和茫然,也意味着我们融合教育工作者对于探索中国融合教育的过程虽然艰辛但仍满怀希望,还意味着我们所坚持的儿童观:所有的孩子首先是孩子,我们要更关注孩子的需要而非仅仅只是障碍本身。

对于融合教育的发展阶段,小白的进阶之路(图1-1)一般有四级,最理想的当然是所有儿童能全部进入普通班级,但现实是目前我们的小白主要还停留在第一级和第二级。

图1-1 小白的融合教育进阶之路

也正因为小白的融合教育进阶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在前辈学者们的基础上,依据自身多年的实践,根据场所的开放程度、普通儿童和家庭参与互动程度、特需儿童及家庭之间的互动和联结建立程度,首次提出“大中小”三级融合课程形式。具体如下:

· 大融合

泛指孩子在普通学校的融合,具体实践为在孩子上学的学期中,派认证的影子老师到幼儿园和小学,帮助特需孩子适应学校。在认证的训练有素的影子老师的帮助下,孩子能更好地参与学校活动,提高行为管理能力、情绪处理能力、语言学习、学业学习等。大融合还可以发生在公园、社区等全开放场所——吸引更广泛的社会人群(尤其是社会有爱心的“大天使”、以及他们的孩子“小天使”)参与特需儿童的融合教育,如:亲子野餐郊游、公园感统团建、公园人际互动指导等;上海游语近些年开展了多场公园大融合活动,用实践证明“有趣的游戏是融合有效的关键”。游语融合教育倡导“最自然的支持是同伴支持”,游戏是孩子们天然的互动语言,“大融合”坚持用游戏的形式促进特需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之间社交关系的建立,做最自然的同伴支持。

· 中融合

指为提高儿童独立性、帮助家长退出集体课堂,特需孩子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完成的集体小组课。集体小组课通常是由2名专业老师和10名以内学生,共同参与的小组课。游语认为,无论对于轻度、中度还是重度的儿童,社交技能是能够帮助学生未来在社会生存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且应当是融合教育集体课师资最应该掌握的重要教学技能之一。普校的小组课可以由心理老师、道法老师学习国际流行的SEL(social emotion learning,社交情感类课程),在学校的资源教室/融合教室中授课。“中融合”坚持用训练有素的社交小组课老师,用高效的社交小组课的形式,做融合教室中的同伴支持。

· 小融合

指的是融合机构中,2个年纪相仿、能力和性格相近的儿童组成的伙伴课程。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最少的同伴支持中,教授特需儿童掌握校园生存必备的社交技能,形成亲密的同伴支持关系,减少或避免严重的社交冲突。每次小融合课后,有半小时的父母课堂时间,老师需要教会家长如何在居家环境中扩充、泛化课堂的学习。“小融合”坚持用训练有素的心智游戏老师,用亲密的伙伴关系支持彼此。

图1-2 大中小三类融合课程

除了大中小融合之外,还有一种融合叫作“反向融合”。“反向融合”,泛指让普通学校的孩子返到特殊学校、特殊机构中和特需孩子(小白)一起进行融合活动。具体实践为在专业老师和志愿者带领下在封闭场馆内进行融合活动。通过丰富的游戏和活动,吸引大、小天使们来帮助特需儿童及他们的家庭。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大、中、小融合模式的具体操作,使得“融合教育实践”在中国的落地更加有效,具有可操作性。 BkMR+QDqa7txZkmdOK9TKBOdDW9k97MELM78WhGYWb6pi2nGocWTCrPl4GSnx6G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