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语言学习的语境及语料库标示

刘运同
(同济大学)

提 要: 语境是影响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如何界定语境因素,或者更具体一点在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中如何标示语境因素,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和明晰。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语境因素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个粗线条的语境分类系统。

关键词: 语言学习;语境;语料库建设;汉语中介语语料库

一、引言

研究者都承认,影响语言学习的因素有很多种,每一个特定的语言教学环境都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都与另一个语言学习环境不同。但是在语言学习或者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中,除了特殊的情形以外,研究者针对的都是某一类型的语境,而不是某一个特殊的语境。在习得研究或者语料库研究中如何抽取、确定不同的学习类型,在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中如何标示语境因素,这些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和明晰。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语境因素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个粗线条的语境分类系统。

二、几组重要的语境类型

2.1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CSL)与汉语作为外语(CFL)

必须指出,虽然文献中经常出现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区别,但在不同的研究者那里这些概念的内涵却有所区别。比如D.Wilkins(1972:150—153)在讨论英语教学时认为,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ESL)是指一些前英国或法国的殖民地的英语教学语境,在那些国家因为没有一种地方语言能起到国语的作用,只好采用前殖民者的语言,如印度、坦桑尼亚等国的英语教学。这种语境的英语教学的特点是以当地英语作为规范,而不是英国英语或者美国英语,因为英语教学的目的是用于国内交流,而不是国际交流。

在《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对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指“英语国家的移民及少数民族使用的英语。这些人可能在家里或朋友之间使用母语,但在学校或上工时使用英语,有时也叫操其他语种者的英语(English for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或ESOL)”(2000:155)。

目前很多研究者(束定芳,庄智象,1996:29—33;吴勇毅,2016:10—12)认为区别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关键是目标语在教学环境中的有无及功能,比如很多研究者认为,外国人在英国或美国所接受的英语教学就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相应地,外国留学生在中国接受汉语教学就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外国人在自己的国家接受汉语教学就是汉语作为外语教学。

汉语虽然作为第二语言或作为外语的区分是很有用的,但是也遇到一些难题,如:如何界定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如何界定华人的汉语学习?中国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通常被认为是第二语言教学(束定芳,庄智象,1996:31;吴勇毅,2016:10),因为把它定义为外语教学显然是不合适的。华人的汉语教学情况比较复杂一些。1991年马尼拉菲律宾侨中学院邀请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专家吕必松教授就第二语言教学问题做了9场讲演,之后出版了《华语教学讲习》一书。书中把菲律宾的华语教学定位为第二语言教学。但马来西亚独立中学的华文教学若用第二语言教学来概括就不那么准确,因为大多数独中接收的是华人学生,采用华语作为教学语言,把中华文化的传承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2.2 正式的(课堂)教学与非正式的语言学习

这对概念的区分跟语言教学研究中的另外一对概念有关:学习(learning)与习得(acquisition)。根据束定芳、庄智象(1996:34—35)的总结,习得主要指母语学习的过程,这一过程被一些语言学家看作是一种自然成熟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Krashen据此提出了Monitor Theory(监控理论),把学习与习得作为一组对立的概念。Krashen认为习得是学习者掌握外语的唯一渠道,习得只有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下才能产生;学习(特别是正式课堂的学习),通过对语言规则的有意识的训练和学习,不可能导致习得。但许多外语教学研究者不赞同Krashen如此绝对地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一些研究者坚持,正式的课堂教学同样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得交际能力。还有的研究者认为,即使是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提供不同形式的语言输入,既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得未加分析的语言知识(即习得),也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自动且经过分析的语言知识(即学习)。

同时必须指出,这一对概念的区分也跟上述第二语言学习与外语学习的区分有关系。研究者认为,第二语言学习与外语学习的一个关键区别就是在第二语言学习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与目标语接触的机会,可以帮助学习者无意识地习得(在严格意义上使用该术语)一些语言能力。

2.3 正式课堂教学进一步的区分

即使我们确定正式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大的教学类型,我们仍然需要对这一大类进行下位的区分,如中学的课堂教学、大学的课堂教学。或者从形式上看,存在普通的课堂教学、一对一教学、网络或远程学习等等。虽然一些研究者对一对一教学或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组织方式和优势多有讨论,但对不同的教学环境对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影响却缺乏研究。

2.4 课堂教学依据教学方式作区分

普通课堂教学形式还可以依据教学方法的不同进一步区分为:传统课堂、沉浸课堂、交际法课堂等等。

所谓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指以3P模式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汉语教学采用最多、最普遍的课堂教学模式”(吴勇毅,2016:89)。研究者(吴勇毅,2016:91)认为,3P模式基本上是一个以语言形式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意义和内容的表达注意不够。沉浸式教学(Immersion Programme)是“双语教学的一种形式,只说一种语言的学童在以另一种语言为所有学生的教学媒介的学校里上课。例如,加拿大为操英语的学童设立的学校,那里法语为教学语言”(Richards,Platt and Platt,2000:217)。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并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或理论。它广泛吸收多种教学法的优点,“强调交际过程,如不同的场合下恰当地使用语言;运用语言执行各种任务,如解决难题、获得信息等;运用语言与人们进行社交”(Richards,Platt and Platt,2000:81)。已经有一些研究试图找出不同的学校学习方式或环境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如Feed等(2004)做的一项研究,对比了三组不同的学习环境:常规的课堂教学(AH)、沉浸式教学(IM)和到目标语国家学习一段时间(SA)。研究发现在流利度方面IM组的学习者进步最明显,SA组的学习者虽然在一些变量上有改进,但不如IM组学习者明显。

2.5 一个初步的分类

综合考虑以上不同的语境类型,我们初步提出一个语言学习的语境分类框架,图示如下:

这个分类是综合文献中对语言学习环境的论述提出的,它涵盖了最基本的语言学习环境类型。我们也注意到,其他研究者基于其他目的提出过另外的分类方法,如李宇明(2009) 根据汉语与学习者的文化关系和语言习得的顺序这两项指标,将汉语教学划分为五种类型:1)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母语教学,如国内的中小学汉语教学;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母语教学,如海外华人华侨子弟的汉语教学;3)少数民族的国家通用语言教学;4)汉字圈国家的汉语教学,如日韩学生的汉语教学;5)非汉字圈国家的汉语教学,如欧美学生的汉语教学。这种分类方法针对汉语教学提出,给人很多启发,但无法与应用语言学文献中的类型进行兼容。另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母语教学”这个提法似乎也有自相矛盾之处。

三、小结

本文依据研究者对语言学习环境的讨论初步提出了一个语境分类框架,目的是抛砖引玉,引起研究者对此问题的重视和研究。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包括,在语言习得研究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到底存在那些因素对语言学习的结果产生影响?如上文提到一些研究者把到目标语国家学习看作是一个重要因素。语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是否存在层级关系?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收录的是在中国大陆学习的留学生的作文,语料类型和学习环境单一。虽然它作为一个大型语料库已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并产生了许多成果,但是必须看到它本身所存在的局限性,不仅包括语料在时间上的滞后,也包括类型上的单一。所幸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牵头承担的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和研究”正在推进当中。从项目名称就可以看出,此项目建成之后将极大地改变原有语料库的规模和语料类型。在搭建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时,对语料的元信息(meta-information)的界定和标识就变得十分重要。其中一项重要的信息就是语料来自何种语言学习环境,到底标志何种语境信息,以什么样的结构形式来标志,这些工作都必须纳入语料库总体设计的工作之中。Gilquin(2015:31)在谈到语料库建设的未来研究方向时指出,“一个急迫的工作是对学习者语料库的元信息进行标准化”,最好“采用特定的格式,以便各个语料库之间可以进行比较”。有了丰富而且统一的语料元信息,不仅将完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功能,对未来以语料库为基础的研究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也将改变目前语料库研究中研究类型和方法略显单调的局面。

同时,在语料库研究中或者更广泛的语言学习研究中,对语言学习与语境关系的研究也可以采用个案研究、先导研究等方法,来更明确地确立哪些因素对语言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样的研究也为语料库建设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我们期待的基础研究与语料库研究互相促进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李宇明,2009.海外华语教学漫议.《华文教学与研究》第4期.

[2]吕必松,1992.华文教学讲习.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3]束定芳,庄智象,1996.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和方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吴勇毅,2016.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商务印书馆.

[5]Feed,B.F.,Norman Segalowitz and Dan P.Dewey.2004.Context of learning and second language fluency in French:Comparing regular classroom,study abroad,and intensive domestic immersion programs.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6:275—301.

[6]Gilquin,G.2015.From design to collection of learner corpora.In S.Granger,G.Gilquin and F.Meunier (eds.),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Learner Corpus Research ,9—34.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Mukherjee,J.and Sandra Götz.2015.Learner corpora and learning context.In S.Granger,G.Gilquin and F.Meunier(eds.),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Learner Corpus Research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Richards,J.C.,John Platt and Heidi Platt.2000.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9]Wilkins,D.A.1972.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Edward Arnold. JuuZ4XKo+dDrOZmq9CRGrnzN7O6UnKvIsz0CBqvcTK1AoqY6zoEnGqlYPoou07g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