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医学科普现状

新时代的新要求——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医学科普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将维护人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9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指出,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要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并且将“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作为15个专项行动中的第一项。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拿出实招硬招,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实施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科普先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给医药卫生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医学科普也有了更丰富灵活的方式,受众面更广,但无论是充斥荧屏的“养生热”,还是手机终端漫天的“医学科普”,都反映出民众健康意识的觉醒。然而,面对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普通民众有时难以分辨。这就需要相关管理部门逐步地把科学、权威、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科普知识整合起来,由权威部门来发布,将正确的知识引导给民众。要推动医学科普准入机制建设和落地,明确创作科普作品人员的学历、专业、职称等资质,从源头上对科普内容的质量把关。此外,让民众不但能一听就懂,而且能操作,并很快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医学科普才能真正起到作用。要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学术团体、科学家、医务人员、教师、媒体在健康科普中的重要作用,联合医学科普专家将一些晦涩难懂的科普知识,变成老百姓能听得懂、听得进的科普知识,让老百姓入脑、入心,从而真正改变全民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水平。

当前,我们面临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挑战,影响健康的因素复杂多变、交互作用,公众运用科学知识应对公共卫生危机能力还比较弱,需要医学科普在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首先,要在社会发动手段上创新,推动专业防控和群众参与有机结合。以上海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为例,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独特优势,广泛发动市民群众,完善群防群控工作机制,筑牢阻击疫情的“铜墙铁壁”。其次,要注重传播手段创新,在新媒体语境下,科学、有趣、实用的医学科普知识在新媒体的传播下,更能形成内容科学、形式多样、传播广泛的生命力。再次,好的医学科普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要融入人文精神内涵,既要让大众了解到目前真实的医疗水平,同时也要展现医务人员面对疾病、死亡无能为力和脆弱的一面,从而引导大众形成科学就医理念和对医疗服务结果的合理预期,创作出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的医学科普作品。最后,要注重医学科普的学科发展,以学科组织载体和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梯队建设为核心,以技术手段的创新为途径,以学科成果和社会效益为目标。只有坚持学科发展形式,给医学科普应有的地位,才能孵育高质量、具有传播力的医学科普作品。

健康知识普及,需要全民参与、全社会共担,共同推动国民健康素养的提高,引领健康生活方式,降低疾病发生率,减少社会疾病负担,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硬核科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医学科普

普及知识、发动群众、传播健康,通过最少投入获得最大效益,这是医学科普的价值所在,而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卫生运动正是这么做的。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就此拉开爱国卫生运动的序幕,目的是尽快改善全国卫生状况,控制传染病流行。针对不同时期的突出卫生问题,爱国卫生运动先后开展除害灭病、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厕所革命等一系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955年,毛泽东同志向全国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令,自此,除钉螺、治污水、讲卫生的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时至今日,人们仍对“灭四害”印象深刻,爱国卫生运动深入人心,改善环境、减少疾病传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更移风易俗,使人民群众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早在“健康融入万策”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界的口号前,中国就已通过爱国卫生运动践行这一原则,为提高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出巨大贡献,并为全球其他国家通过跨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动员解决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提供可借鉴的模式。无论是传染病还是慢性病,科学防治固然重要,普及健康知识、发动群众参与更不可少,只有动员全社会,改变人的理念、习惯、行为和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将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例如,1988年1月甲肝大流行,短短一个月里,上海总计发病人数超过31万。原上海市健康教育所特邀传染病学专家专访,刊登在《上海大众卫生报》头版,呼吁:“市民们,为了你们的健康,请不要生食毛蚶。”甲肝流行期间,230万份预防肝炎传单和35万份《上海大众卫生报》“肝炎专刊”被送到千家万户,3部电视剧被迅速播放,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当时不少人估计,1988年春节后将有第二个流行高峰,但事实证明并未出现。

近年来,医学科普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3年“非典”、2009年“H1N1甲流”、2013年“H7N9禽流感”,每当突发传染病,主流媒体迅速响应,权威专家及时发声,第一时间引导群众提高警惕、认识疾病、做好防护。在2020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中,医学科普更是与医疗救治、疾病预防一起成为疫情防控的“三驾马车”。以上海为例,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上海通过全行业动员、全社会覆盖、全人群关注、全过程推进、全媒体传播,以“五全”手势,构筑2400余万市民的疫情“防火墙”。在每一个重要节点,上海都针对性开展健康科普,解疑释惑,安抚社会情绪,提升市民自我防护意识:1月19日上海发布加强可疑病例排查预警信息,科普宣传同步跟进;针对公众焦虑、紧张情绪,12位院士联名向市民倡议,科学认知新发传染病,不过于恐慌、不信谣传谣;抓住疫情防控有利时机,向全体市民发出使用公筷公勺倡议;12位医学专家发布《疫情防控健康科普上海专家共识》;复工复产前,加强企业和个人防护知识宣传;疫情防控调级后,推出市民防控意识“不降级”的科普宣传;复学前,又送上温馨健康提示。健康科普还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各大新媒体平台推送,累计浏览量达数十亿人次。通过医学科普,上海市民健康意识高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成为防疫“四大法宝”,筑牢阻击疫情的“铜墙铁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学科普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硬核”之路。( 黄晓兰 续 琨 宋琼芳 0ZnO7gRcdEsAYB/qAOoASEhQ9EJQhEmNqQqmaHX5vvDWOhb+RDfDvq+UHiiFPEJ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