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译者的政治素质

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改革开放正朝着纵深方向发展。在国际舞台上,我国积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外交流,与各国的联系日益深入,与各国的合作愈加紧密,这一趋势也对我国的外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任何情况下,一切外事工作最终都会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身上,个人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翻译人员素质的高低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水平。所以,提高翻译人员的素质,具有更加深刻的现实意义,特别是要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翻译人才,使我国的外事人员在国际舞台上一展个人风采的同时,也能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利益,提升国家的形象和影响力。

翻译人员不仅仅具有译者的身份,更肩负着对外推介、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因此,翻译工作者首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忠诚国家、立场鲜明、严守机密,具有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政治敏感度。如果翻译工作者不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对外翻译中,错译、误译敏感的政治问题,酿成重大的后果是无法弥补的。特别在当今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提出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加大对外传播的力度,力求塑造一个政治经济大国形象,翻译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更加重大,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在翻译中把握政治立场。

一、政治素质的概念及要求

所谓政治素质,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对他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发生长期稳定的内在作用的基本品质,是社会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在人的心里形成的并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政治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主要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信仰、政治能力等方面。人的政治素质的高低是社会政治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准确把握政治素质的内涵和特征是提高人的政治素质的前提。政治素质是对翻译人员在政治上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所有从事外事翻译工作的人员所应具备的首要素质。作为国家的官方代表,翻译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体现着国家的形象,关乎国家的切身利益,正所谓“外事无小事”。所以,翻译人员在与各种各样的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是站稳立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原则,始终服从于国家的意志,拥护国家的方针和政策,按照本国的法律法规和外交政策办事,始终铭记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处处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翻译人员的政治素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具有民族气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热爱祖国也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翻译人员要对自己的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在外事场合中,要胸怀国家,始终把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时,翻译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关乎国家的尊严,决不能做有损国格的事情,时刻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

第二,要坚持原则、坚定立场,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据理力争、寸步不让。对从事外宣翻译的人员来说,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维护本国政府的合法地位,反对外来势力干涉本国内政,在国际交往中坚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这些都是重大的原则性问题。在这些问题上,翻译人员要提高警惕性,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信口开河、自作主张,在涉及国家主权大是大非问题上,一定要立场坚定、态度坚决,不能有半点含糊、退让和妥协。

第三,要严格执行国家对外政策,服从国家的意志。在外事场合中,翻译人员代表的是国家形象,要义无反顾地执行国家的命令、指示和政策,不能随意加入个人主观感情和判断而滥发言论、自作主张。当然,所有这一切都要以掌握好本国的外交政策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从国家意志,执行对外政策。

第四,要遵守政治规矩和法律法规。外事工作授权有限,因此对于一切重大问题都要事前请示、事后报告。同时,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翻译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外事纪律,洁身自好,严格保守国家机密,确保万无一失。翻译人员在遵守本国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遵守他国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法,从而顺利有序地开展外事工作。

二、政治素质的重要性

为什么政治素质在翻译人员,尤其是外宣翻译人员的众多素质要求中最为重要呢?

首先,这是由外事工作自身的特殊性决定的。外事工作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涉外翻译人员与其他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要跟外国人打交道,在这种情况下,翻译人员所代表的不仅是他自己,还是整个国家的形象,他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国家的利益。所以,如果翻译人员不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就有可能自行其是、自作主张,就有可能因贪图个人利益而牺牲国家利益,从而在原则立场问题上犯下大错,而在这个问题上,即使是一个小小的错误,都有可能给整个国家的利益和形象造成重大的损失。翻译工作责任重大,换言之,“翻译无小事”。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有它的意义,都有可能牵动全局,所以只有在政治上站稳立场,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够贯彻好本国的外交战略和政策,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外交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这是由我国面临的现实环境决定的。当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我国的外事交往活动日益频繁而深入,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和壮大也为自身带来了更多的责任和挑战,外宣翻译人员在工作中也会面临各种复杂多变的局势和错综复杂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胸怀祖国,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能做到审慎独思、洁身自好,才能在这个没有硝烟的外交战场上捍卫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最后,这是由外事翻译工作的需要决定的。翻译工作是光荣的,但同时也是艰苦的,有时甚至是危险的,所以如果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没有优秀的政治素养,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那么他就不可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钻研业务,就不可能始终保持勤勤恳恳、全心全意的工作态度,就不可能在关键时刻承担责任,奉献自我。因此,如果一个译者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即使他有丰富的知识和雄辩的口才,他在翻译实践中也难当重任,更不可能在外交战线上坚持下来。从事外宣翻译人员的政治素质如此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早在我国外交工作开展之初,政治表现、立场观点以及学习态度等成为外交翻译人员选拔的重要考量因素,虽然在如今外事翻译人员的选拔中对知识、专业和业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不可否认的是,政治素质依然是综合考虑的首要因素。

三、如何培养和提高译者的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翻译人员的政治素质呢?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合格的译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必须明确自己的政治立场,不妄自运用个人观点,忠实地做好翻译工作。在我国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外宣翻译人员,要提高学习和实践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明确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或核心利益的问题,如人口问题、经济问题、台湾问题等,翻译工作者要加强自律,时刻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培养高尚的政治情怀。在翻译工作中,翻译人员要积累敏感词汇,用词精确,坚决不能使用有损国家的词汇言论。在翻译时要明确我国的政治立场,避免模棱两可的词语出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政治麻烦与歧义。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都很注重加强对外宣传,宣传自己的价值观念、政策主张,对外输出自己的科技文化和意识形态。作为外宣翻译重要组成部分的官方文献翻译,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外界对我国政策、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认知程度。因此,翻译工作者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展现在翻译中。总之,外宣翻译人员在工作中要树立明确的政治立场,慎重对待一些敏感的话题,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尊重国家的政治抉择,展示良好的大国外交形象。

第二,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译者要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善于运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的翻译工作,观察和分析国际形势,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加深对中国文化、国情以及国内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植于翻译过程的方方面面,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髓要义,认识到它对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导意义,认识到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翻译既要遵循翻译的通则,更要讲政治;译者须注意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正如张健(2001:79)指出,译者必须善于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研究和深入理解原文内容,还要有实事求是和辩证思维的思想方法,正确处理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第三,树立文明和谐的外交理念。所谓文明和谐,就是说在国际舞台上不是只有一种颜色、一种声音。文明和谐的国际舞台是利益多元化时代的特有名词,是对多种声音、多重利益之间相互关系的平衡和界定。它至少应该包含三重境界:最低的境界是相容、共存。不能一听到不同的意见、不同的声音,就视为“敌对势力捣乱”“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不能一看到矛盾、纷争,就认为必须“你死我活”。在现代社会,利益纷争是常态,在交往中产生不同立场、观点也在所难免,而且也是必然的。在这种情境下,没有宽厚和容忍,就没有和谐可言。第二种境界是协调。只有经过充分的协商与调和,不同利益、不同声音之间,才能充分磨合,求同存异,形成合力,这也应该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是领导者还是普通民众都能接受的外交理念。

下面,我们来举例说明政治素质对于翻译人员,尤其是外宣翻译人员的重要性。例如,关于“台湾”称谓的问题。一般来说,我们是大陆,是中国大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加入国际组织的时候,在加入亚洲开发银行的时候,因为台湾已经是成员了,它的经济发展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要把它完全驱逐出去是不现实的。但是,它仍然以中华民国的名称留在亚行又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所以经过艰苦的谈判,达到了一个很好的效果,就是改名为“台湾”。在加入国际奥委会和APEC的时候,又出现了台湾的称谓问题,那时候就改成“Chinese Taipei”,这里“Taipei”不是用中国大陆的汉语拼音,而是采用旧式的威妥玛拼音,出于大局考虑我们也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在台湾的称谓问题上必须要明确什么表达是错误的,什么表达是正确的,在翻译的时候要立场分明、态度坚决。但是,西方某些媒体在讲到台湾问题的时候,往往把“大陆”翻译成“Mainland China”,这在我们的外宣翻译中是坚决不能出现的,因为“Mainland China”的译法暗含台湾是另外一个“China”,这样就会给人造成世界上有“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错觉,否认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实,正确的译法应该是“Chinese Mainland”。再如,关于“改革开放”一词中“开放”的翻译,曾出现过以下三种译法:(1)opening;(2)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opening-up);(3)open-door。其中,第1种译法意义过于笼统,不够明确。第3种译法问题最大,翻译时必须避免采用,因为这种译法是帝国主义在19世纪侵略中国时强加给中国的所谓“门户开放”政策的英文说法,其意是粉饰列强对华分割侵略,是为其侵华政策服务的,这与我国现行的开放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第2种译法虽长一些,但它忠实、准确地指出了“开放”一词的含义。

上述案例告诉我们,在从事翻译工作,特别是外宣翻译工作时,译员必须自觉增强自身的政治素质。仅有扎实的语言素质还是不够的,只有将这种语言素质与良好的政治素质结合起来才能准确恰当地传达我国的相关信息,使境外受众正确地了解中国的政策、立场和文化。翻译并不单纯是个人的语言行为,而且还是体现国家政策意愿的行为,要做到真实、客观、有效地传达信息,译者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担当。 3e1JzPJi5wkwRDSOroYFSVaki67WTLhuzcEng4z17PKPMhaRZi1p/c0gAzaDxVN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