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印度圣雄——甘地

甘地是印度的传奇人物,为印度自由、统一做出巨大贡献,被称为“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1947年8月15日,印度联邦宣布成立,制宪会议向这位最伟大的人物致以崇高的敬意。

甘地的家族都是和平主义者,反对暴力、厌恨杀生。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甘地自然也成为一名和平主义者。他从小就崇拜印度神话中的圣贤,欣赏其高尚品德,包括诚信、正直、牺牲等。甘地的家庭属于地位较高的中产阶级,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当时,印度社会等级森严、种姓界限分明,出身低的人是接受不到良好教育的,甚至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

甘地雕像

印度卢比上的甘地头像

甘地是幸运的,得到了前往英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通过了法律考试。在英国他接触到先进的思想,也认识到印度社会的不公,以及作为英国殖民地的耻辱。他决心改变印度的现状,实现印度的自由、平等,反对种族歧视,解放黑人。

毕业后,甘地回到印度,成为一名律师,希望通过法律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可很快,他就意识到这条路行不通。当时,甘地被公司派到南非办一件诉讼案,没想到遭遇人生中最大的耻辱。而这件事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事情是这样的:公司特意为甘地购买了头等车票,可到彼得玛利兹堡时,一位欧洲白人想要把他赶到行李厢。他骂甘地是“臭苦力”,说他没有资格和自己在一个包厢。虽然甘地当时身穿英式服装,但是车长和欧洲白人还是把他赶了出去,甚至因为甘地的反抗把他从车上驱逐。自此,甘地开始到处演讲,宣扬自由和平等,宣扬非暴力活动。

当时印度人在南非遭到非常严重的歧视,被限制旅行、禁止罢工,当地只承认基督教式婚姻的合法性。甘地强烈谴责南非政府的种种歧视法规,要求平等和权利。他号召在南非的印度人团结起来,消除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仇恨;告诫人们诚实做人,争取自己的权利。甘地受到众多印度人的支持和拥护,倡导的运动得到众人的支持和响应。南非政府迫于无奈,只能颁布新的法案。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当时,印度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社会矛盾重重,各教派、种姓时常发生混战,互相屠戮。那些上层社会的人看不起普通民众,甚至把他们称为“贱民”“麻风病人”。贵族和特权阶级不允许这些人居住在村中,或从公用井中取水;不允许他们进入寺庙、学校。当这些人行走在街道上,还要高喊着“不洁!不洁!”

甘地认为这是对这些民众的严重侮辱和歧视,他把他们视为“神的子女”,还创办了静修院,欢迎他们进出。对于所有人来说,甘地犯了禁忌,就连他的妻子都万分惊骇,警告他这是在“玷污”静修院。因此,甘地受到正统的印度教徒的攻击,他们阻挡他的车辆,甚至用石头袭击他的车子。对此,甘地非常愤怒,但毫不畏惧。

甘地还发起了抵制英国货的运动,唤醒了印度人的民族意识。抵制活动异常高涨,参与者不计其数。然而,这也导致了暴力事件的发生,一群情绪高昂的示威者在游行过程中与警察发生冲突,一发不可收拾,22名警察被杀死。因为担心情况继续恶化,甘地立即下令取消活动。在印度,甘地拥有很高的声望,被尊称为“甘地师”,甚至被视为神的化身。他让无数人改宗皈依,一呼百应。

真纳是印度穆斯林联盟的领袖,一直想要把巴基斯坦从印度分离出去,成立独立的国家。甘地强烈反对分裂,积极维护印度的统一,可他并没有成功。1946年8月15日,真纳在孟加拉国宣布“直接行动日”,引起加尔各答爆发大暴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互相袭击、砍杀,整个城市陷入混乱、血腥、恐怖之中。之后暴动持续蔓延,努卡里也陷入混乱。甘地四处奔走,赤着脚发表演讲,呼吁人们停止暴动、砍杀。可是,暴乱并没有平息,反而像野火一样蔓延,甚至越来越不可控制。

甘地墓

1947年8月15日,印度宣布独立,之后印度教徒、锡克教和穆斯林再次发生大冲突。很快,多地爆发大屠杀事件,两派人疯狂地厮杀,死伤者数以百万计。为了平息暴力冲突,甘地四处奔走,甚至绝食抗议。他宣布若是暴力冲突不停止,便绝食到底。尽管印度教、锡克教与伊斯兰教领袖都表示会停止屠杀,但是暴力冲突依旧没有停止。

甘地的行为遭到很多狂热分子的仇恨,他们痛恨甘地亲近伊斯兰教,同时把印度分裂的罪责归咎于他,多次袭击和暗杀甘地。1948年,甘地在前往祈祷大会途中遭到一个狂热的印度教徒的刺杀,胸部与腹部中枪,不幸去世。

甘地是印度人最崇敬的人,被称为“圣雄”,但他并不是一个圣人。他性情急躁、独断专行,不愿意与人合作,甚至让人难以亲近。即便对待家人,态度也非常严厉、苛刻,以致四个儿子都不愿意与他亲近。他不允许儿子结婚,反对儿子近女色;拒绝让儿子接受高等教育,同时也不让妻子接受教育;他疏远妻子,不愿与妻子一起生活,让妻子孤单、痛苦地生活长达42年。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他的伟大,不能抹杀他的人道精神和超人的毅力。甘地在印度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领导印度人民反对殖民地统治,争取种族平等,并且主张宗教自由。爱因斯坦曾经评价说:“我们下代的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真有过这样一个人。” EJZR3nIFjRec1fnqBmLCNRAJl8n8Ph35xwhhbAY8sBanLdnoWYYfUzyaBKMJHOa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