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韦勒克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中指出:“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至18世纪中叶,这段时期的批评史建立、深化和传播了一种文学观点,它在1750年和在1550年实质上是相同的。” 韦勒克指的正是新古典主义文学观。这种文学观点源自相同的古本,即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贺拉斯的《诗艺》、昆体良的《雄辩家的培训》和朗吉努斯的《论崇高》。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等人确立了古典主义思想体系和基本原则,他们的文艺批评论著成为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的源头。从锡德尼的《为诗辩护》发表以来,英国作家和批评家从不同的角度重新阐释或者说是重复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等人的观点,逐渐确立起新古典主义的主流地位。在此过程中,法国的文艺批评思想渗透到了英国,特别是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倡导的理性原则、自然原则、古典原则和道德原则对德莱顿、蒲柏、约翰逊等人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立足于英国文学传统对其进行了批判性接受。人们通常把18世纪上半叶称为“奥古斯都时代”(the Augustan Age),起讫时间约为1700—1745年。该词原指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屋大维)统治时期,蒲柏、艾迪生和斯威夫特等人十分推崇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将自己的时代与罗马黄金时代相提并论,并在许多方面学习模仿古罗马文学。奥古斯都时代经常与“新古典主义时期”(neo-classical period)互用,因为二者在文学理念、原则、趣味等方面基本一致,但后者时间跨度更大,起讫年代约为17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18世纪下半叶,新古典主义遭到质疑,一些陈旧的观点被人摒弃。伴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英国文学批评出现了新的动向。
如果说在1700年之前,重要的文学批评主要以序、跋、小册子或书信等形式出现,进入18世纪后,期刊开始成为开展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园地。书评类杂志早在17世纪就已存在,它们早期的主要功能是刊登书商的新书目和书评,为公众提供服务信息。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随着两党政治的形成,政党报刊有了较大发展空间。1704年,笛福创办期刊《评论》( Review ),每三周出一期,从未间断,直到1713年停刊。《评论》最初专门评论法国事务,后来扩展到国内政治、宗教、经济和社会话题。笛福发表了大量文章,被称为第一位职业专栏作家。斯梯尔(Richard Steele)和艾迪生(Joseph Addison)效仿笛福,创办《闲谈者报》(1709—1711)和《旁观者报》(1711—1712,1714)。这两份文人杂志为社会各阶层读者服务,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艾迪生为《旁观者报》写了一系列文学艺术评论文章,讨论想象、趣味等批评概念和具体作家作品。斯威夫特(Jonathan Suift)也是《闲谈者》和《旁观者》的撰稿人。1710年,托利党党刊《考察家报》( Examiner )问世,斯威夫特应邀担任主笔,为该报撰写了大量政论和讽刺文章。菲尔丁创办过报纸《冠军》( The Champion ,1739-1741)和《科芬园报》( The Covent Garden Journal ,1752),在1747—1748年间担任《詹姆斯派报》( The Jacobite's Journal )主笔,撰写了大量政论文章,同时也阐述关于小说、诗歌、戏剧、文学批评、巧智与幽默的观点。18世纪中叶,约翰逊创办《漫步者报》( The Rambler ),发表自己关于道德、文学、社会、政治和宗教话题的文章。1758—1760年间他撰写系列文章“闲散者”(The Idler),刊登在新闻周刊《环球纪事》( The Universal Chronicle )上。
就文学体裁而言,新古典主义与诗歌和戏剧关系更为密切,许多重要论著都是基于诗歌和戏剧的创作实践及其作品分析。18世纪英国社会开始转型,工商业日趋繁荣。英国小说聚焦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受到读者欢迎。伴随着中产阶级的成长,英国小说逐渐确立其作为文学主要样式的地位,笛福、理查逊、菲尔丁等小说家不仅创作了优秀的作品,对小说批评也有自己的贡献。他们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对小说的社会功能、内容与形式、美学特征等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相对于新古典主义诗学,小说批评独立地开启自己的道路。
18世纪最重要的批评家无疑是约翰逊。他从新古典主义立场出发,但又不为其所羁绊,超越了新古典主义的局限性。基于理性主义和常识,以及具体的作家作品分析,约翰逊提出许多精当之论,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