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士兵皇帝宋太祖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涿州(今属河北)人,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父亲赵弘殷曾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王朝的禁军将领。

受家庭的影响,赵匡胤从小就喜好骑射和练武,并且练就了一身好武艺。父亲为了培养他,还为他请了非常有名望的老师,而他也勤学好问,养成了爱看书的好习惯。21岁时,赵匡胤走出家门,寻找大展拳脚的机会,后来成为郭威麾下的一员。郭威即位成为后周太祖后,赵匡胤也被任用,后深得后周世宗柴荣的赏识和重用,成为屈指可数的禁军高级将领。

宋太祖赵匡胤画像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北征燕云,势如破竹,可是在途中却因染上重病而去世。后周世宗临死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后又兼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军机大权。第二年,在下属的提议下,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宋王朝,定都开封。

赵匡胤称帝之后,继续向江南用兵,争取天下的统一。他采用了各个击破的战略,先后攻灭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实现了江南的统一。自此,唐末五代以来混战割据的局面结束,中原地区再一次实现了中央集权的统治。这不仅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还使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选用将领长期驻防北方要地,加强对契丹的防范,同时,他还削夺了禁军将领和藩镇兵权。提及削夺将领兵权,就不得不说一说“杯酒释兵权”,这是赵匡胤自导自演的一出好戏。赵匡胤是通过兵变的方式来夺取政权的,所以非常忌惮下属拥兵自重,更担心自己会重蹈覆辙。

公元961年七月,赵匡胤在宫中设宴,宴请那些和自己征战沙场、战功卓著的将领。酒兴正浓时,赵匡胤故意装醉,说道:“我这个皇帝当得太难了,没有一天能安然入睡。”众将领忙问其缘故,赵匡胤说:“这皇帝的位子谁不想坐?虽然你们没有异心,可是你们的下属也没有吗?如果下属拥立你们,你们能做到不动心吗?”是啊!赵匡胤就是如此被下属拥立的!将领们一听这话,个个吓得满头大汗,连连叩头。第二天,众将领都以有病为由,主动交出了兵权。就这样,赵匡胤顺利地拿到了兵权,解除了将领对于政权的威胁。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赵匡胤还重新编制禁军,设立“三衙”,规定“三衙”只有统兵权,军队调动权归枢密院,后勤供应归“三司”,使其相互牵制、相互监督。

解决军事问题后,赵匡胤开始着手改革财政,收回了中央的财政权。他派文官代替将领掌管地方行政,另派大臣分管地方财政;派京师朝官主持地方税收,责令藩镇亲吏不许插手地方税收;地方的财政税收必须送到京师,州县“不得占留”;州府官员不能私自从事牟利活动。

接下来便是行政方面的问题了,为了加强皇权,避免地方势力过于强大,赵匡胤采用了官职分离的方法。即设“三司”分散宰相的权力,掌管财政,设“枢密院”掌管武事。为了遏制宰相的权力,他还把任命台谏官的权力收回,亲自选定任命。台谏官只服从于皇帝,成了监督大臣的工具。同时,为了防止官员在一地生根盘踞,他还采取了差遣的方式,差遣是临时的,或三年一任,或两年一任,到时即调迁。

赵匡胤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皇帝集军、政、财三大权于一身,成为绝对的、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之后,历代皇帝都延续了这一政策,自此中国的封建皇权走向了绝对化,皇权至高无上。但是这种“重文轻武、偏重内防”的方针也给宋朝留下了隐患,不仅使得机构臃肿、重叠,也使得国家军事能力减弱,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因为赵匡胤重视文臣,大力提拔文人担任各部官吏,所以宋代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出色的文人。同时,赵匡胤也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规定不论家庭贫富、声望高低,只要有能力、有才华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确定复试、殿试制度,遏制了徇私舞弊的现象,使得真正有才能的人能脱颖而出。

赵匡胤是一位出色的皇帝,他死后弟弟赵光义继承兄位,成为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可关于赵光义的即位,后人众说纷纭,有人猜测赵光义趁着赵匡胤卧病在床,用斧子杀死了哥哥,夺取了哥哥的皇位,这也就是典故“斧光烛影”的由来。可这毕竟只是推测而已,至于赵光义是否是名正言顺地当上皇帝的,则无人知晓。 9+Cz3LMFTKKxbMHnT2Za9btwgX5QIkwn2ESmpaNsXPkYl714vJCNYdOc39gLhw2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