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理学宗师朱熹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世称朱子、朱文公,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朱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朱松是一名很有民族气节的文人,因不满南宋王朝的懦弱、苟安而举家搬到福建。

朱熹从小就博览群书,6岁能读《孝经》,并且在书额题字“若不如此,便不成人”。19岁时考中进士,后担任秘阁修撰等职。24岁时朱熹跟随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学习理学。朱熹一生做官的时间不过十几年,虽官至漳州知州、浙东茶盐公事,然而却同父亲一样不求仕途,把精力投在了教育和理学的研究之中。

武夷精舍书院朱熹雕像

早在北宋时期,程颢、程颐兄弟就提出了理学,建立了一整套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他们认为“理”是这个世界的本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理而出。而朱熹发展了程颢、程颐的学说,认为“理”“气”是相辅相成的,但是“理在先,气在后”。同时,朱熹继承了董仲舒“三纲五常”的思想,认为它是永恒不变的天理,君臣必须有君臣之礼,父子必须有父子之礼。

朱熹还认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天分”,“天分即天理”,父亲有作为父亲的“天分”,并且必须安其本分;子女有作为子女的“天分”,必须安其本分;君臣更应该如此。他提出任何违背天理的东西都应该被遏制,任何不利于“礼法”的思想和学说都应该予以扑灭。这就是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是对人们思想的严重束缚,是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维护。因为朱熹继承了二程的学说,后人将他们合称为程朱,并且把他们的学说称为“程朱理学”。

朱熹非常重视教育,重视理学的宣扬,为此他花费了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活动,即便在做官时仍不忘提倡理学。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大力整顿学校,不仅恢复了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还创办了武夷精舍书院。他认为人人都应该接受教育,应该按照人的年龄、心理及理解能力,设小学、大学等各类学校;他还主张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虽然他的目的是为统治阶级培养合格的统治人才,是为了整顿封建伦理道德,但是对于后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他不仅是著名的思想家,更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

到了晚年,朱熹因为卷入政治斗争而被罢黜官职,其学说也被称为“伪学”,直到去世也没有解除“伪学首魁”的“罪名”。但是,朱熹死后不久,“罪名”就被解除,为人们所推崇,地位日渐上升。

因为潜心研究理学,朱熹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配享孔庙的儒家学者,位列大成殿“孔门十哲”。在儒家学者中,朱熹的地位和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他不仅是儒家的集大成者,还无所不学,深入研究先秦诸子的学说、史学、诗歌、天文、地理、音律、典章、自然科学,并且在这些方面都小有成就。朱熹的著作有很多,包括《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诗集传》《周易本义》《西铭解》《太极图说解》,以及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等。

在明清时期,朱熹被文人视为儒学正宗,在文人士子阶层形成了“非朱子之传义不敢言”的局面。朱熹的思想一直被视为封建统治阶层的官方哲学,在政治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改革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它对王阳明的心学也有深刻影响。不仅如此,朱熹的思想还影响了李朝时期的朝鲜、德川时代的日本,可以说是远播海外、影响巨大。 NDDDdDUZubsRd/2OsU3XycquSjhGgwuHRuomYGY7mp0ujSdxt7iRwRQmSLuOFx5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