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我国城市公众安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一、我国城市公众安全教育的基础

(一)公众安全教育的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公共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也逐渐形成。2003年国家制定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首次将“公共安全”列入独立领域进行研究,并制定了发展规划纲要。“十二五”科技规划也将“公共安全”确定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公共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研究与发展更需要科学技术和教育的支持,目前我国在公众安全教育方面还缺少专业人才,也缺少相关的专业院校。例如:消防与公共安全密切相关且专业技术性很强,但目前国内还没有面向社会的消防专业院校。我国高等教育安全学科大多是专门安全技术的教育,培养的是满足特殊行业的安全技术人才,公共安全研究、公众安全教育研究也应该得到重视。面对公共安全管理的需求,经济发展对公共安全的需求,和谐社会对公共安全的需求,有专门的研究队伍对公共安全领域的基础理论及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是必要的,也是值得投入的。社会对公共安全的需求,就安全学科教育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公众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保护公共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应该让民众了解和掌握公共安全知识,灾害事故的预防、准备、应对和应急处置的相关知识,以尽可能减少灾害的发生和降低灾难损失。但相对公共安全需求来讲,我国公众的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人们普遍存在侥幸心理,忽视公众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学习,不关心或漠视安全隐患的存在,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安全文化建设和公共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采用什么方法和途径,使公众安全教育真正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让符合公众安全要求的行为融入灵魂和成为自觉行动,这是当前公众安全教育面临的难题。如何加强公共安全专业研究和专门人才培养,让广大民众学习掌握公共安全基本知识,是当前公众安全教育亟须解决的课题。

(二)我国公众安全教育的现状

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经济损失高达6500多亿元,占GDP的6%以上,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减少损失,我国开展了全国性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2006年我国建成全国性应急联动系统,人们在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遇到火灾、交通事故等情况时,可以首先拨打110,再由公安机关统一调配警力。尽管各级政府和社会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投入不断加大,应急体系不断完善,但作为防灾减灾重要环节的公众安全教育仍不尽如人意。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资源缺乏、时间不足、预防演习少等。多数学校对学生开展安全科普主题教育的时间每学期累计不足10课时,学校从未或很少开展过预防灾害的应急演练。公众安全教育的缺失导致灾害后果加重,例如九江地震时,发生多起学生踩踏惨剧,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社会影响。

安全教育缺失首先导致的是公共安全意识的缺乏。目前,我国主要大城市在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达到甚至超越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公共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例如,在日本,如果一家超市的员工发现货架上的一瓶矿泉水已经拧开,就会立即报警,最早到达现场的不是穿制服的警察,而是穿便衣的警察,首先封锁现场,然后当场检测水质。这种安全意识培养和教育的方法和思路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良好的安全教育能大大提高抗灾能力,日本民众普遍具有极强的防灾意识,2005年8月16日宫城县发生7.2级地震,仅造成61人受伤,没有人死亡。安全科学教育不足就会导致安全知识缺乏。我国有关部门曾对7—10岁的学龄儿童进行了安全意识和知识调查研究,高达80%的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生存”;当问及“如果你遇到洪水、火灾或者是地震时,大人又不在身边怎么办”时,普遍的回答是“拼命跑”“喊救命”,面对这种普遍的安全意识和能力缺失情况,最好的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措施就是加强公众安全教育。良好的安全教育会使公众面对灾难事故时,不再盲从无知和惊慌失措,才能在面临灾害事故时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

(三)公众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和健康发展的保障,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我国公众安全教育还处于较低水平,人们的安全意识普遍较低,缺乏灾害事故的应急知识和心理承受能力,在发生灾难和事故时往往应对失措,加重危害后果和损失。近年来,我国重大火灾频发,如“浙江海宁火灾”“吉林中百商业大楼火灾”“辽源中心医院火灾”等,引发这些火灾的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血的教训警醒我们要加强公众安全教育,全社会要重视公共安全。

防灾减灾救灾的关键是教育,这也是政府对公众的有价值的投资。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不仅建有齐全的防震场所,而且幼儿园也开设了防震课程,教孩子们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地震的伤害。我国面临的灾难不仅有海啸和地震,各种自然灾害一直在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目前我们的安全教育还不够完善,民众安全意识淡薄,个体抗灾能力较低,因此,当前最好的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手段就是加强公众安全教育,特别是建立中小学公众安全教育体系尤为必要。只有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才能在面对灾难时不再盲目、无知或恐慌,在面临灾害时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生命安全。

公众安全教育可以培养公共安全管理专业人才,普及公共安全知识,提高公共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从科学发展观理论角度来讲,公众安全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维护公共安全的目标最终是确保社会和民众的安全和利益。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和经济转型时期,城镇化不断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公众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经济高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总而言之,我国现阶段加强公众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应对公共安全问题的有效举措。

(四)我国公众安全教育的对象

我国当前的公众安全教育的主要对象有以下几类。

1. 中小学生

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中小学中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安全教育时间不足、防灾演习较少,乡镇和农村学校开展的防灾演习次数明显少于城市学校。许多学校缺乏安全教育资源,如安全教育影视资料、宣传画、安全知识读本等教学资源较少,教师自身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不足,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尤为欠缺。

2. 大学生

近年来,国家管理层面已经意识到高校在公众安全教育方面的不足,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公众安全教育的主要场所,高校自身也认识到在公众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3. 普通公众

普通公众是整个社会的主流群体,和学生相比,他们遭受各种突发事件的伤害最多。目前,我国城市都建立了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安全教育基地,但是覆盖面相对较小,基地建设还有待加强。

4. 特殊群体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城镇化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纷繁复杂,尤其是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安全教育不容忽视。近些年,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他们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对于弱势群体的安全教育,有关部门也开展了一些针对性强的安全教育,例如建立残疾人士的安全教育基地,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中重视残疾人和弱势群体的便利设施的建设和便利服务的提供,定期举行一些安全知识讲座、演习等。

5. 专业人员

专业人员较普通群体遭受伤害的风险更大,有必要提高专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并定期对他们进行安全技术培训,以提高专业人员的安全素质,针对不同对象应采取不同类型的公共安全教育。

二、国外公众安全教育的启示

公众安全教育,国外学者一般称为公共安全。“危”有时也是一种“机”,只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就能转危为安,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防范风险提供研究资源。人类社会始终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博尔诺夫认为,危机深埋于人类的本质中,是偶然中的必然,只要人活于世,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可以说,危机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美国著名学者罗森塔尔(Rosenthal)认为,公共安全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产生严重威胁,并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无论什么危机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酿成灾难,但它不是不可战胜的,是经过努力可以战胜危机的。而当人们一旦战胜了危机,就会有一种浴火重生的感觉,而且“危机越严重,渡过危机的决心就越大,危机后的一种重新开始的清新感就越酣畅”。危机还是人自我成长的催化剂。“向某个新的生命阶段过渡只有通过危机才能得以实现。任何人如果不能坚定地渡过困扰人的危机就不能获得内在的独立性。只有在危机中或经历过危机才能成熟起来。”危机不可能完全地主动控制和消灭,但可以因势利导地去积极战胜它,而教育是一种重要手段。

相对于我国公众安全教育的诸多缺失,发达国家在这个领域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和发展,发达国家通常都建立了完善、系统和成熟的公众安全教育体系,它们在公众安全教育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以安全月和特定节日形式对公众进行安全教育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将每年6月指定为国家安全月,每个安全月都有一个主题,例如,2006年的主题是“让我们的世界更安全”。这类活动唤起并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使人们知道安全问题无处不在。美国还高度重视危害公众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例如,美国将每年9月指定为“全国食品安全科学教育月”,以加强对食品服务人员的食品安全培训和对公众重视食品安全的教育。在日本,9月1日被指定为国家“防灾日”。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举行上到首相和有关大臣,下到普通民众广泛参与的、全国性的“综合防灾训练”,防灾演习让全体国民和有关公益团体熟悉防灾业务,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韩国政府将每年5月25日定为“全国防灾日”。安全教育和活动内容包括检查防灾设备与装备的完好程度、举行防灾演练、受灾状况及灾后重建图片展示等。

(二)注重学校安全教育

在美国,幼儿园教育孩子跌倒或扭伤时该怎么做,并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教育。进入小学后,学生就要接受正规的急救培训;美国初中学生每周必须至少参加一门急救课程,如果不能通过急救课程考试,就拿不到毕业文凭;高中通常开设安全教育课程,教给学生遇到地震、洪水等灾害事故时的应急措施。“9·11”事件后,很多美国大学增设了国土安全、反恐和灾难处理等领域的专业,以适应社会对公共安全管理方面大量人才的需求。日本的安全教育从小抓起,在小学教育阶段就要求达到40课时,教育内容安排在国文、人与自然、地理常识、历史等课程中。安全教育一直持续到大学教育阶段,知识层次依次提高。我国台湾,安全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也要求达到30个课时。

(三)通过科技投入构建公共安全文化教育体系

美国在公共安全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技术体系,经过多年发展,公共安全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例如,美国建立了先进的针对各类公共安全的研究基地,以及用于审查、立项、资助和实施相关科学技术的完整体系。美国国会还通过立法,近年来,每年投资超过30亿美元用于建立反恐怖袭击、食品安全、网络安全、动植物防疫等早期预警和快速反应体系以及公共教育系统。“9·11”事件后,美国政府吸取教训,积极推动建立以“防灾型社区”为核心的公共安全文化教育体系建设。

(四)充分运用媒体等手段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美国联邦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教育内容明确具体、操作性强。例如,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将全国所有商业核电站、2万余座易塌垮“高危”水坝等危险源资料广泛印发给政府各部门、企业和公众;向社会公众推荐《如何做好公众灾害预防和宣教活动》等公众安全教育书籍,就如何做好灾害预防和宣传教育等方面给出了许多好建议;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介开展公众安全宣传教育,电视节目专设儿童安全教育系列片,教育儿童在发生火灾、地震时如何自救,以及开设专门网站,宣传公众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的有关知识等,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你准备好了吗?——市民灾害准备指南》,文章长达100多页,该指南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对社会和民众进行公众安全教育的范本。

韩国政府有关部门印制了大量的公众安全宣传手册,图文并茂,易看易懂,很好地提高了国民的安全意识。所有社会组织都有齐全规范的安全资料,都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各类应急预案、宣传册、图表、照片等。

英国政府也积极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传播媒介,尤其注重利用网络的快速、高效、直观、低成本的优势,对社会和公众进行公共安全宣传和教育。在公共安全管理过程中,强调安全预防和预警等信息的广泛性、告知性,要照顾到一些弱势群体(如残疾人、老人和小孩等)。各级政府都建立了安全事件媒体论坛(Media Emergency Forum),政府可以进行突发事件预警和信息发布,民众可以提出咨询、建议及评论等,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论坛还成为政府、媒体及公众间信息沟通、合作协调的重要平台。为了加强预警、告知公众等信息沟通,英国政府还专门制定了《危机应对手册》,免费向社会和每个家庭发放,手册的内容主要是应对各种安全事件(包括恐怖事件)的基本知识。通过这种交流方式,公众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加强。

(五)重视专业培训和演练

美国十分重视公众安全培训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重视警察培训。警察是公众安全突发事件的主要应对者和处置者。每个警察部门都有一个培训基地,培训内容要求具体、明确、有效。通常新招警员都要接受30周左右的培训,考核合格才能上岗,现役警察每年还需要接受13周的持续培训。二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专门培训。首先,美国各级政府都建立了公众安全培训基地,培训设施要求完善、先进、覆盖面广。例如,康涅狄格州紧急事务管理办公室有一个远程教育实验室,可以通过卫星通信传输与全国225个类似实验室连接,并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通过视频和电视进行教学。其次,培训内容具有高度针对性。例如,康涅狄格州消防学院的学员培训主要是关于各种火灾的消防理论和实战技能,学院拥有用于扑灭飞机、车辆和住宅火灾的仿真设施,学员可以在模拟培训中测试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纽约州法律规定,酒吧、宾馆、电影院和其他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必须拥有至少10%经过特殊急救培训并具有专业紧急救援证书的员工。各个社区还提供不同级别的急救课程培训,以便普通市民熟悉各种紧急救援方法。三是注重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美国政府不仅重视招募涉及各种危机的志愿救援人员,而且还负责对他们进行备案管理和业务培训。英国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有各自的演练培训计划,这些计划各有侧重点和独到之处。政府危机演练部门通过讨论型演习(discussion-based)、模拟型演习(tabletop)和实战型演习(live)来加强安全科学教育。英国政府还成立了应急规划学院(The Emergency Planning College),以承担危机管理的主要培训任务,这是一个常设的全国性的各类危机应对主体间相互交流危机管理经验的平台。同时,英国政府根据双边或多边关系(北约NATO、欧盟EU等)积极参加国际应急处置演习,以加强公众安全教育,并提高应对国内外各种危机的能力。

(六)注重发挥社会组织和团体的作用

美国政府负责为参与各种危机的志愿救援人员进行归档管理和业务培训。美国《国家应急反应计划》进一步体现了城市公共组织和团体在危机预防、准备、应对和善后方面的巨大作用。该文件规定,美国国民警卫队负责召集这些团体并进行城市公共培训。日本成立了非营利组织(NPO)危机管理对策机构,负责将危机管理的概念推广到公众,教育和培训在危机发生时能迅速采取行动的人才,及时发布国外有关危机管理的最新信息,以提高民众对危机管理的认识,并完善应对各个领域的灾害事故对策。

美国、英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危机管理实践和教育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我们应与具有先进危机管理教育经验的国家积极交流与合作,努力改善我国落后的公众安全教育现状,持续公共安全新技术,促进公共安全科技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公共安全经验,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发展各种社会组织,发挥各种组织的特长,让它们在普及安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我国城市公众安全教育对策

城市公众安全教育作为城市公众安全管理的基础,也是进行城市公众安全管理的必要条件之一。城市公众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公众安全教育体系,开展全民性的安全教育、文化宣传和训练。但是我国的城市公众安全教育严重缺失,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已经成为城市公众安全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通过分析我国城市公众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我国城市公众安全教育。

(一)加强基础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安全教育要从小开始,尤其是中小学阶段。对于一个社会而言,中小学的安全教育将孕育人们未来的安全意识。中小学要遵循基础教育的规律,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具有阶段性的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应包括: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公共卫生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中小学安全教育的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保护个人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加强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了解确保安全的方法并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

(二)开展通识教育:提高大学生应对危机素质

通识教育是大学生应接受的各个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具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国家公民。在设计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时,应将安全教育与素质发展相结合,并将公共安全管理作为重要的通识教育课程。通过学习公共安全管理课程,学生可以培养危机管理意识,树立社会安全责任感,掌握危机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应对危机的素质和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加强文化宣传:树立全社会的安全意识

要实现防止危机的发生或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的目的,社会和民众需要树立起安全意识,并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没有安全意识,就不可能在整个社会中形成合力来真正完成各种公共安全管理措施,宣传教育对城市公众安全管理至关重要。一方面,回顾历史吸取教训,如将历史危机事件发生的日期设为纪念日,并通过举行大型集会、制作电视节目、鸣放防空警报等各种纪念活动,以警醒社会和公众,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平时为危机做好准备,并采取预防措施。另一方面,政府应通过多种传播方式广泛宣传应对危机的各种知识和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提高公众对公共安全的认识和重视。

(四)加强专业教育:培养危机管理专业人才

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社会不仅依靠公众的自救互救,更需要专业人员执行诸如决策和指挥、应急救援、安全控制和后勤保障之类的任务。这些专业任务需要专业人员去做,通常非专业人员很难及时正确地处理。因此,应努力培养满足需求的能够应付各种复杂危机情况的专业人员。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公共安全管理作为一个专业的条件目前还不成熟,但是有必要设置公共安全管理专业方向模块、加大课程比重,通过较为系统的专业性公共安全科普知识、技能教育与训练,提高公众危机处置能力和职业素质。

(五)重视培训演练:强化全民的危机应对技能

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有计划、分层次和有针对性的方式对各类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社会和民众的危机应对能力。例如,向公众提供预防危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育,以及在危机发生后进行自救互救的主要内容,以提高自救和互助能力,防止危机发生并减少危机损失。应对危机的专业知识除了一般公众应具备的安全培训知识外,还应根据其工作性质和专业特点进行专门的强化培训,以提高应对和处理危机能力;与公共安全事件中的决策者相对应,开展危机决策理论和知识培训,提高危机决策的科学水平和决策效率。

(六)设立专门的公众安全教育管理机构

在政府主导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中,应建立专门的公众安全教育管理机构,对公共安全管理教育和培训进行监督,以加强危机教育管理,确保安全教育的成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例如专门的公众安全教育和培训中心,完善的教学设施、先进的仿真演练以及对危机应对技能的各种培训都是十分必要的;此外,专门的公共安全管理学习和研究机构负责制定安全教育规划,研究安全科学教育方法和措施;还要注意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选配,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教学水平和工作效率。

(七)为公众安全教育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公众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握公共安全管理规律,抓住关键环节,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准备在先”的原则,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安全教育活动。政府应将公众安全教育纳入公共财政预算,设立教育和培训专项基金,并建立监督制度和程序,确保合法、有效地使用资金。政府还应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利用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特别是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发挥其在组织机制和专业技术方面的优势,建立公众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长效机制。

(八)加强公众安全管理理论与公众安全教育教学研究

经过公共安全管理理论与公众安全教育教学研究的多年探索,我国已初步完成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目前公共安全管理仍然是我国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是从结果的形式来看,大多侧重于个案和微观层次研究,宏观结构层次的著作和教科类成果较少,这反映了国内学术研究积累还很薄弱,缺少对安全管理实践和安全教育有力的理论支撑。相关教育科研机构要加强对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研究,整合零星分散的安全管理研究成果,对公共安全管理理论进行系统化研究,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同时,有必要加强公众安全教育和教学研究,对公众安全教育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危机知识和管理教育的目标人群,编写不同层次的教材,积极开发教育软件、远程教学、教学课件、微课等教学资源。

(九)进行公众安全教育的专项立法工作

法律法规是从事公共安全管理的依据,也是公众安全教育的制度保证。我国先后制修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并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办法》,对学校安全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2007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法》,对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应急演练、应急知识宣传等方面做出了法律规定。但是,我国公众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完善,需要对公众安全教育进行专门立法,才能逐步实现公众安全教育的法治化、制度化和体系化。 qOx9JfpFbgkKC5Z3wfWpui525v9m4b1AxErJnMH85GcyplJeCFB1AlS9ApXg+fG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