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上人之追求

陆羽《怀素别传》说怀素的伯祖父释惠融也是一个书法家,他学欧阳询的书法几乎可以乱真,所以乡中称释惠融和怀素“大钱师,小钱师”,从中国的传统学说和遗传学说来考量,怀素最终能成为一代草书大师,应当是有诗书发旧家的缘由的。

我们可以看看怀素的心路历程,他从小在经历了早年勤学苦练之后仍然“恨未能远观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他在自己从长江到五岭之间名声大噪之后,长途跋涉,前往拜见当代名公,借以开拓自己的眼界,同时也是与之相互切磋交流。在这些过程中他把过去吏部侍郎韦公陟看到自己作品,勉励他并说他的书法一定会有成就的话,把自己在家乡永州时结识当时的永州刺史王邕,并获得其青睐,王刺史曾为他写过《赠怀素草书歌》,其中有“我牧此州喜相识,又见草书多慧力”等话语与行为作为自己行动的激励和动力,特别是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对他的墨迹题词的称赞,给了他更大的动力。他在洛阳和长安,广泛地接触各界名人,以他气势非凡的狂草和放荡不羁的性格打动当时的名流。李白诗赞:

少年上人号怀素,

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

笔锋杀尽中山兔。

吾师醉后倚绳床,

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

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

一行数字大如斗。

恍恍如闻神鬼惊,

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

状同楚汉相攻战。

…………

在李白《草书行歌》王琦的注解中,说当世名流为他赠歌者有37人之众;《全唐诗》今存赞扬他的诗人也有10余人。《自叙帖》中提及的赞扬他的名人有刑部尚书颜真卿,尚书司勋郎卢象,司勋员外郎钱起,礼部侍郎张谓,吏部侍郎韦陟,永州太守王邕,御史李舟、许瑶、戴叔伦、窦冀,处士朱逵等11人。总之赞他者“继作不绝,溢乎箱箧”。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怀素从小下意识就有当书法家的追求,下意识在于他从小就为自己树立了明确的、长远的奋斗目标,长大后通过理性思索,更把忘我追求草书作为最高境界。中国旧时尊称僧人为上人,佛教则称德行高尚的人为上人,还有就是知道善而行之的人,称上人。应该说怀素兼而有之。正是怀素有了这种上人追求,才能人书合一,把生命和草书的追求融为一体,最后走向《自叙帖》,达到《自叙帖》,必出《自叙帖》。

怀素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张礼部赞其书:“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卢员外云:“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朱处士逵云:“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易。”许御史瑶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

启功曾说:“能将点画线条写得粗细均匀,有如硬笔所书,那是功夫。”米芾《海岳书评》曰:“怀素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自叙帖》字态忽大忽小,如龙蛇竞走,激电奔雷,洋洋洒洒,驰骋纵横,书法艺术的韵律美,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明文徵明题:“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孙过庭《书谱》云:“观乎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奇,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这些姿态在怀素《自叙帖》中都有表现。

毫无疑问,《自叙帖》充分呈现了怀书的精湛笔法,体现了怀素效张芝的出神入化,师袭张颠狂草法规,卓然超群,自成一家。由全帖也可以看到“唐草”的真正精神。 WFUKAbBqeViceo2gT+Gp4xKnNltxGtJUNdOfm2mJtPpNs34UIbNPQLXS219Qxc0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