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古人的崇拜

古人原始的崇拜表现为对自然的崇拜和对鬼神的崇拜。

自然崇拜缘于人们对大自然的不了解和依赖感,无法解释眼前看到的一切时便会用一种想象来诠释自己的不解,把它们奉为神灵,所以自然崇拜表现为对天上、地下各种自然对象的神化,后期的宗教就由这种崇拜发展而来。

古人对自然的崇拜都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直接相关的自然物和自然力,它所包含的范围极为广泛,从日月星辰到风雨雷电,由河海山川到水火,还包括各种动植物类、男女生殖器等。人们无法用已有的社会经验来解释时,就将自然物人格化和社会化,所以人们相信天帝和天命。在层层追加的创作想象中,还建立了一套以天帝为中心的天神体系。

古人在人死后会用陪葬、祭祀的方式告慰先灵,也会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因此,在古人长久的想象中,祖先不仅有灵魂,还可以行使神的职能与后代交流,更可以与自然神灵相通。

鬼神崇拜的内在原因除对未知现象的不了解外,更重要的是对祖先的崇拜与思念。现代人懂得人死不可复生,但是因为思念,去世的亲人常常会出现在自己的梦中,人们不能解释这种现象,就用人死后还有灵魂存在的说法来解释。人们相信地上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及其结果,都是鬼神意志的体现,并且相信通过虔诚的方式祭拜和取悦神灵,神灵就会保佑自己、满足自己的要求。

对鬼神的崇拜,除对自己的先祖外,对生活中自己不可企及的原始部落、部落联盟和氏族共同体内的领袖、英雄、圣贤等也会充满崇拜感,还会用祭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崇拜。渐渐地,对自然与鬼神的崇拜因未知而愈演愈烈,最原始的宗教文化便产生了,祭祀也成为最原始的宗教活动形式。

“巫”字最早出现于殷商卜辞中,该字构形,有学者认为是两玉相交;这就像事神仪式所用。殷商时期,从统治阶级到平民百姓都兴起了祭祀神灵之风,为了和神灵沟通,还出现了专营此业的巫祝。此时,巫、祝、医、卜这四种职业成了宗教活动的中心,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道教庙里的“庙祝”就来源于当时的职业名称。

医巫闾山

周灭殷商后,崇拜之风未减反增,此时人们将祭祀神灵和先灵的方式统一起来,“敬天尊祖”成为国家风尚,国家还专设了官员进行管理,《周礼》上说:“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祇之礼。”周朝从上到下形成了天神、地祇、人鬼、神鬼的一套规范系统。

天神,由上帝、青黄赤白黑五帝及日、月、星、斗、风、云、雨、雷、电诸神组成,在天上管诸事,俯察人间。刘邦建汉朝初年,很注意保持传统的祭祀礼仪,他曾经下诏书说:“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

地祇,由社稷、山川、五岳、四渎之神组成,在人间知人间事,上奉天庭,下事百姓;人鬼,由各姓氏的祖先及本民族崇拜的圣贤、忠烈之士组成,他们死后,人们仍记得他们生前的威名。汉武帝时期,对鬼神特别敬重,命人在长安东南郊外修建了太一祠,将三山五岳四水的神灵都供奉其中。

我国本土宗教——道教的神灵大多来源于古人的崇拜,像玉皇大帝、雷声普化天尊、土地神、五岳大帝、四海龙王,包括中国民间熟识的门神、灶王爷等,都是由古代神灵转化为道教神祇的。 3F6/0rfPacTjvag8PdDA37PXAU+KFjnomjBf7rvSy4pabjWbIPvvb1LWuhX+1iJ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