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向往玩索前行
(代序)

著名德国美学家导演莱辛在谈到艺术家描写详细美的时候举了个例子,说古代有一位艺术家让他的徒弟画荷马史诗中女神海伦的形象,徒弟把海伦画成满身装饰的女神,于是莱辛就说你画不出她的美才画出了她的“富”。这话非常诙谐有趣,如果一位画家不知道海伦的形体和身体各部分的自然美,却偏要在她的颈部、胸部、臂膀等部位都画上许多装饰性的线条和花纹,那岂不更多地是在给美涂上多余,画蛇添足?而这种“富”实际上是在糟蹋美。

我最初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只会用自己的口吻去介绍要写的人物和情节故事,俨然像一位导游在介绍和解说一样,不会用人物主体个性本身的言行性格去推进场景的转换,也就是忽视了和不会成熟地运用文学应有的技巧和方法。开始进行书法创作后,同样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就是如何运用线条、笔法、黑白虚实、节奏等各种因素去推进与转换,从而呈现要表达的书法之美。

十年前,我把自己学习书法和书写道路上的一些感受文章,与对历史上和现当代书家研究与评论的文章,集为一个集子——《相时而化》。一晃十年过去了,在这十年中,自己在对书法的学习实践中,特别是对中国书法理论史的学习梳理中,发现了中国书法真是一项了不起的民族文化遗产,过去有那么多的书法家或士人,他们对书法之道进行了评价和传承,学术著作如此丰富,使我一方面对中国书法史进行了补课,另一方面也更增加了对中国书法传承的敬意,同时也体会到传承书法是有使命感书家的责任。

孔子在《周易》系辞中说学习研究《周易》人们应当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实际是告诉人们,应当以玩索的心态,去学习、探索、继承、发展《周易》文化,弘扬《周易》文化精神。书法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和艺术,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从大学毕业后即开始学习,三十多年来,转益多师。面对书法的传承、精神,书体流变、笔法、墨法、气象等等,有过一些思考和探索与积累。前行的路上有过不少苦恼、彷徨与艰辛,但自己总觉得应用一种以苦为乐、毫不松懈的态度去坚持与对待。

今天的时代,从书法的实践上如何增强书法本体的叙述和表达,是当下我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中国美学开拓者、吾之同乡先贤朱光潜先生曾说,美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我想他说的求美的境界,也应是这种苦乐并艰辛的追求与坚持,一种以此为乐的执着与探索吧?汉魏两晋文人艺术家,求美之不可达而心向往之的风骨,我们当崇尚之。

作者
2021年2月 LbTxbVmFQpl8I4Ocz1ymm4GxEIqzM3L3jqbGYOxOc0zDIcBProFIq5xOcaHYSZY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