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岳飞与《满江红》

提起岳飞,很多人都会想起那首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这首词应该是岳飞目睹中原遭受金国铁骑践踏之后,心中满怀愤懑和爱国热情而创作的。但现在,不少学者都对这一说法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这首词的作者并非岳飞本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还要从岳飞的孙子岳珂说起。在岳飞死后,他的孙子岳珂一直致力于收集他生前所写的文章诗歌。岳珂花了31年,才将收集到的所有岳飞作品编订成《金佗稡编》,而这其中并没有这首《满江红·怒发冲冠》。据了解,这首词最初面世,是在明代徐阶所编的《岳武穆遗文》中。

岳飞画像

此外,词中提到一处地名——“贺兰山阙”。当年岳飞伐金,目标直指黄龙府。黄龙府在今天的吉林省境内,但贺兰山却位于今天的内蒙古河套地区以西,南宋时,这里属于西夏,而非金国。据此推断,岳飞伐金,路线应该不会经过贺兰山一带。而是在明朝,北方的鞑靼人经常取道贺兰山,入侵甘、凉一带,这句“踏破贺兰山阙”显然更符合明代中叶的情形。

正是以上种种疑点使得学者们开始质疑《满江红·怒发冲冠》的真正作者。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些疑点实际上都能被解开。首先,岳飞的后人未收录此词,并不代表岳飞没有写过这首词,有可能是编者有所遗漏。其次,诗中的“贺兰山阙”只是泛指,这是文章和诗歌中常见的写作手法,就像其中的“胡虏肉”“匈奴血”一样,指的是金国人,而非匈奴族。

对此,有学者反驳:虽然“玉门关”“天山”之类的词在古时候确实会用来泛称边塞,但贺兰山不同,这个名词是在北宋时期才见于史书记载的。哪怕是明代中叶之后,“贺兰山”一词依然只用于实指,更何况宋朝时候的岳飞呢?

虽然就目前而言,我们不知道《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的作者究竟是不是岳飞,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首词的思想价值和历史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 rvORcFoH5y5rQKWlhihFl71y8wrKbehKZfTgP+hGGdCQVnwUto8ng2Yb0asSFvh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