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为什么需要家校合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以下我们参考黄河清(2008年)的研究来具体了解一下到底为什么需要家校合作。

(1)对特需儿童的意义

第一,提高学业成就。对于特需儿童而言,虽然普通教育环境对学业有更高的要求,孩子、教师、家长可能有紧张感和压力感,但是,潜能也会在适度的压力下被挖掘。根据影子老师的实践发现,学业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特需学生的同伴交往和情绪,因此提高特需儿童的学业成就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而许多国外的研究成果表明,家校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这也是教育界的共识。良好的家校合作,可以为儿童营造出一种连续的、共通的、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儿童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关注与支持,进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促进特需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特需儿童同样是儿童,也需要成长与发展,何况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更多困惑和适应障碍,在发展过程中更易遭受挫折与失败并出现心理危机。因此,特需儿童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然而,我国教育工作中长期忽视因障碍、学习困难和因其他特殊性而产生特殊教育需要的以及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些儿童由于其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处境等方面的特点,其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隐患,如自卑、情绪困扰、自我中心、焦虑及不良适应行为等。 学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心理健康教师、资源教室、资源教师等等,特需儿童进入学校开始学生生涯的同时,家长也获得了借助学校教育资源的机会。家长和学校的交流,可以促进二者在观念和行动上的一致性,共同影响特需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家校合作可以帮助家庭和学校更全面了解特需儿童的心理状况并及时做出调整和提供支持,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第三,提高社会适应力。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与学校两个重要的环境,同样也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特需儿童成长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融入社会。在急速变化的世界中,学生们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而这无疑对特需儿童提出了更高的适应力要求。提高特需儿童的社会适应力单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帮助与支持。家庭是学生接触社会的第一场所,是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基地。通过家校合作,特别是教师指导家长提高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邀请家长指导儿童参与社会性实践活动等,可以让特需儿童更快更好地感受到学习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自发地增强其社会适应力。

第四,预防和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以上谈到的三点对特需儿童的成长都具有发展性的教育价值,家庭和学校的目标都是预防和减少孩子在儿童期及青少年期内的各种不利于成长的因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内在和外在等各方面的原因),特需儿童的问题行为时有发生,如果家庭和学校处于“各司其职”“互不干涉”“独来独往”的“失联”状态,就不能及时发现儿童的问题行为,也无法将问题行为解决于萌芽状态,或者即使发现了问题行为,也难以了解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从而延误了行为干预的最佳时期。如果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是畅通的、经常的、有效的,就能及时预防特需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或者问题行为发生后能够得到及时的干预。

(2)对特需儿童家庭的意义

第一,改善亲子关系,提高养育质量。我国家庭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虽然家长不用“考证”就能“上岗”,但要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必须学习做家长的知识和技能。对于特需儿童的家长而言,新手家长们必然会面对很多的困难,他们会更加困惑和无助,因此家长选择与学校合作将是十分明智的。在合作过程中,家长通过倾听教师与学生相处技巧,通过跟资源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学习必要的理论和经验技能等,学会教导孩子的知识及技巧,进而成长为一名有效能的家长。这样,家长在应对孩子的问题行为与养育困惑时,能清楚地得到来自学校的支持。同时,家长能够有机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无形中感觉到自己被纳入孩子的校园生活里,这极大地拉近了亲子关系。当然,家长除了可以向教师学习外,还可以向其他普通儿童的家长学习,与他们交流育儿经验,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并从他人与学校合作的成功经验中受鼓舞,建立起与学校合作的信心。

第二,促进良好家庭氛围的形成。学校和家庭互相协作,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家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通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相互弥补时空间隙,使孩子的成长始终处在一个协调一致的教育过程中,这样将有效地促进孩子各方面的教育。当学生感到老师和家长在为自己的成长而协同努力时,他们会因这种关注而受到极大的鼓舞,产生向上的动力,激发成就感,并最终转化为进取的实际行动。

(3)对学校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师关系。家校合作的直接参与者是家长与教师,家长和教师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家校联系更多的是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人与人的接触有利于增进相互的感情,有利于相互的了解,进而使得人们相互理解。家校合作将成为家长和教师关系的润滑剂,有利于建立融洽的亲师关系,从而有助于儿童的发展。

第二,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体现因材施教。学校要切切实实地推动融合教育和秉持因材施教的理想并不容易,由于背景知识的差异、认知及其他能力倾向的差异、学习方式的差异等,特需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再者,不同的特需学生,其特殊教育需求也会有很大差异。这些使教师在对特需学生的认识上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往往不能全面地了解特需学生的兴趣、偏好、能力、需求、优势等。因此,教师对某些特需学生所选取的教育方法就很有可能不奏效,甚至产生反作用。通过家长这一重要资源,教师可以更好更快地了解特需学生,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和每一个孩子相处并更好地完成教学。如果教师能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而家长也能主动地、经常性地与教师联系,向教师介绍孩子的情况以及为教师提供应对问题行为的策略,那将有助于教师适时地调整教育策略,加强对特需学生个别化的教育与支持,促进特需学生在学校的融合。

第三,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虽然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在教育孩子方面均负有责任,但他们之中普遍存在着责任分离的倾向。影子老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大部分的教师和家长均认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学习方面教师应担负主要责任,其他方面则由家长负主要责任。以往,教师与家长均缺乏积极、主动的共育愿望,教师多数是在孩子犯错误时才会寻求家长的支持与帮助,而家长也只有在教师告知问题时才想到找教师沟通。通过家校合作,可以加强家长与教师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在同等的学校教育条件下,也提高了教育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第四,形成教育合力,提高融合教育质量。家校合作的目标是要形成教育的合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们会常常抱怨:“我们在学校做了各种努力终于让特需学生有所进步,但有时放假回家待一段时间就削弱或抵消了我们几周甚至几个月的努力。”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支主要力量,如果形成合力,就能相互支持和配合,强化教育作用;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则会相互削弱和抵消,学校教育的作用就无法充分发挥。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是封闭式的,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是间接的,家庭对学校教育介入的程度也很低。 而融合教育实践要求把学校与家庭作为教育的统一体,要求学校必须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更好提高融合教育的质量。

第五,丰富教育资源。在社会教育资源中,家长是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特别是特需儿童的家长,有自己的特需儿童家长团体,有比普通教师更多的特殊教育资源。通过家校合作,可弥补普校教师特教知识方面的不足,对增进普校教师对特需学生的理解极为有利。但是,家庭只有全方位地配合解决学校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家庭和学校才能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密切合作,互相配合。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包括对学校政策的理解和支持,积极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教育活动,为学校提供教育资源,为学校提供孩子的信息,以及在家庭中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等等。 eDR1TDYuYJwDEiL5kxARDerrlXv1NBYT56TGBIy32H8ujDKn1fo3PAmTMnZPvWC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