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代雄主汉武帝

刘邦是汉王朝的开拓者,而真正让汉王朝繁荣强大的是汉武帝。

汉武帝,名彻,是汉景帝刘启的第10子,4岁被立为胶东王,7岁被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开疆拓土,功业辉煌,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的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刘彻从小就好学上进,兴趣广泛。他喜欢学习黄老之学、儒家之学,还喜欢丝竹、辞赋、刀剑,等等。他为人心胸开阔,不因身为皇族而嚣张跋扈,所以结交了很多良师益友。

汉武帝刘彻画像

汉景帝非常重视对于刘彻的教育,虽然他深受道家黄老思想的影响,主张无为而治、清静自由,却也具有前瞻性。面对纷乱的朝局和外来势力的虎视眈眈,汉景帝深知主张无为的黄老之学已经落后了,不能使国家更加稳定和强大。于是他特意选择卫绾作为刘彻的老师,教导他儒家的治国之策。以后的事实证明,汉景帝的决定是正确的,刘彻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注重中央集权的巩固,推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使得汉朝政治、经济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为刘彻举行了隆重的冠礼,之后突患重病死去,而刘彻当即即位。少年天子,雄心勃勃,一心想要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可刘彻并不浮躁,他知道想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选贤任能。于是,他下诏召集贤能,要求各地举荐贤能之士上书对策,一时间,各地贤良之士纷纷会聚京师,参与策对。

在策对的过程中,刘彻亲自出题、亲自阅卷、亲自面试,选举了众多出色的人才,其中就包括儒学大师董仲舒。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汉武帝与董仲舒进行了三次策问,为其观点和文采所折服,并且采纳了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至此,刘彻开始主张以儒家思想治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汉王朝推行新政的指导思想。

为了推行新政,刘彻大力选拔通晓儒经的学士,通过察举选拔、天子征召、设立太学的方式让很多有用之才得到重用。刘彻任人唯贤、任人唯能,不拘一格,只要有才能就不在乎其门第、出身、辈分。

同时,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刘彻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当初,刘邦创立了分封制,除了在全国设立15个郡,还设立了9个诸侯国,封刘姓子弟为王。在诸侯国内,诸侯王的权势很大,不仅拥有人事权、财政权,还有部分的军事权。慢慢地,诸侯王的势力越来越大,野心也越来越大,汉景帝之时就发生了“七国之乱”,使得汉朝政权受到很大动摇。虽然叛乱被镇压下去,但诸侯国强大的势力始终对国家政权存在很大威胁。

而“推恩令”的实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原本在诸侯国内,只有嫡长子可以继承王位,诸侯国代代相传,势力越来越大。可现在刘彻下令诸侯王也可以分封自己的儿子、孙子,所有的王子都可以继承诸侯王的领土。如此一来,一个大诸侯国被分解成众多个小国,势力自然就被大大削弱了,无力再与中央抗衡。而且,诸侯国内的子弟不仅没有反对,还对皇帝感恩戴德,这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解决了内忧,刘彻就开始着手解决匈奴这一最大的外患。虽然西汉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边境时常受到匈奴的侵扰。自刘邦开始,由于国家刚刚从兵燹洗礼走上战后恢复,国力尚弱,因此汉朝只能采取和亲政策,在军事上则消极防御,尽量避免与匈奴决战。

为了解决匈奴这一外患,刘彻加强军队建设,选拔年轻有为的将领卫青、霍去病。最终三次成功反击匈奴的侵扰,彻底击败了匈奴,保证了北方的经济文化发展。刘彻的军事行动使得匈奴远徙漠北苦寒之地,再也无力与汉王朝对抗,之后更是逐渐走向衰落。

刘彻的另一大功绩就是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多民族的大融合。公元前139年与公元前119年,刘彻两次命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东起长安,经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翻过帕米尔高原,通向中亚和西亚,西达地中海东岸的贯通亚欧的大通道。这条绵延1000多千米的大通道不仅对于汉朝的经济文化发展有重大意义,对于中国经济文化发展也意义重大,建立起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交流的桥梁。

刘彻还采取大臣桑弘羊的建议,下令取消郡国铸币权,收回销毁郡国原有旧钱,由中央统一铸币发行。这一举措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可以说,汉武帝刘彻的功绩是显著的,他具有雄才大略、经天纬地之才。但是他晚年也犯了很多错误,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汉朝经济带来了不良影响。然而他能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在轮台下诏罪己,这也是非常难得的。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葬于茂陵。 xYHotMxwY6YJIkRE/0YRnGDwGPG5Lnt5g/UggZI2sPfy7pPIBJcHt9GtXRzgUOk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