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柏拉图学院

在苏格拉底的学生中,最著名的一位当数亚里士多德的导师柏拉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被誉为古希腊的“三大圣贤”,成就了哲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柏拉图,原名亚里士多克勒,出身于雅典的一个大贵族家庭,其母是梭伦的后裔。据说他的额头和肩膀都非常宽,所以才被人们称为“柏拉图”(宽阔的意思)。

柏拉图出身良好,自幼就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在文学方面造诣颇深。他很早就接触到了毕达哥拉斯派与爱利亚派的哲学,与赫拉克利特的学生克拉底鲁也有过交往,并在20岁时拜入苏格拉底门下。后来,苏格拉底被处死,柏拉图就逃出雅典,在埃及、波斯、南意大利等地流亡了4年。

柏拉图画像

公元前388年,叙拉古王朝的国王狄奥尼修一世曾邀请柏拉图到西西里岛讲学,但后来,因两人意见不合,柏拉图悻然返回雅典。在回程途中,柏拉图因遭遇海盗,被迫卖身为奴,幸好遇见了一位朋友花费重金帮他赎身。回到雅典之后,柏拉图本打算将赎金还给这位朋友,但对方没有收下。最终,柏拉图用这笔赎金买下了一块地,并建立了西欧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学校,即阿卡德米学院。

阿卡德米学院主要开设了四门课程,即数学、天文、音乐、哲学。这其中,柏拉图最重视的当数数学,他还在学院门口挂了一个牌子,写着:“不懂几何学者免入。”在教学方面,柏拉图一直推崇学以致用,他的学院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故而阿卡德米学院又被人们称为“政治训练班”。

自从经历了恩师被处死,自己也因政局混乱而差点沦为奴隶等一系列变故之后,柏拉图便将所有心思都放到哲学上了。在长达41年的时间里,他一边教学一边著书,并开创了一个理性主义的哲学系统,即后来形成的柏拉图学派。

在80岁高龄时,柏拉图无疾而终。他死后,阿卡德米学院在他的门徒主持下又继续存在了9个多世纪,直至529年,因推崇怀疑精神被罗马帝国封禁。

完美的理念世界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他研究一切哲学问题的起点。柏拉图认为,只有理念才是真实的存在,任何个别事物的产生都是基于理念而来的。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举了一个关于“床”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他认为,“床”有三种,一是理念的床,即人的理念规定了床是“床”而非“桌子”或其他东西;二是由木匠创造出来的具象的床;三是由画家通过绘画所创作出来的床。这三种“床”中,画出来的床所模仿的是具体的床,而具体的床所模仿的则是理念的床。也就是说,正是因为先有了“床”这个理念,才促使了各种各样的“床”的诞生。

故而,柏拉图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动的,唯有理念才是不变不动的真实。这就好比你在沙子上画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是可以抹去的,但“三角形”这个理念,不会因时间或空间的影响或限制而发生变动。换言之,现实世界不过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因为任何个别的具体事物都是易逝的、虚假的,唯有理念才是永恒的、真实的。

在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中,理念还存在高低之分。比如具体事物的理念,如床、桌子等,就是最低级的理念;关于数学、几何学的理念,比如圆、方、大、小等,就属于较高级的理念;关于艺术、道德的理念,比如正义、美等,就是更高级的理念;而关于“善”的理念则是最高级的理念,因为其他一切的理念,都只有在“善”这一理念的照耀下,才会被人们所认知。

很显然,柏拉图理念世界的构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巴门尼德思想的影响。

基于对理念世界的认知,柏拉图进一步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他认为,人的灵魂就像理念一样,是比肉体更真实且不朽的存在。在人降生之前,灵魂一直存在于理念世界中,对一切的理念都是有所认知的。当灵魂进入肉体之后,便会受到欲望与激情的影响,从而遗忘了原本知道的理念。所以,如果想要重新获得对理念的认识,人就必须借助其他事物的刺激和诱导来进行回忆。也就是说,“一切的学习其实都是回忆的过程”。

理想国与哲学王

贵族出身的柏拉图一开始对政治也是非常关心的,但在经历恩师被处死,自己两度在叙拉古推行政治主张受阻之后,他便只能将未酬的“哲学王”政治理想放到“理想国”中去实现了。

《理想国》是柏拉图在大约公元前386年所创作的,用以阐述自己政治理想的著作,该书的副标题为《国家或正义论》。柏拉图认为,虽然这个“理想国”并不存在于现实,但它是最智慧、勇敢、节制以及正义的。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将除奴隶之外的城邦成员分成了三个等级。

处于第一个等级的,是统治者或治国者阶层。他们是神“用金子造的”,拥有着最高的智慧,可以用来治理和谋划整个国家的大事。

处于第二个等级的,是武士或卫国者阶层。他们是神“用银子造的”,拥有勇敢的德行,负责捍卫城邦的安全和监督法典的制定与执行。

处于第三个等级的,是商人和工农业生产者阶层。他们是神“用铜铁造的”,拥有节制的德行,甘愿被统治,且担负着城邦的经济职能。

当这三个等级的阶层都各司其职,协调一致——即统治者治理国家,卫国者保卫国家,生产者从事劳动时,正义的城邦就诞生了,这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与之相对的,是不正义的城邦。简单来说,如果一个人天生就该是一名手艺人或生意人,却因为具备某些有利条件而产生爬上与之并不匹配的阶层的企图,或者同时执行多个阶层的职务,那么就会造成三个阶层之间的争斗不和、相互干涉,这样的“不正义”最终只会导致城邦的毁灭。

柏拉图认为,要想在现实中实现“理想国”,就必须依赖“哲学王”,即让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或者说让统治者变成哲学家,用智慧来实现城邦的治理。就像做鞋子应当找手艺好的工匠,治病应当找医术高明的良医一样,治理国家也应该找最有智慧的人。

很显然,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种典型的贵族政治主张。就像马克思所说的,这只是“埃及种姓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

柏拉图:意见是知识与无知之间的媒介 v0EIo7qxEogLVvBQIQBV1qjrs7xCsD2CNZfV0Y/XEHMhL8q8W7m8RqvxipFf2wb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