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明君典范唐太宗

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达到了空前繁荣,开创了“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局面。直到今天,各国人民还称呼中国人为“唐人”。

开创这一伟大王朝的君主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子,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南征北战、战功赫赫,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军队统帅。同时,他也是能够治世的明君,政治清明、重视人才、从谏如流,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李世民非常重视吏治,曾经命令房玄龄、李靖等巡查全国,考察官吏的风评,并将此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不过,李世民最值得称道的还是他的从谏如流,历史典籍和民间传说流传着很多关于他善于纳谏的故事。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是魏徵对李世民的建议,而他也始终铭记在心。有一次,李世民问魏徵:“怎样能分辨出明君和昏君?”魏徵回答说:“国君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能够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只听一方的意见就信以为真。古代尧、舜是圣明的君主,他们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所以小人不能蒙蔽他。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都是昏庸的君主,他们远离忠臣和百姓,听信小人的谗言,所以直到国家灭亡、百姓背叛还不自知。如果君王能够广泛地采纳臣下的建议,那么就能听到百姓的声音,就不会做出错误的决策。”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从此,李世民非常信任和重用魏徵,凡事都喜欢征求魏徵的意见。而魏徵是刚正不阿的谏臣,李世民对他也有些敬畏之心。有一次,李世民得到了一只非常漂亮的鹞鹰,时常把它拿在手中逗弄,甚至忘了处理国家政事。一天,李世民正在兴味十足地把鹞鹰放在臂上逗弄,恰好魏徵有事求见,他怕魏徵说什么“国君不可玩物丧志”之类的话,便立即把鹞鹰藏在怀里。

其实,魏徵早就看到了那只鹞鹰,却故意大讲特讲“帝王不可玩物丧志”之类的话,结果李世民自知理亏,不好意思打断魏徵,结果鹞鹰闷死在怀中。之后,李世民再也没有因为玩乐而延误国家大事。

李世民的心胸是非常宽广的,善于纳谏,只要臣下提出的意见是合理的、正确的,他就会虚心接受。有一次,李世民想要把洛阳破败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作为巡视外地的行宫。这本是一件小事,可是却遭到了官员张玄素的反对,他上了一道奏折,痛斥李世民的过失:“修建阿房宫,秦朝倾覆;修建章华台,楚国灭亡;修建乾元殿,隋朝崩塌。这些深刻的历史教训历历在目,难道还不值得警醒吗?现在,国家财力薄弱、百废待兴,还比不上当初的隋朝,难道陛下要在此时继续奴役百姓、大兴土木吗?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却继承了百代帝王的弊端,从这一点来看,陛下的过失远远超过了隋炀帝。”

张玄素把李世民比作昏聩的隋炀帝,可以说是胆大妄为、冒犯天威了。若是换作其他皇帝,看到这一大不敬的奏折,肯定会大发雷霆,将其治罪。但是李世民却没有如此,他觉得张玄素非常有胆量,且敢于直言。

为此,李世民召见了张玄素,假装愤怒地质问说:“你竟然说我不如隋炀帝,那和夏桀、商纣相比,又如何呢?”张玄素丝毫没有退缩,大胆直言:“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和昏庸的夏桀和商纣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听了这话,李世民被张玄素的敢言深深打动,随即收回了重修乾元殿的谕旨,同时还给予张玄素赏赐。

魏徵听闻此事后,感慨地说:“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这也就是“回天之力”一词的来源,不仅表现了张玄素的敢于进谏、忠于社稷,更体现了李世民的虚心纳谏。

李世民的另一个杰出贡献是对少数民族采取了比较开放的民族政策,与颉利可汗歃血为盟,与突厥维持友好的关系;后大破突厥,追击突厥至阴山以北;在东突厥故地设置安西都护府,保证了北方边境的安定,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团结。之后,突厥一些部众归顺,李世民把他们迁到内地,并且任用突厥贵族为官,其中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等铁勒部人受到重用。

同时,李世民还采用和亲的民族政策,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王松赞干布,促进了汉藏民族关系的融合,也促进了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李世民采取的民族政策使得各少数民族心悦诚服,纷纷前来归顺,并且尊称他为“天可汗”。

李世民在位期间,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俭、轻徭薄赋、宽刑轻法,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对外开疆拓土,攻破东突厥、薛延陀,征服高昌、吐谷浑,设立安西四镇,采取宽容的民族政策,为唐朝的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可以说,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典范。 m72iuKaNG3KQshpHgfIslqwJe6Bg+zACi+lQnFMZMKe+NLSyOKWlmGaicO7/vzG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