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伯夷列传

(汉)司马迁

夫学者载籍 极博,犹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 ,然虞夏之文 可知也。尧将逊位 ,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 荐,乃试之于位,典职 数十年,功用 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 ,王者大统 ,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而说者 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 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 ,何哉?

【注释】

①载籍:书籍。②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③《诗》《书》虽缺:相传孔子曾经删定《诗经》和《尚书》,经秦始皇焚书后,多有缺亡。④虞(yú)、夏之文:指《尚书》中的《尧典》《舜典》《大禹谟》,其中详细记载了虞夏禅让的经过。⑤逊位:这里指让位。逊,退位。⑥咸:全,都。⑦典职:任职,代理职务。典,主持。⑧功用:业绩,成就。⑨重器:宝器。此处用以象征国家政权。⑩大统:帝位。⑪说者:诸子杂记。⑫冢(zhǒng):坟墓。⑬概见:概略的记载。

【译读】

大凡是学者,阅读的书籍要非常广博,还要到六经中去进行考证。《诗经》《尚书》虽有缺失,但记叙虞舜和夏朝的事情还可以从中看见。唐尧将要退位的时候,禅让给虞舜。虞舜和夏禹接受君位,是四岳和九牧都推荐,于是他们在君位上试政,掌管职务几十年,等到功业已经建立,然后才把国家的政权授给他们。这表示君位是极宝贵的,天子是最大的统治者,把天下传给他人是不容易的。

而有的人却说:“唐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并以此为耻,逃去隐居了。到了夏朝的时候,又有卞随、务光不肯接受君位”。这话是根据什么说的呢?

太史公说:我登箕山的时候,那上面据说有许由的坟墓。孔子依次记叙古代圣贤仁人的事迹,如吴太伯、伯夷之类的事迹,都记叙得很详细。从我所听到的,许由、务光的义气非常高,但记叙他们事迹的文辞却很少,这是为什么呢?

【原文】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 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 而食之。及饿且 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注释】

①盍(hé):何不,为什么不。②薇:指一种野菜。③且:副词,将。

【译读】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计较旧仇,所以怨气很少。”“他们求仁义而得到了仁义,又有什么怨气呢?”我对伯夷的用心感到悲苦,看了他们遗下来的充满怨气的诗句,又感到与孔子所说的不同呢。他们的传记上说: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叔齐继承君位。当父亲死后,叔齐让伯夷继承君位,伯夷说:“父亲的遗命是叫你继承君位。”伯夷就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孤竹国人就立孤竹君的另一个儿子做国君。

当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奉养老人,就去归附他。当他们赶到,西伯昌死了,正碰上武王载着西伯昌的神主,追称他父亲为文王,向东出兵讨伐商纣。伯夷、叔齐扯住武王的马缰绳劝阻说:“父亲死了没有埋葬,就大动干戈,可以算得孝吗?作为一个臣子去杀国君,可以算得仁吗?”武王左右的人想把他们杀掉。姜太公说:“这是有义气的人啊!”就扶起他们来,让他们离去。

武王已经平定了殷末之乱,天下的人都尊崇周朝,而伯夷、叔齐却耻于当周朝的百姓,为了保持义气而不吃周朝的粮食,于是隐居在首阳山,采野菜充饥。到饿得快要死的时候,他们写了一首歌,歌词说:“登上西山,采那薇菜啊!用暴政代替暴政,还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啊!神农、虞、夏之世,很快地过去了,我们去归附谁啊!唉,唉!死期到啦,命运这样衰薄啊!”他们就这样饿死在首阳山上。

【原文】

由此观之,怨耶非耶?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盗跖 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 ,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奋,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耶非耶?

【注释】

①盗跖(zhí):传说是春秋时期的率领盗匪数千人的大盗。②暴戾恣睢(zì suī):形容凶残横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恣睢,任意做坏事。

【译读】

由此看来,伯夷、叔齐是怨呢还是不怨呢?

有人说:“天是没有偏爱的,它常常帮助好人。”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人,可以算是好人,还是不算好人呢?他们讲仁义,品行高洁,却这样地被饿死。还有,七十名弟子,孔子单称颜渊是好学的人,可是颜渊经常贫困,连糟糠都吃不饱,而终于早死了。天施善好人,究竟怎样呢?

盗跖天天杀死无罪的人,吃人的心肝,残暴凶横,肆无忌惮,聚集党徒几千人横行天下,而他竟然寿终正寝,这是遵循什么道德呢?这是特别明显的例子啊。

就像近世,有些人操行不端正,尽干犯法的事,却终身安逸享乐,有钱有势接连几代不断。有的人选择好了地方才踏上去,选择好了时机才说话,走路也不走小道,不是公正的事情不发奋去做,而这种人遭遇灾祸的却多得数不清啊。我十分怀疑,若说这就是所谓天道,到底是正确呢还是错误呢?

【原文】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 贵如可求 ,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岩穴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 于后世哉?

【注释】

①富:升官发财。②求:合于道,可以去求。③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④施:延续,留传。

【译读】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要互相商量。”也就是说各人顺着自己的意志去办事吧。孔子又说:“富贵如果可以求得到,就是替人执鞭当马夫,我也愿意干;如果富贵不可求得,那就顺着我的爱好去干。”“天气严寒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整个世界都混浊了,品行廉洁之士才会显露出来。难道不是因为他们重视德行,而轻视富贵吗?

“君子最恨死后名声不能称扬于世。”贾谊说:“贪利的人为财而死,壮烈的人为名而死,矜夸的人为权而死,一般的老百姓只知道保持自己的生命。”“同是光明的就会互相照映,同是一类事物就会互相应求。”“云跟着龙,风跟着虎,圣人出现就能够看见一切事物。”

伯夷、叔齐虽然是贤人,得到孔子的称赞才使名声更加昭著;颜渊虽然好学,那是因为追随孔子才使德行更加显明。

乡野间的隐士,他们出仕和隐退都是因为时运的关系;像这类人,名声埋没而无人称扬,真是可悲啊!那些穷巷小户的人,想培养德行建立名声,不依附那些德高望重的人,怎能传名声于后世啊! qVlW49ckufBJNJdAAwdEMo+buVFYfxRoKgBFaDlL6tDkLDPalCwntpj/PqI8tP3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