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知识青年:特定语境下的称呼

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动员对象是知识青年。“知识青年”是一个特定语境下的称呼,目前已经很少使用。它从字面上理解好像就是青年知识分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知识分子”指“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如科学工作者、教师、医生、记者、工程师等”;而“青年”,则为“人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阶段”。 将两者综合显然不是我们所称呼之知识青年。在抗战之初从军和抗战之中被征调的青年学生,以及抗战末期参与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学生和公职人员,在当时都被笼统地称为知识青年。而且,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中,参加了青年远征军的知识青年主要是以中学生为主体的。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研究对象的选定,在当时,引领从军热潮的其实是大学校园里的学生们,这场运动的顺利推动也主要是因为当时影响十分巨大的大学校园内的教授和学生们。

“知识青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受过学校教育,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人。” 复杂的历史话语并非高度抽象的词典释义所能概括。本书视域中的“知识青年”指的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的群体。它包括正在学校接受中等或高等教育的学生,或曾经接受过中等或高等教育的年轻的政府公务员、公教人员和其他社会青年,而又以青年学生为主体。他们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这个政治事件之下,成为国民政府的动员对象。他们不同于一般青年,也不同于知识分子,但又兼具这两者的一些特点。而参加了青年军的知识青年,更是具有一般青年、知识分子和军人的复杂身份。正是这种身份杂糅,又形成了他们特有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他们毫不缺少勇敢、彷徨、离经叛道、与世抗争的热情,也有着知识分子的胸怀天下和军人的责任感及服从意识,但也有着年轻人血气方刚的冲突、鲁莽。

“青年文化”本来就是一种区别于成人社会主流文化的亚文化。 参加了青年远征军的知识青年的思想和行为,毫无疑问地更易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不易为别人认同。基于以上认识,在这么一个重大的政治背景下,知识青年的个体的感受和抉择肯定不会完全被冷冰冰的政治企图所掩盖,我们应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激情、逃逸、追求民主和自由等心境。

1944年底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与一般意义上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是有着概念上的明显区别的。本书叙述中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是一个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专有名词,特指1944年底国民政府发动知识青年从军,并以这批知识青年组建青年远征军的历史事件。这是中华民国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历史事件,属于狭义的史学概念。

广义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则泛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前期主要是地方政府和学校,有广西、湖南和四川等省)、以知识青年(主要是学生)为主要动员对象的运动。在实际运作中,两者区别很大,但对于底层的参与者来说,他们并不太清楚自己参与的这次运动的真正发动目的和特点,常常就将某些官方发动的动员学生或知识青年从军的运动称为“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他们也并不太清楚中国远征军和青年远征军的性质、任务和特点,都笼统地称为远征军;他们更不清楚他们在被动员参军后享有的各不相同的待遇,这给日后的复学复业和待遇的落实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从国民政府的角度来看,1944年底发动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与1943年学生从军运动和国共内战时期的知识青年从军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对于优待政策的对象范围,教育部希望从严控制,仅限于1944年底发动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当然,国民政府其他部门希望优待范围宽松一点,也有人通过各种关系不断突破这个限制。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复学政策是教育部出台的,也只支持参与1944年底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人。

“运动”是指政治、文化、生产等方面有组织、有目的而规模声势较大的群众性活动。 然而,声势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本书的研究对象“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是一个抗战史上的专有名词,特指1944年10月国民政府大规模动员知识青年从军的运动。但是,学生参军在抗战之初就有发生,而地方政府出面动员学生大规模参军是从1942年开始的,之后也逐渐形成了1943年的学生从军运动热潮。由于一些当事人或者研究者对于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具体情况不是特别了解,或者在对“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概念的理解上存在一定差异,所以相关作品中关于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起点时间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往往出现将1941年的中国远征军征调学生活动、1942年学生参军活动和1943年的学生从军热潮都看作“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情况。

复杂的历史事件往往就是各方面的原因综合起来自然过渡而形成的,很难说有一个绝对的起止界限。但划分阶段对其进行特点分析,又是学术研究的必须工作。1943年11月到1944年的学生从军热潮是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先声,但与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是需要区分开来的。这两者在组织程度、目的和声势上都有不同。前者为后者进行了舆论、思想和组织的铺垫,前者发动的学生中也有很多转入了后来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但是,后者才是第一次以国民政府的名义大规模地组织知识青年从军的运动。

大量研究成果将抗日战争时期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终止时点定在1945年10月。此时,蒋介石认为青年军的编练任务已经完成,遂撤销全国知识青年志愿从军编练总监部。只有在这个时点之后,青年远征军才可以说正式成军。当然,从军的知识青年并不一定只是参加青年远征军,有不少人志愿调往或者遵命调往中国远征军、驻印军、海军和空军以及宪兵等,或者其他野战军。而且,以此为下限,可以很好地避开青年远征军参加国共内战、成为蒋介石与中国共产党斗争的工具的历史。

对于以上时间节点的选择,希望学术界能够理解并赞同。本书以国防动员为主要视角,将关注点进一步延伸至第一期青年远征军复员结束。如此这般,国防动员才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复员工作是国防动员的重要工作,既是国防动员的结束,也是下一次国防动员的开始。只有在整个国防动员的全过程内,才能恰当地评价这次运动的成败得失。而且,从历史经验来看,退役军人复员工作已经成为各个社会历史时期的一个难题。复员工作的研究,是研究该运动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国防动员为视角,全面展现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征集、输送、编练和复员,这对于扩展和深化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因此,本书上溯1943年的学生从军运动,又以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复员结束时间为下限。 nEWqcPofN0/6TVbgncMyfgTMVqaoixar7HXbKuGDTSSEAXrq4zeb70//irJIsK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