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乱世枭雄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末年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出身于宦官世家,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后官至太尉,在当时有一定名望。年轻时的曹操十分机敏,能够随机应变,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同时,他又博览群书、熟读兵法。

20岁时,曹操就被推举为孝廉,做了郎官,后被授予洛阳北部尉,因为执法毫不留情而得罪了权贵,被调离洛阳。之后曹操多次因为得罪权贵而被贬职,直到27岁时才再次被任命为议郎。

黄巾起义爆发后,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参与了镇压起义的活动,立下了军功。之后,曹操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曾受到叛军的重视和招揽,但是都被他拒绝了。董卓作乱后,天下豪杰纷纷起事征讨,曹操也招募了一支5000人的队伍,加入了讨伐董卓的大军之中。之后,曹操占据兖州,镇压并收编了再次起义的黄巾军,实力迅速壮大,成为中原小有势力的一支武装队伍。

打败袁术、征讨陶谦、平定兖州之后,曹操成为中原最有势力的力量。为了争取在逐鹿中原的斗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曹操把汉献帝从洛阳迎到许昌,并且以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名正言顺地征讨各地割据势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表面上恭迎汉献帝,其实只是把他当作傀儡,当作自己争夺天下的工具而已。

此时,唯一能与曹操对抗的就是袁绍,虽然曹操的势力大增,但是与袁绍却相差甚远。不可一世的袁绍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亲率精兵10万,向曹操发动了进攻。曹操在官渡迎击,利用奇袭和智谋以少胜多,大败北方第一强敌袁绍。“官渡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案例,这一战不仅使得曹操势力大增,更奠定了他统一北方的基础。之后,曹操陆续剿灭袁绍的残余势力,成了北方的真正统治者。

为了表彰曹操统一北方的功绩,汉献帝封他为丞相。但是曹操的“野心”并不在此,他想要实现中国的真正统一。经过一番筹划后,曹操亲率80万大军下江南,击败刘表,夺取荆州;击败刘备,占据江陵,然后继续挥师南下,想要趁势一举消灭孙权势力,吞并江东。在曹操的重压下,刘备和孙权达成联盟,合力抗曹。之后,孙刘联军和曹操在赤壁展开了激战,周瑜依靠火烧赤壁的计谋大败曹操,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铜雀三台遗址公园曹操雕像

之后,曹操退回北方,孙权和刘备各自发展势力范围,三方势力初步形成鼎立的局面。曹操认识到,若要彻底消灭孙、刘两家,实现真正的统一,必须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做好充分准备,而不能急于一时。

为此,曹操在北方开始发展经济、励精图治。他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事实上曹操是历史上少有的能举贤任能、任人唯贤的领导者。他打破了东汉以来的门第规则,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并且下了一道《求贤令》。

要知道,东汉时期的用人制度存在着很大缺陷,汉安帝施行了“任子”制度,即让公、卿、校尉、尚书的一子做郎,如此一来,朝廷官员绝大部分出自世家豪族;同时,朝廷公开选拔人才采取的是察举征辟的方式,即让地方上有势力的豪强推选和评价所谓有才能的人。这就导致了有钱有势的人出钱买官、仗势做官的现象,使得真正有才华的普通人无出头之日。

曹操的用人方针打破了这一限制,使得所有有才能的人都能施展才华,不管他是出自世家还是出自里巷。同时,曹操还采用因才授任的方法,使人尽其能。他引用了孔子的话,说春秋时鲁大夫孟公绰是个廉士,担任晋国赵、魏两家的家臣绰绰有余,但是他却不能胜任像滕、薛那样小国的大夫。因为适合做大国贵族家臣的人才,并不一定能做小国的大夫。

经过一番选拔,曹操让各地人才投奔到自己门下,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其中包括荀彧、荀攸、郭嘉、满宠、张辽、徐晃、张既,等等。这些人大多是出身贫寒的地主或普通官吏,深受曹操重视。比如,荀彧投奔曹操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曹操见识到荀彧的才华和能力时,立即破格提拔他为司马,建都许昌后,曹操亲自带兵出征之时,甚至把中央大权都交给了他。

曹操重视出身卑贱的人,但并不排斥豪强地主出身的人,如果他能展示才华,同样会给予其重用。比如许褚、李典等人都是豪强出身,后来受到曹操重用,成为统兵的大将,立下了赫赫战功。许褚投靠曹操后,还将自己门下的一批侠客介绍给曹操做卫士,后成为曹操极为信任的“虎士”。

曹操不仅重视那些有治国用兵才能的人,也非常重视有才华的文人。当时文坛上最有名望的“建安七子”孔融、王粲、徐幹、陈琳、阮瑀、应玚和刘桢,这七人中除了孔融之外,都是曹操的幕僚。曹操非常看重他们的才华,并且不计前嫌,如陈琳本为袁绍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把曹操的祖宗三代痛骂一通。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并没有治罪于他,反而重用他。

曹操大力提倡文学,重用和尊重文人,使得当时涌现出一大批出色的作家和作品。不仅如此,曹操个人的文学造诣也很高,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如《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他的作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既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又反映了汉末时期百姓的苦难。曹操的散文清峻整洁,开启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史称“建安风骨”。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其是草书。

可以说,曹操是三国时代的一代枭雄,虽然没有亲自完成统一,但却削平了北方的割据势力,恢复了北方的经济和封建秩序,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良好基础。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称得上是有多方面历史成就的人物。历朝历代人们对于曹操的评价都很高,李瓒评价说:“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李世民评价说:“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就连鲁迅也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说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不过,人们对曹操也有很多争议,有人说他奸诈、多疑,有人说他心机颇深,就连死后也要筑疑冢72座。但是不可否认,三国乱世,尽管英雄人才辈出,但是独领风骚的当属曹操。他具有雄才大略,同时还是才华横溢的诗人,文采风流几乎无人能企及。 hqAm60blRPz2KkkApGDsVR++yR6lRYhqxBl4+ZDGYDGyV/KSG6RBgestrmTABgJ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