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祧之大宗——《左传》

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

——刘知几《史通》

对于拥有5000年历史的中华民族而言,记录历史的历史和我们的文明史一样长,而左丘明,是我国第一个被史书记录的历史记录者。左丘明,复姓左丘,单字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和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约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是当时鲁国的史官。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记载,左丘明担心孔子所作《春秋》的本意被世人误解,为了保存其本意,自己撰写了《左氏春秋》,一般通称为《左传》或《春秋左氏传》。

《左传》单独成书,但读《左传》必须通《春秋》,两者配合,才能更好理解,直到晋代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才合为一书。因此,《左传》有时也被看作《春秋》的内传,《国语》则被看作外传。《春秋》被奉为经典之后,解说和注释《春秋》成为一种显学,一直流传到现在,除《左传》外,还有《公羊传》和《穀梁传》,就是文学史上通常所说的“春秋三传”。

《左传》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地位独特,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内容翔实的叙事性编年体史学巨著。全书近20万字的超大体量,使得编撰者的叙事能力和技巧得到充分的展现。综观《左传》全书,作者在记事上,完全抛弃以往史书的简约和零散,对单个事件的描写详细完整、富有戏剧性。诸侯列国之间尔虞我诈、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也在连续多变的独立事件的描述中被全面、立体地展现出来。作者有意识地创造曲折生动的情节,造成扣人心弦的效果。其中,最为后人所称道的是对战争的描写,比如城濮之战、崤之战、鄢陵之战、长勺之战等规模宏大的战争。

《左传》书影

因为《左传》全面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大事,内容涉及周王朝晋、鲁等10多个诸侯国的史实,记事范围广泛,所以作者在描写战争时,往往会将战争放到诸侯争霸的宏大背景下展开。一般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描写,从战争起因开始,交代交战双方或者几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接着铺陈战前策划、准备和双方短兵相接的场面。最后作者会分析战争结果对当时局势的影响,一场大战就像画卷一样用简练的文笔徐徐展开。

秦晋崤之战记载于鲁僖公三十二年(前628)和三十三年(前627)。这是一次霸主挑战赛,因为老霸主晋国国君晋文公去世,晋国国内人心不稳,秦国自穆公以来,国力强盛,一心扩张自己的势力,意图求霸,一直在寻找机会打败晋国。恰在此时,在郑国戍守都城的杞子密告秦穆公,他们掌握了郑国北门的钥匙,可以秘密派兵来袭,一举拿下郑国。秦穆公不顾国内谋臣蹇叔“劳师以远袭”是战略失误的告诫,派遣孟明视等三名大将偷袭郑国。秦国发兵袭郑之日,谋臣蹇叔哭送将士有去无回,为秦军出征蒙上了一层阴云。而秦军路过周王朝都城洛邑北门时,兵车上左右两边的士兵本应脱甲下车步行向周天子致敬,然而秦军只是脱去头盔下车走了几步,潦草行事。当时年纪尚小的周王孙满看到这个情景立刻判断“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这又从另一方面预示了秦国骄兵必败的结局。而秦军路过滑国时,遇到了郑国商人弦高,他一边谎称奉郑国君命令犒劳秦军,一边派人将军情火速回报郑君,至此,秦军偷袭郑国的计划完全破产。秦军只能放弃攻郑,拿下滑国后,转道西进。而晋国正举国悼念晋文公,秦国的挑衅行为激怒了晋国上下,他们决心要给秦军一次痛击。晋襄公亲自挂帅在崤伏击秦军,秦军最终全军覆没,孟明视等三位将军被俘。这场战役以晋襄公遵母命释放三名秦将返秦宣告了晋国的胜利。秦穆公身披丧服出都城迎接三名将军,承认是自己的决策失误导致了这场远征的失败。他没有惩罚三位将军,而是让他们官复原职,等待时机再一次挑战晋国霸主地位。

对这场战争的描写,作者只在“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一节中正面描写了双方交战的场面,其他关于战争发生的背景、战前决策等都在“蹇叔哭师”“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秦穆公悔过”等小故事中有所涉及,侧面描画出春秋争霸的格局,以细节显示了周王室权柄旁落、诸侯国各有称雄野心的历史事实。

《左传》是一部编年史,但它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除了在叙述技巧上的长足发展之外,也非常善于刻画人物,尤其是通过细节去刻画人物。如《晋公子重耳之亡》一文中,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推进故事发展,不仅让读者跟着重耳开始了一段逃亡之路,而且随着故事的展开,重耳这个人物也逐渐丰满、多变。在逃亡伊始,重耳还是一个不知世事、没有梦想的普通诸侯公子。路过卫国,逃亡人员向农人乞求干粮时,被奚落了一番,最后还给了重耳一块土。重耳勃然大怒想要鞭打老农,狐偃在旁劝说道:“这是多好的寓意,正是上天的赏赐。”重耳方才罢手。到齐国后,齐桓公对他礼遇有加,娶娇妻享美食,生活安逸,重耳就把自己重返家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弃之脑后。五年后,还是妻子姜氏和部下们趁机灌醉他送出了齐国,重耳清醒后非常懊恼,但已经无法返回了。他重新踏上逃亡之路,在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等国陆续求援,最后得到秦穆公的帮助重返晋国,登上君位。这些发生在逃亡路上的小故事,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又成功地向读者展示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如何从一个普通的诸侯逃亡公子,成长为运筹帷幄、老谋深算、雄才伟略的大政治家的过程。晋文公在外流亡19年,年过60返晋登上王位,以超群的智慧带领晋国在春秋争霸中脱颖而出,在城濮之战中击败国力强盛的楚国,一举奠定晋国春秋五霸的地位。正是有了《左传》的精彩文字,2000年后的我们才能领略那个群雄争霸时期一代雄主的成长过程。

在叙事技巧和刻画人物的精妙之外,《左传》有些篇章的语言交锋也非常精彩,其代表作《烛之武退秦师》为我们所熟知: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郑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这段说辞区区100多字,却紧扣秦、晋两国争霸的大矛盾,详细剖析了郑国在秦、晋之间缓冲的作用,使秦国认识到,只要保全郑国,秦国不仅能在商贸上得到便利,而且可以避免直接和晋国短兵相接,这样才是最好的牵制晋国的策略。同时也透露了晋国灭郑后也有西进的野心,引起秦的警惕之心,借着卓越的语言能力和对秦、晋争霸野心的掌握,轻而易举地离间了两国的联盟,使得郑国脱离被灭国的危险。字字珠玑,让人拍案叫绝。

在中国文学史上,叙事性文学的出现和发展都比较晚,但叙事技巧和谋篇布局的意识,以及刻画人物的技巧,在历史散文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虽然《左传》是一部史学著作,但其精彩的历史事件描写和细致生动的人物刻画技巧不断滋养着后人。 wxbUgGXJKWHbQEfJvsWom/fMAPwg0tLjLBkSd9ktlys8BS4vYMOO36KbtGq+OKw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