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俄国之父——彼得大帝

荷兰的滨海城市萨尔丹是当时最为著名的造船业中心,1697年,一个俄罗斯使团来到这里。令人惊讶的是,使团成员总是打探如何造船的事情,其中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小伙子最为积极。他身强体壮、臂力过人,总是积极地向人请教,后来干脆住进一个铁匠的家,和造船工人学起木匠活。即便休息时分,他也不厌其烦地请教,并且认真地记录。

这个青年自称米哈依洛夫,只是使团的一名下士随员。他时常给国内的亲人写信,可奇怪的是,书信结尾总是盖上一个图章,还会写上“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的字样。更令人奇怪的是,俄国使团的官员时常看望他,态度还非常恭敬。

他就是俄国沙皇——彼得一世,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位沙皇,被誉为彼得大帝。他出生于1672年,4岁时,老沙皇去世,他就经历了复杂的宫廷争斗。10岁时,他和同父异母的兄弟伊凡同时被立为沙皇,不过异母姐姐索菲亚成了摄政王,掌握着王国大权。彼得空有沙皇的身份,无权过问政事。他和母亲生活在莫斯科近郊,过着被流放的生活。

彼得从小就喜欢西方文化,时常和使馆区的西方人来往,深受西欧文化的影响。同时,他对行军打仗非常感兴趣,时常和同伴玩打仗游戏,练习军事操练。他还喜欢射击、航海、造船,表现出杰出的才能。他组建了两支童子军,后来成为训练有素的军队,为彼得之后的夺权立下了大功。随着彼得年纪的增长,索菲亚越来越忌惮他,生怕他羽翼丰满之后夺得政权。1689年,索菲亚举兵叛乱,准备除掉彼得,自己做女沙皇。彼得率领童子军团反击,很快平定叛乱,免去索菲亚摄政王的职位,亲掌大权。至此,彼得的地位得以稳固,成为俄国真正的统治者。

此时,俄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与西欧一些先进国家相比还非常落后,工商业发展不足,社会状态处于封建时期。为了突破与外界隔绝的困境,彼得决定扩大海外市场,发展海外贸易。而想要发展海外贸易,就必须占领周边海域,打开俄国的出海门户。首先,彼得的目标就是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然后再效仿西方,掌握西方先进技术,对俄国进行全面改革。正因为如此,彼得亲自来到荷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1698年,彼得回到俄国后便开展一系列大规模的改革,力图改变俄国的落后状况。在经济方面:为了引进西方技术,他聘请许多西方技术人员,同时派遣年轻的俄国人到欧洲学习;鼓励工业和商业发展,给予工商业者优惠政策。在军事方面:建立海军,按照西方军队的模式进行编制,按照西方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实行义务兵役制度;引进西方先进武器,军队配备统一军服和现代火器。在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参议院;划分行政区,将全国分为50个省;改革官制,废除世袭制度,按照官员表现给予提拔;在教育方面:大力培养人才,兴办学校,积极选用、提拔有能力的年轻人……

同时,在社会问题上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出了西方化的主张。他颁布一些法令,如:俄国人不能蓄胡子,宫廷人员必须穿西装,鼓励人们吸烟和喝咖啡。这些政策违背了俄国人的风俗习惯、传统,遭到贵族阶级的强烈反对,却给俄国带来很大的影响。通过改革,俄国社会顺应了时代发展,接纳了西方的文化和风俗。他还引进欧洲的儒略历,采取先进的纪年法,并且对俄文字母进行改革,实现了文字的现代化。

彼得一世雕像

彼得还对宗教进行改革,因为在他看来俄国正教会是落后的、反动的,很大程度影响了俄国的发展。他对正教会进行了部分改组,掌握控制权。为了让人们摆脱宗教的控制,他积极创办非宗教学校,鼓励和支持科学文化的发展。经过改革,俄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得以快速发展,城镇的规模得以扩大,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同时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与此同时,彼得还进行了外交政策的改革。在南部,他与土耳其交战,占领亚速港,打开俄国通往黑海的通道。但是,在彼得统治晚期,俄国落于下风,只能把亚速港交还给土耳其。同时,俄国还和北方的瑞典交战,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之后俄国吞并了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芬兰附近的领土,此外,还掠夺了中国大片领土。

圣彼得堡就是如此。彼得夺得原本属于瑞典的一片领土,并且建立了这座新城市。1712年,彼得迁都圣彼得堡,圣彼得堡成为俄国与西欧来往的重要城市和出海口。自此之后,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彼得被尊称为“大帝”和“祖国之父”。

彼得统治晚期,因为进行大规模改革和对外侵略战争,俄国财政陷入困境。无奈之下,他只能强行增收赋税,以便解决财政上的困难。这引起俄国人民的不满和怨恨,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煽动,国内爆发几次叛乱。即便如此,彼得依旧被视为俄国伟大的沙皇。 wY0TtoGxQjVIHHMTsgr1Oui8MOOZlwEfDO6ziOTLusPXsyghDuoeTfVpOboEJO4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