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 ① 有义士 ② ,兴兵讨群凶 ③ 。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 ④ ,踌躇 ⑤ 而雁行 ⑥ 。
势利使人争,嗣 ⑦ 还自相戕 ⑧ 。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 ⑨ 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 ⑩ 一,念之断人肠。
①关东: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西南以东。②义士:指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③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④力不齐: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力量不集中。⑤踌躇(chóu chú):犹豫不前。⑥雁行(háng):飞雁的行列,指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⑦嗣(sì):后来。⑧自相戕(qiāng):自相残杀。⑨虮(jǐ):这里是虱卵。⑩遗:这里是剩下,遗留的意思。
关东有义之士,都起兵讨伐董卓及其党羽等残暴的人。
义士们起初希望联盟在孟津会合,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结果讨伐董卓的军队都自己打算,力量不齐无人先行。
权势财利引起争夺,随后各路军队间竟自相残杀起来。
袁术在淮南称帝,袁绍在北方利用皇帝刻下皇帝印玺。
战士常年征战铠甲生满虮虱,无数百姓失去家园生命。
白骨遍地荒野无人埋葬,千里之内甚至听不见鸡叫声。
百人中一人存活,这样的事实令人肝肠寸断无可奈何。
《蒿里行》是曹操所作的一首反映现实的史诗。诗歌前四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关东的诸州郡将领想要通过讨伐这一举动来平定叛乱,拥护汉室。战士们一开始是这样打算的,然而结果如何呢?
结果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反倒爆发了内部矛盾。而“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则是诗人对各方军队以讨伐为名,做争霸天下之事的行为给予无情揭露,表达了诗人对因此造成的战乱的愤慨。诗歌用极其凝练的语言将军队聚集到解散的过程描写清楚,成为了历史的真实记录。
从“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到“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诗人用简单深刻的语言将战争带给战士和百姓的影响刻画得清清楚楚,一幅幅战乱中悲惨凄凉的景象犹在眼前。从视觉听觉多个角度描绘了战争过后的破败景象。
语言生动,画面详实,猛烈地抨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因战乱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的同情,给予了始作俑者无情地斥责和鞭挞,沉郁悲壮,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