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言恭达四部草书长卷的民族精神与历史定位

今年年初,我在出访欧洲时跟欧洲同行探讨过艺术大家的传世作品与成名的统一问题。当时我就谈到了中国当代书法大家林散之和启功先生,后来我琢磨书法艺术是不是有些另类,因为林老和启老是在书法本体上(书体风格、墨色等)有传世之作的。但不管怎么说,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家(当然包括书法大家)之所以称其为大家,应基本上具有三要素,一是要有传世作品,二是要有自己创作成果的崭新面貌,三是人格应同时代内质紧紧相系。言恭达作为当代草书大家,其草书独树一帜,特别是近六年来他用大草创作的《我的中国心——何振梁在莫斯科申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陈述演讲》17米长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言恭达书胡锦涛主席在欢迎出席世博开幕式贵宾宴会上的祝酒词》25米长卷、《世纪脊梁——推动百年中国历史进程人物诗抄》41米长卷和《体育颂》15米长卷,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和书坛的高度评价,不愧为时代精品、传世力作,自然更奠定了言恭达作为草书大家在书法历史长河中的地位。

有人统计说中国目前有4900万书法爱好者,而对海外进行调查则表明,中国书法的影响已经超过京剧,成为海外各国人士辨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但与京剧比,京剧与书法的流派和大师实在没法比。因为书法毕竟具有几千年历史,书法还被有些学者称为中国文化核心之核心。作为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书法,在历史上有很多丰碑式人物或大家的前提下,当代大师人物的出现自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事。与其他艺术门类比,我想真正的书法大家应当是把自己的人生修为、个人文化涵养通过书法技能而进入书道,达到外形内化成人格,再把人格同国格和民族精神融化为一体之人。历史上的王羲之与《兰亭序》、颜真卿与《祭侄文稿》、苏东坡与《寒食帖》、岳飞与《满江红》等都是很好的例证。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书法长卷《我的中国心——何振梁在莫斯科申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陈述演讲》书写的是中国人民对2008年中国奥运会的民族心声。因为奥运会是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人民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充分肯定,也体现了稳步发展中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增强。美国《世界日报》有关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几乎覆盖了所有版面。该报在头版以《京奥点火,让世界记住》为题报道了开幕式的消息。报道说:“为了这百年圆梦一刻,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盼了7年。”该报还刊发了题为《盛世之盛事:美哉,伟哉,北京奥运!》的社论。社论说:“厚积13亿人民的心愿,加上海外华人的无限瞩望,北京奥运会在倒计时当中终见顺利成功。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是人类文明在东方的再现,同时也见证了中国的再次崛起。”世界上有超过20亿人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直播,加上观看转播的观众,共有40亿人欣赏北京的盛况。而作为文化人,作为书法大家的言恭达则选择了用大草这个表现形式来展示和记载心中的北京奥运会,记载美丽的奥林匹克精神。书法长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言恭达书胡锦涛主席在欢迎出席世博开幕式贵宾宴会上的祝酒词》则艺术地再现了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在2010年184天的世博展期里,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世博会吸引海内外7000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以最为广泛的参与度载入世博会的史册。言恭达的草书长卷用最具中华文化传统审美的大草书法,记载了这美丽光辉的时刻。长卷《世纪脊梁——推动百年中国历史进程人物诗抄》选择了20世纪部分杰出人物的诗文,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一方面歌颂了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强大,为人类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与人文品格,他们是20世纪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梁,其英名永载史册,永远为我们后来者所敬仰与怀念。另一方面教育我们后人,时代仍然需要弘扬革命先驱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长卷《体育颂》内容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的一篇散文诗,它是颂扬体育运动精神的赞歌,是张扬健康、美丽、正义、团结、进步的颂歌。在2012年第30届奥运会开幕暨顾拜旦《体育颂》发表100周年之际,言恭达书此长卷,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人民走向和平的美好愿望,是中国艺术家赠予第30届奥运会的厚礼,更体现了艺术的人文精神。一个书家,只有主动将自己的艺术追求融入历史变革和社会进步的潮流之中,才能创作出不负时代的精品巨作。四部长卷一个共同的特点就在于能洞察时代变化、捕捉时代精神、记录时代特征、发出时代呼声,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在海内外和书法界引起强烈反响,赢得了一片叫好声。四部长卷一部入藏国家奥林匹克博物馆,一部入藏国家博物馆,一部到联合国总部展出,一部在30届伦敦奥运会美术大会展出。

什么是书法家的民族精神?我想一是书家书写的作品内容是表现民族精神的内容和思想内涵。比如,2011年11月11日至15日在APEC美国夏威夷大学文化论坛展出的长卷《世纪脊梁》,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是个历史悠久且精神丰富的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形成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基本精神,折射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张扬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以及兼容宽厚、世界大同的豁达胸怀等。更体现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新时代伟大民族精神。二是书家和作品所涵载的民族文化意蕴,主要是展示中国文字的审美价值。比如言恭达的书法作品不仅展现出了中国文字的形式美,也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比如《体育颂》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三是书家本身承载的国家品格。比如言恭达在联合国举办的书法展,体现了中国文化形象。“这不是我的个人书法展,而是一次为国家争取荣誉的外交活动。”言恭达说展览“是代表中国,自然要代表中国的精气神”。

有人说中国书法从明清开始进入展厅时代,出现了大尺幅作品。因为“大”而无法完成书法本体上的技艺层面上的任务,这其实是一种奇怪的论调。当我们进入科技时代,我们更应当有像敦煌壁画那样的书法作品,有像魏晋那样的巨型碑刻。我们所处的时代,工具、创作环境、展出场地、收藏等都有良好的保障条件,为什么不可以出现鸿篇巨制的书法作品?为什么不可以开创书法的新发展领域?从专业和学术角度来看,言恭达这四部长卷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和创新。细观四部作品,一是大气磅礴,豪放自如。采用长卷的形式,因为篇幅大,绵延感强,意味深长,通过大草的节奏来把握,让大草的草意无穷,也体现出气势无穷。在书写的过程中,完全可以看到他的心态极其放松,写得挥洒,写得从容,文气溢满字里行间,书卷气十足,因为用笔和线条求硬求挺,豪气亦隐藏其中。二是技术娴熟,收放自如。言恭达曾借用傅抱石先生所说的“大胆入笔,细心收拾”来形容自己对于大草作品的处理。四部长卷在理性把握全局的同时,较好地感性处理了局部。长卷中点线飞动,笔法技巧变幻莫测,生动丰富。除整体造虚写意、动中寓静、虚灵清逸外,局部的虚实、疾涩、大小、长短、方圆、轻重、浓淡、润渴、欹正等,在作品中达到了统一协调。不管是厚重的线条还是纤丝微毫,笔笔到位。特别是追求线条和草书的纯正性,不采用“雨夹雪”的行草之法,使草法质量品位清纯高洁。三是创新体式,穿越自如。四部长卷除《世纪脊梁——推动百年中国历史进程人物诗抄》有部分诗词外,几乎全部文字都是白话文,白话文的现代叙事方式以及现代文字的串联方式要书写成古代诗文的样式困难是极大的,比如白话文中的“的”、抒情诗中的“啊”等的出现和书写,弄不好就有很多雷同。但言恭达创下了白话文大草长卷的新篇章,让人看到他在古文与白话文之间穿越自如,完成了一个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的事件。

大家都知道大草之法艺术形式的发展以唐代为高峰,以张旭、怀素为代表人物,后至宋黄庭坚,而后至明王铎,直至当代林散之,他们或把传统的汉字书写的篆隶形式,或者说笔法带入快捷的书写之中,以激情和力度把草书技法带进纵横气象之内,追求韵律之美;或者追求力度与取势建构,左右盘旋;或解散大草章法,变横向为纵向取势,上下贯通,气势绵绵;或追求墨色变化,丰富气象和线条节奏,任意挥洒,发挥情愫,制造气象效果。言恭达的大草作品,实质意义上是对历史传统的发展,他的大草长卷与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帖》、黄庭坚《诸上座帖》、王铎《诗卷》等进行比照,其表现出的艺术张力,线条、笔法、墨色的丰富性,人文因素的涵盖性,作品幅度大小等都毫不逊色,特别值得肯定的是他的作品中那种线条的纯粹性,整体线条构成的品质,整体布局构成的气象,以及所带来的时尚感和华贵感是以前的其他书法大师们所缺乏的,而这也是时代发展对草书的需要,就像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走向品质、时尚,走向声光色一样。所以言恭达的大草作品实质上对草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使大草在草书历史长河中出现了新的气象,对当代大草创作的发展具有厚重深远的历史意义。

有人说从言恭达作品中,能读到他对时代的感恩和大爱,不如说因为言恭达感恩和大爱在胸,才能写出那样的大作品好作品,因为大爱决定了他的思想境界和人格。身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自是会把弘扬反映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发展方向的精粹思想、进步观念和优秀文化作为己任。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言恭达先后提交了37个提案,有30个提案被各级各部门采纳和应用。他的提案涉及提议设立“中华母亲节”(他建议设立孟子出生的那一天为“中华母亲节”,在全国树立伟大母亲的形象,在全社会倡导尊母、敬母、爱母、孝母的传统美德),涉及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公共图书馆资源延伸到社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新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农民工技能培训、大学生村官工作、如何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乡镇文化站应该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主阵地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言恭达的思想和心灵同国家和民族是合拍的,他的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装着老百姓的苦辣酸甜。言恭达特别关心年轻人的成长,他说:“20世纪80年代初,曾有外国人说,中国年轻的一代将是没有责任的一代,我一直反对这个说法,我感觉到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都是有社会责任感的。”言恭达先后为汶川、玉树灾区义捐200万,为南京慈善总会捐赠建立“言恭达百万慈善基金”,为江苏省唯一的一所孤儿学校响水县红十字博爱小学筹划捐资125万元,作为首期5年200名孤儿的生活费救助,为全国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捐款60万元,捐款设立东南大学“言恭达百万教育基金”,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大爱孕育了自己的心灵和胸怀,正是因为这种爱和品格铸就了他的气魄和灵魂,才有长卷不断问世。

保持创新的激情、勇气和能力,总能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艺术之先。言恭达穷一生之力追求传世之作,在书法的历史上正成为历史人物。 NSu5/jwa/s5us18IJmjtvzn3R6E98qT5S1ORrajpepTPnwtcn+L5C4cV5MzCYdR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