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感觉不错的四步骤练习法

学会辨别自己在想什么

紧张,是绝大部分讲话者面对听众时首先遇到的最大障碍。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的题目是:“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调查结果让调查人员大吃一惊:“死亡”这一让人恐怖的事实竟然被排在了第二位,排在第一位的是公众演讲。有41%的人认为公众演讲比其他事情更让人感到害怕,也就是说,这些人认为公众演讲比死亡还可怕。

大学里面的调查结果比例更高,有80%~90%的大学生觉得当众演讲非常恐怖。的确,很多人以为抛弃了照本宣科的观念,做好充足的准备就能成功。可是世事难料,紧张的问题又出现了。其实,在照本宣科的时候,紧张的情绪就已经存在,在脱稿后,由于心里没底,紧张的情绪就更加明显了。所以,为了克服紧张的情绪,我们要把它看成是正当的情绪,学会克制它。比如说:一些政治家,在演讲之前也会感到紧张和恐惧。美国密苏里州众议员杜·肖特和缅因州众议员弗兰克·费洛斯都是有名的脱稿演讲高手,他们每次演讲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众议院会议厅里总是座无虚席。但他们两人在上场前总要喝上几口酒,为的是给自己壮胆,以克服上台后紧张的情绪。

虽然讲话者可以找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克制紧张,但这只是让自己表面看起来很轻松,心里的紧张情绪依然存在。那么,如何根除这种紧张情绪呢?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自己感到紧张的时候到底在想什么,是不是这种“想象”让自己越来越紧张呢?

为了能够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当我为脱稿讲话焦虑时心里最担心的是什么,这种担心是怎样消失的?

当时我心里有没有一闪而过的念头?

脱稿讲话时我为什么担心紧张?

我想象的结果发生了吗?现实情况又是怎样的?

面对上面的问题,要仔细回想和研究,然后把这些问题的答案统统记下来。这个事情说起来似乎很简单,可事实上真正操作起来却非常困难。因为人在紧张的时候产生的一些想法,往往是瞬间的、自动的,还没有等你意识到,它就已经溜走了,你还没有来得及将其演绎成具体的语言,它就已经无影无踪了。可是,如果不记录下来就无法帮助你避免这种负面情绪。所以,每次紧张时你需要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事后也要仔细回忆当时的情形并将那时心里闪过的念头记录下来。

接下来,就需要你用笔把想起的事情记录在本上,主要有两个部分,最好能形成鲜明的对比。你可以在记事本的左上方写想象的事情,在右上方写真实的情况,这样通过你回忆的和现实的情况一对比,你就能发现在紧张时想的事情和实际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下次再紧张的时候就要提醒自己,不要那么紧张了,其实这不过是自己给自己增加的负担而已。

如果每次讲完话,总是能够针对自己当时紧张的心理活动做一次调查研究,比如将心里的想法与当时的真实情况或听众的反馈信息作对比,也许你会发现,那些你担心害怕的结果并没有发生,即使有失误也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坚持这种记录对比,半年以后就会明显感到你自己的紧张情绪在减少,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不太在意现场的感受了。这就是先辨别自己在想什么,然后用实际情况帮助自己将担心的事情解决,用对真实结果的认知有针对性地来克服紧张情绪的方法。

清楚和正视自己的表现

当我们明白了在脱稿讲话时自己心里的想法,就要改变这些想法对我们产生的影响。首先就是动作的改变。在这之前,我们先要知道紧张时产生的念头会以什么样的动作呈现出来。也就是说,在那样的想法和状态下,我们的表现是怎样的?以下这几种表现,是否同样发生在你紧张的时候:

说话时,声音特别小;

语速慢而轻,哆哆嗦嗦,没有底气;

时常握拳抵在嘴边或者摸鼻子;

不停地捋头发或扯领带;

低着头,很少和听众有目光交流……

这些行为从心理学上讲,是属于自我保护行为。它们是在脱稿讲话感到恐惧或者紧张的时候下意识的自动行为,也许讲话者在当时感受不到。对于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讲话者来说,如果有人给他们指出了这些情况,他们不但不会改进自己的不足,反而产生抵触心理,再也不会在众人面前讲话了,因为他们害怕再提及这样的事情。要知道,不正视自己的不足,就不能清楚地看清自己,是永远也不会在脱稿讲话上取得进步的。

要想能够更好地完成脱稿讲话,我们就需要谦虚地接受别人的建议,学会正视自己的表现,这样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那时真正的状态和不足,要抱着乐观的心态去接受,也可以这样告诉自己:“早一天发现,早一天知道,早一天受益。”

对于自己紧张时的表现,我们不但要学会客观认识,还要反省自己并且找出其中的原因,这样才能确保在下一次的讲话中避免出现同样的举动,清楚和正视了自己的表现,也就不会那么紧张了。比如说,你可以针对出现的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

讲话的声音小,可能原来自己没意识到,下次在开讲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尽量地提高音量;

说话慢而轻,可能是由于性格原因决定的。为了能够加快说话的节奏,我们可以在以后的时候,尽量地提高速度,也要多多提醒自己;

讲话时手上小动作不断,你可以在讲话时手拿个本子或拿支笔,不让手处于空闲状态;

低着头不看听众,可以上场前先找个熟人或者友善的听众,看着他来慢慢适应,直到能面对全场……

既然我们清楚了自己在讲话时的紧张表现,就不能逃避,而要有意识地去克服,并且说到做到,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样在下次脱稿讲话时能表现得更加自信,时间长了,你也就真的有信心了。

寻找突破口

现在你可以从自己紧张时的表现中找一个有代表性的行为,试验一下有意识地改掉这个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变化。比如,你在脱稿讲话的时候不敢面对听众,那就尝试抬起头不再逃避,用眼睛正视全场。用这种方法探究一下,那些令你感到紧张的原因是不是真的无法克服。

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这是最艰难的一步,不过值得你去尝试,而且必须去尝试。这表明你已经开始为自己重建信心。如果第一次这样做会产生焦虑,别灰心,继续尝试,看看你的紧张、焦虑会不会逐步减轻。一般来说,我们会从以下四个方面寻找突破口:

一、忍受视线

脱稿讲话一般不会只面对一个人,所以也就表示,讲话者必须忍受众目睽睽的注视。当然,可能并不是每一位听众都会对你报以善意的眼光。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可以不顾听众的感受,避开听众的视线来讲话。虽然当我们走到麦克风旁边站立在大众面前的那一瞬间,来自听众的视线有时甚至会让人觉得刺痛。

那么克服这股视线压力的秘诀就是一边进行演讲,一边从听众当中找寻对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温柔的目光的人,并且要无视那些冷淡的目光。此外,还需要把自己的视线投向强烈“点头”以示首肯的人,这对于我们巩固自信心有着很好的效果。

这里要提醒的是,不要把视线只放在一个人的身上。要照顾到现场的每一个人,听众感受到我们在意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这样听众的视线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帮助,而不是压力。

二、控制脸部表情

脱稿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无论好坏都会带给听众极其深刻的印象。紧张引发的一些情绪都会清楚地表露在脸上,很难由本人的意志来加以控制。讲话的内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总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缩缩,那么讲话也很容易变得欠缺说服力。

控制脸部表情的方法,首先“不可垂头”。人一旦“垂头”就会予人“丧气”之感,而且若视线不与听众接触,就难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另一个方法是“缓慢说话”。说话速度一旦缓慢,情绪即可稳定,脸部表情也得以放松,全身上下也能够为之泰然自若起来。

三、控制声音和腔调

众所周知,声音和腔调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勤奋努力才能得到改善。但是并不是努力立刻就能取得效果。不过音质与措词对于整个演说影响颇大,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尝试。根据某项研究报告指出声音低沉的男性比声音高亢的男性,其受信赖度更高。为了营造沉着的气质,说话稍微慢点是很重要。标准大致为五分钟讲完三张左右的A4原稿。要注意的是,倘若从头至尾一直以相同的速度来进行,听众会睡觉的。

所以,对于声音和腔调,我们要做好控制,合理地控制了说话的声音和速度,我们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

四、不害怕自毁形象

美国演讲学家查尔斯·R.格鲁内提出了“自我形象受威胁论”。他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理性的、社会的、性别的、职业的自我形象,当人们进行演出、演讲时,其自我形象完全暴露在公众的面前,由于害怕自我形象会遭到破坏,因而让人产生了窘迫不安的怯场心理”。

“害怕自我形象会遭到破坏”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怕出丑”“怕丢脸”“怕没面子”“怕出洋相”。这些原因都有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就是害怕。不管你害怕的是什么,都是由于出现了害怕的感觉,让人产生了紧张。害怕和紧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是环境恶劣直接造成紧张,而是环境先让人有了不安全感,产生了害怕心理,才会导致紧张出现。

为了缓解害怕的心理,我们需要看轻结果,放下自我。

有一位音乐家叫陈其钢,他说自己是个内向的人,不太习惯在公众面前讲话。2002年北京第5届国际音乐节上他要展现音乐作品《蝶恋花》,这次展现的方式与以往不同,采用“音乐会现场解说”的特殊表现形式,由他自己亲自登台讲解。演奏是他的长项,但对着观众讲话陈其钢心里就打鼓了,感觉很紧张。但他想到了一个方法立刻调整了紧张的心情,是什么方法呢?

他说:“有时候我想,音乐会台上有一百多位音乐家在拉琴,好像是一百多只猴子在那里搞表演,台下有一千多名观众,也就是一千多只猴子在看表演,这些猴子在看的时候还会鼓掌。这次更特别的是,还有两只猴子在说话。猴子们在一起玩,所以没必要那么认真。咦,你看,大家都不是人了,还有必要那么一本正经吗?”

当然,我们普通人谁也不能像陈其钢那样把自己当猴子,但很多时候,我们做人确实太过认真了。只要我们能够在脱稿讲话之前调整心态,看清结果,放下自我,便能更容易地克服紧张。

以上的四种你可以任选一种去尝试,努力去寻找突破。但是并不是说这就是克服紧张的所有方法。要知道,克服脱稿讲话紧张的方法并不是只有固定、严格的一种,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供你选择。你要做的是,从现在起,每逢脱稿讲话要关注听众,不再关注自己,深呼吸,放松下来后再开口讲话。

亲力亲为写稿子

任何一篇讲稿都有自己的内在逻辑,是经过深思熟虑,为了使演讲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才写下的。所以,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对于脱稿讲话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组织思路,依据自己的习惯来搭建框架,这样就可以使稿子内容熟记心中,到脱稿的时候,定会展现自己的风采。

俗话说:“讲前偷懒,讲后丢脸。”的确,现实中的很多人都不愿意自己写稿子。这样一来势必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这也是照本宣科的人的真实写照。况且很多人手里的讲稿大都是由秘书或者找其他人来代写的,讲稿上要讲什么,或者做出的什么标记,这些人都不知情。在发言的时候他们就会一字一句照念出来,就连秘书为了提醒做标记的文字也一并读了出来,让自己丢了面子不说,进行这场演讲的目的也可能无法实现。

在一次欢迎仪式上,某领导神采飞扬,慷慨激昂,照秘书写的稿子念道:“感谢上级领导给我们带来一个巨大的鼓!”翻过一页后,才发现还有一个“舞”字,但是已经无法接着前面读下去了,一紧张,顿时语塞,心跳加快,小腿抽筋,脚发麻,为不继续被误解下去,只好红着脸补充说道:“还有一个舞!”台下顿时哄然大笑。事后,这位领导就以“上级送鼓”的讲话成为了人们的笑柄。

显然,不亲力亲为写稿子,对自己要讲的内容就没有那么熟悉,很可能会闹出笑话。所以,发言稿要自己写,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听众负责。他们有权利听到你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别人代写的稿件。另外,在公司里的讲话更是能体现你对工作的熟悉程度,也是对工作经验和成就的高度浓缩,这些内容对同事以及下属具有指导意义。一定要亲力亲为才能写出真正有影响力的稿件。

其实,写讲稿就跟吃饭一样,重要性不言而喻。吃饭既讲一个能吃,还讲一个善吃,这都是吃的过程和结果的表现。但这之前,必须解决“愿不愿吃”的问题。假若人家没有胃口,或者把吃饭看得无所谓,勉强为之就收不到效果。于己而言,写讲稿的作用无论多么奇妙无比,但假若不愿提笔,不屑动手,不想动脑,写与不写就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不管是作为领导干部,还是其他人士,写文章是应有之才。邓小平同志认为,不懂得用笔杆子,这个领导本身就是有缺陷的。文章贵在思想,并不在乎文辞多么华丽。如果找人代笔,或许文字功底不错,但是和自己比起来,阅历、视野、政策水平、思维层次肯定会有一定差距,写出来的东西往往难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总之,没有执行就没有发言权,别人没有对工作亲历亲为,也没有亲身地经过你的事情,有的只是道听途说再加个人想象,很难深刻、全面地阐述问题和想法。一篇好的稿子不是就事论事,更多的是饱含个人在工作或者生活中的感悟、思考、研究,那是局外人所难以想象出来的。当写稿子成为自觉行为与责任时,照本宣科就不会再发生了。 cUK7oyg9oArCDF3PUpTE3O4GIEmyWIqWGB9w62lGlMWp4MfUNdWijj7lVXuKfNw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