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钢铁之人——斯大林

1942年,苏联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所有人把希望寄托在斯大林格勒。最后,苏联取得胜利,扭转了败局,而斯大林格勒和斯大林也被载入史册。

斯大林出身低微,父亲是一名普通的鞋匠,母亲是农奴的女儿,父母都是最普通、低微的劳动者。于是,母亲只能拼命工作赚取家用,供子女上学。

1888年,母亲在哥里镇教会小学做清洁工,并且把斯大林送进这所学校,希望他长大成为一名传教士。因为家庭困难,斯大林获得每月3卢布的助学金。这3卢布加上母亲的10卢布工资,就成为他们母子一个月的全部收入。虽然生活非常贫苦,可斯大林学习非常认真刻苦,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斯大林雕像

之后,斯大林被学校推荐到第比利斯神学院读书,这里的学生思想进步。斯大林受到进步思想影响,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开始参加反对沙俄和封建势力的活动。1898年秋,斯大林参加社会民主党组织的“麦撒墨达西社”,后被学校开除。1903年,他积极参加马克思主义运动,成为一名布尔什维克。斯大林表现非常积极,虽然多次被当局逮捕、流放,可依然坚持斗争。在斗争中,他积累了很多经验,也赢得了不小的名气,成为革命队伍的主力。

十月革命后,斯大林多次领导人民与反动政权进行斗争,影响力越来越大。1922年,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他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之后,列宁中风,病情迅速恶化。在选接班人时,列宁对斯大林持有怀疑态度,说他太过于粗暴、有很多缺点,并且建议他辞去总书记的职位。可事实恰好与列宁期望的相反。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斯大林被推选为总书记,成为苏联的最高统帅。

其间,斯大林开始计划经济建设,推行三个五年计划,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迅猛发展。但是新经济政策也存在很多弊端,如破坏农业生产,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随着斯大林地位的巩固和苏联建设的发展,斯大林的威望越来越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苏联与法国签订著名的《互不侵犯条约》,希望能维护苏联的和平。可希特勒很快便撕毁条约,开始对苏联发起猛烈进攻。因为德国擅长闪电战,苏联未积极备战,处于劣势,大片领土被占领,德军甚至逼近莫斯科。之后,斯大林带领苏联人开始反击,经过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扭转了局面。斯大林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反击,不仅歼灭大量德军,还进入柏林中心区,把红旗插在德国国会大厦。

之后,他参加了雅尔塔会议,同时对日本宣战。可以说,斯大林和苏联都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很快就恢复了“二战”中遭受创伤的经济,使得苏联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工业大国。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逝世,时年74岁。之后,人们把他安葬在红场,与列宁并列。这说明,在苏联人心中斯大林是伟大的领袖,贡献和地位足以和列宁相媲美。但是,1956年2月,赫鲁晓夫发表了否定斯大林的演说,斯大林成为苏联的“罪人”,名声和地位一落千丈,直到多年后才恢复。

斯大林是苏联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毛泽东曾经评价斯大林,认为他“虽然犯了肃反扩大化和鼓励个人崇拜等重大错误,存在大国沙文主义倾向,但为苏联的建设、反法西斯胜利立下不朽功勋”,“他的一生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一生,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生”。可以说,这是对于斯大林的一生最为公正的评价。 Cbx8Vn7qhmVJ0utZMlvYLZwBd5BtwevXxOayTGi27YyU9srxhujXFgXre3IzOXE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