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也形象地折射出了今天中国亿万股民及证券从业人员所面临的困境。如果我们只会站在市场里看市场,那么而立之年的A股可能永远是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谜团。我们要想破译其中的奥秘,一定要冲破笼罩其间的重重迷雾,站在A股市场外面,唯其如此,才能获得柳暗花明之感。
用哲学家的眼光看A股,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我们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A股市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从广义上看,自然是牛市和熊市的矛盾。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来看,牛市和熊市的矛盾中,牛市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牛市作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市场的性质与发展方向。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一方面,正常情况下,经济每年都在增长,上市公司的利润增加,估值提升;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带来收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增加,入市资金增加,这些都支持长期牛市。美国股市已出现持续几十年的牛市。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经济经过40多年的中高速持续增长,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A股却长期不动,熊市替代牛市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这种转化说明什么?是什么条件导致这种转化?古有叶公好龙,今有国人好“牛”。我们一方面对资本市场、对牛市的重要性的认识远远不足,另一方面对泡沫与风险的担忧过度。这导致所谓A股慢牛。实质上,A股究竟是披着牛皮的熊,还是披着熊皮的牛?
从狭义上看,股市的主要矛盾是资金与筹码的矛盾,牛市中资金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熊市中筹码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鉴于长期供过于求带来长期熊市,A股的主要矛盾是有限资金和无限筹码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从理论上讲,空方的力量是无限的,不仅有场内套牢盘和获利盘压力,而且更大的压力来自全面注册制带来扩容“大跃进”,再加上几万亿限售股解禁减持和中概股回归。另一方面,市场缺乏财富效应,增量资金不足,存量资金外流,使供过于求矛盾越来越激化。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鉴于熊市中筹码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首先要从控制乃至减少筹码入手。
我们需要从制度上限制限售股解禁上市。首先,制定注册制新股全流通发行时间表,避免新的限售股源源不断,限售股堰塞湖如同定时炸弹是牛市最大隐患。比如,规定注册制新股IPO(首次公开募股)时大股东持股只保留15%—20%,其他80%都以存量发行上市,世界其他股市都是这样做的。这既可以降低IPO发行价,又可以拆除巨额限售股IPO三年后解禁上市的定时炸弹。其次,规定注册制新股的限售股解禁时不能直接在二级市场上市,只能以大宗交易转让给机构投资者。如果有了这两条,再加上对IPO扩容速度的适当控制和IPO扩容品种的适当选择,那么问题就解决了。具体怎么做?那些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如果2021年年底前达不到美国监管标准一律退市,显然,数万亿市值的中概股可能于2023年前后回归A股。我个人认为,这会成为压垮A股牛市的不可承受之重,成为中美金融较量中美方的重要帮手。
怎么办?应当承认,我们过去犯了错误,没有让这些互联网巨头在国内上市,美国股市给了它们融资发展的机会,也带给美国投资者赚钱的机会。但这些互联网巨头现在已过了高成长期,融资需求有所降低,我们没有必要作秀,美国不要我们要。这些公司如果实在缺钱,就可以先去香港上市;它们如果非要回归A股,就请先等一等,等A股先迈过2023年这个坎儿,完成突破6124点的历史使命,开启大牛市后再上市。
适当地选择扩容品种指什么?高科技企业优先,非高科技企业靠后。地方商业银行之类的传统企业,要么不上市,要么晚上市,千万不要再把A股市场当作扶贫之地。从国营企业到民营企业,A股市场扶贫脱困已经几十年了,不能再继续了。现在A股市场的历史使命,是充当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先锋队,不是为了帮助老弱病残摆脱困境。只要把限售股解禁、注册制“大跃进”、中概股回归问题妥善解决了,我们就必然迎来A股的大牛市。
需要强调的是,控制扩容,既可以如上面所述在控制增量上下功夫,也可以在减少存量上做文章,逐步实现上市与退市平衡。中央关于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的要求给我们带来了些许希望。
30年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始终保持在3000家上下,其间,平均每年上市两三百家,退市公司的数量平均也是两三百家,上市公司与退市公司数量平衡。A股市场成立才30年,但已经有4000多家上市公司。市场最担心的是,以目前的扩容进度,过不了多久,A股市场可能会有上万家上市公司。如果筹码总是多于资金,那么A股只会有熊市,没有牛市,因为公司上市融资的欲望是无止境的,都愿意拿不需要还的钱,而市场没有财富效应,资金是不会进场的。从有限资金和无限筹码之间的关系来讲,这可以导致长期熊市,出现背离——A股的基本面长期牛市,资金面则长期熊市。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A股市场问题,就是要抓住“有限的资金”与“无限的筹码”这个主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除了前面讲的通过限制扩容,逐步实现与资金的平衡外,还可以通过大力扩资,实现与筹码的平衡。
吸引资金也有两个方法:一是营造大牛市,吸引国内资金进场,储蓄资金、理财资金和房地产资金的入市潜力可达几十万亿元,但是如果没有大牛市、没有大规模财富效应,国内资金就不会大规模进场;二是稳住指数,吸引外资入市,目前外资潜力有限。截至2020年6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股不到2万亿元,70%通过陆股通持股。2020年北上资金净流入2000亿元,相对于截至2020年9月底58万亿元流通市值的A股,外资无论从存量与增量上来说,都远不能满足资金筹码平衡之需。从目前看,监管层吸引资金的重点似以吸引外资抄底为主,似有远水不解近渴之忧。难道是想用外资的鲇鱼效应撬动内资入市?
一位颇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告诉我,有关方面好像不支持牛市。为什么?我的理解是有关方面希望走慢牛、长牛之路,不希望走快牛之路。换句话说,不希望重蹈6124点、5178点覆辙。股市涨起来,会引发泡沫风险;股市跌下去,会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所以还是不涨不跌为宜。但不涨不跌岂不成了“死市”?因此,还是慢牛为宜。这令我想起了20世纪90年代A股流行的那句口号——“稳中有涨,涨幅有限”。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就是沿袭不希望暴涨暴跌,不希望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思路。
有些人担心牛市一起来就井喷,然后股市就暴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当然,井喷式上涨往往以持续暴跌的方式结束,但如果是一个慢牛的市场,那么它只会回调甚至较深回调,是不会持续暴跌的。而且,现在控制井喷式上涨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限售股解禁,现在至少有几万亿元市值限售股在社保基金及上市公司大股东手里,再加上注册制“大跃进”扩容,以及中概股回归,足以稳住慢牛,无须担忧井喷。
综上所述,中国要迎接新的战略机遇期的挑战,大幅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承担科技强国、金融强国重任,用股市财富效应支持中国的消费强国,但又不能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它们是矛盾的。A股牛市的历史使命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矛盾,该如何化解?其实很简单,把快牛、慢牛结合起来,把阶段井喷与井喷后做中期平台“俯卧撑”结合起来。
用军事家的眼光看A股牛市,实质上就是如何打一场攻克6124点解放全中国的战争。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是1949年4月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战斗口号。渡江8个月后,共产党基本解放全中国。
A股市场,空方也多年经营打造了一条3500点“长江防线”,3500点的战略意义在于,得之可直上5000点,失之则直下2000点(3500点的神奇作用机制,详见第三章第三节)。为什么2020年7月A股井喷3458点见顶后连续5个月,不突破3500点防线直捣黄龙?
原因很简单。历史上两次以井喷突破3500点防线,都遭到处于战略资源优势的空方的疯狂报复,最终以市值损失几十万亿元告终。A股不能再重蹈覆辙,实在折腾不起了。
2007年6月回踩3404点后,以4根月长阳井喷直指6124点,而后持续暴跌12个月直奔1664点;2015年3月突破3400点,三根月长阳直扑5178点,而后持续暴跌,直到2638点才止跌。2008年3478点大顶;2018年3587点大顶。以上例证无不说明,突破3500点“长江防线”绝非儿戏。
由此可见,要最终打赢A股的这场“解放战争”,必须借鉴共产党打败国民党的战略:建立、巩固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坚持持久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待时机成熟时通过战略决战,歼灭国民党军队主力。1948年7月三大战役前国共双方兵力的对比,已由解放战争爆发时的3.14:1,变为三大战役前的1.3:1。再通过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主力154万人,我军在完成从绝对劣势到绝对优势之转变,并基本解放长江以北之后,才发起渡江战役,进入全面反攻,一举解放全中国。
同样,A股的“解放战争”,首先坚持以持久战应对注册制扩容,在2500-3500点长期震荡整理,经过2015-2020年5年建成底部平台根据地后,于2021年打过长江去,在3500-4500点继续长期震荡整理,再经过2021-2025年5年建成上升中继平台根据地,与此同时发动三大战役(2020年起万亿级中概股回归,2022年起万亿级社保限售股解禁,2023年起万亿级美元、日元套利盘做空)的战略决战歼灭空方三大主力,最后利用2026-2027年的周期时间之窗直捣5178点、6124点,取得战争胜利。(此作战计划与第二章第一节介绍的2021-2027年牛市周期对应。)
A股的解放战争能否如期取得胜利?重要的一点在于看得见的手通过引导战略资源配置,使多头完成从劣势向优势的转化。比如通过对全面实施注册制节奏的控制,对中概股回归时间规模与社保减持时间规模的协调,尽快推动中国版401(K)计划实施及成立国家平准基金,乃至必要时推出限制限售股减持措施,改变市场预期,避免使多头腹背受敌、两线作战。
二战中,德国和日本一度在战场上都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却最终失败,原因主要在于两线作战,因为主要矛盾变成了以拥有有限战略资源的一方应付拥有无限战略资源的对手,这样,唯一的取胜可能就是闪电战,在对手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的时候,彻底摧毁对手的抵抗。若闪电战成了持久战,那么败局已定。德国的闪电战是以占领一个国家、几个重要城市为主要目标,而不是要消灭敌方的主力部队。西线,希特勒对距敦刻尔克10英里
的古德里安下达停止进攻原地待命的奇怪命令,导致敦刻尔克大撤退,挽救了33万英法联军,他们成为4年后诺曼底登陆击溃德军的先锋。东线,尽管战争一开始德军曾多次围歼苏军,人数多达百万,但南线、中线、北线最终的战略目标分别为高加索、莫斯科、列宁格勒,在战争资源远不及对手,又把有限资源摆在东西两线,且兵分三路,不能集中优势兵力以闪电战快速取胜的情况下,德军最终失败是无法避免的。
与之对照,毛泽东提出了“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的军事原则。共产党打败国民党,以弱胜强,靠的是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国民党的主力在固守一城一地中被消灭。
将上述战略应用到股市上,就是牛市不应以站上多少点为目标,而应以消灭空方有生力量为目标。6124点、5178点都是以闪电战式的井喷行情连续攻克多个整数大关,无充分时间消化场内多头获利盘及场外空头万亿大小非,一旦实质性利空消息导致场内多翻空,多头必败无疑。
当然,6124点作为牛市确立的标志是一定要突破的,但是不用着急,我们可以用7年左右的时间去突破。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个一个地打,敌人要一点一点地消灭。最忌讳的是在攻下一个高点后盲目地打阵地战、防御战,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守住且继续走上升通道,那么不如尽早放弃。否则,若你坚守一段时间后又失守,那么被套牢盘多翻空,多头力量大减,空头力量大增,下次攻击的难度会大增。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事不过三。如果第三次它还过不去,那就可能很长时间都过不去了,成为大顶。3000点关口可以被好事者统计,居然攻击100次之多,但我们还不能最终确定是否可以站稳。回顾历史上在3000点上方坚守过多少年,成交了多少套牢盘,我们就知道3000点关口之难了。与其这样留下套牢盘,不如直上直下,这也就为下次进攻预留了机会。
20年来,上证指数在3000点上下没完没了地做俯卧撑式整理,让很多股民和专业人士非常无奈,我也有同感。但是,请各位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你就会发现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这都为中国未来的大牛市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道琼斯指数在1000点以下停留了70年,我们才在3000点以下驻足了20年,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道琼斯指数突破1000点后,20多年间涨了9倍,从1000点涨到10000点。再过20年又涨了2倍,冲上30000点。俗话说,横有多长,竖有多高。
再看上证指数攻克1000点大关用了多少年?上证指数第一次冲到1000点以上是从1990年12月95点一直涨到1992年5月1427点,结果持续暴跌半年跌到386点,再用3个月井喷冲到1993年2月1558点,结果再次持续暴跌。其间,1993年7月至1994年2月777点保卫战打了半年,最终以失败告终,1994年7月跌到325点。这场战役说明了什么?它印证了一句老话:怎么上去的,怎么下来。快牛之后是快熊,所以只能走慢牛。
从1992年到2006年彻底告别1000点,A股用了14年时间。其间,1997-1999年三次考验1000点支撑,2002-2004年三次考验1300点支撑。最后,2005年还来了一次对1000点支撑的假突破,从让人绝望的998点开启牛市冲到2007年的6124点,再回首持续暴跌13个月仅下探1664点,我们再也不会回到1000点了。
回过头来看,我们既然能在彻底告别1000点前等待12年(1993-2005年),彻底告别2000点前等待14年(2000-2014年),现在也可以在3000点等待13年(2007-2020年),然后彻底告别3000点。
当今,股票市场的平均成本如下:20年线是2500点,10年线是2800点,5年线是3000点。从历史上看,A股大多数时间处于5年线之上,也就是说,3000点应该是极强的支撑。
按照2、5、8神奇数字(详见第三章第三节)推断,A股一旦有效突破2000-5000点之间的最大阻力3500点,下个目标就直奔5000点,4200点附近的阻力不大,只不过会作为6124-5178点长期下降的压力线,被突破后还需要回踩确认,下一个长期整理区应该在5000点,在5000点下方做俯卧撑,在4200点附近应有较强支撑,极端情况下会探3500点。如果回调控制在20%之内,且回调分2年完成,那么市场大体上可以承受。这样基本可以应对2023年前后A股面临被做空(详见第二章第三节)的风险。当然,这还需要国家政策上、制度上的利好配合,比如对扩容的必要限制、国家队护盘等。最好成立不与民争利的国家平准基金,掌控A股定价权。
经历过几年5000点下方俯卧撑式的整理后,待5年线提升到4000点以上,再进攻6124点,这样回调压力就不大了。下一个目标按照2、5、8神奇数字推断应该是8000点。6124点只产生心理压力,不会形成大阻力。反之,倘若突破3500点后直接进攻6000点,那么跌50%重回3000点后,风险就相当大了——不能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是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