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城市似的庙宇
——吴哥古城

必知理由

宏伟的石构建筑,精美的浮雕

吴哥文化的象征

柬埔寨辉煌灿烂的古文明标志

世界著名文化遗产

吴哥是柬埔寨民族的荣耀,梵语意为“城市”,它既是国家的都城,又是宗教的圣城,所以吴哥古城又被称为“城市似的庙宇”。

吴哥遗迹群坐落在柬埔寨暹粒省金边湖的北侧,在公元9~15世纪,这里一直是柬埔寨吴哥王朝的首都。如今有600多处遗迹,散布在60平方千米的丛林中。宏伟的石构建筑和精美的浮雕、壁画建造于公元9~13世纪,它们既是珍贵的历史遗产,也是人类古代文明的灿烂瑰宝。

1992年,作为文化遗产,吴哥遗迹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吴哥文化的代表作是吴哥寺和吴哥通王城。吴哥寺又叫吴哥窟,最大的特色在于该石寺石雕全用石块堆砌而成,没用任何黏接剂,却坚固而不松散,堪称古建筑史上一大奇迹。

吴哥城即吴哥通王城,也称“大吴哥”,意思是“大王城”,是真腊王国国都的遗址,离吴哥寺4000米左右。王城为四方形,四周是一道厚3.8米、长5000米的巨石墙。一条又宽又深的护城河环绕着城墙。全城共有5座城门,其中4座在每一边城墙的正中间,高20米,城门顶上矗立着一尊四面神像。另一座是直通王宫的“胜利门”。每座城门外都有一座大桥,桥宽15米,27尊2米高的石雕人像位于桥两侧,石雕人手持巨蟒,蟒身便是桥栏。

巴扬寺是一座佛教寺庙,位于吴哥城中心,建在石砌台基上,由50多座石塔组成。16座相连的宝塔构成了巴扬寺的核心部分,中央一座高45米。塔尖都雕有微笑的四面佛像,塔身布满雕刻。在塔基四周的内外回廊壁上有精致的浮雕。

吴哥窟方圆40平方千米左右,由十多座古老建筑物及数十组建筑遗迹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建在寺庙中心三层台基上的圣塔,四尖塔坐落在第二层台基四角,另一高65米的尖塔矗立在第三层台基正中央。五塔排列和谐紧凑,参差错落,远望如莲花蓓蕾,突出于丛林之巅。

圣塔下三层台基的最下面一层有条800米长的浮雕回廊。浮雕以印度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神话故事为题材,人物栩栩如生,形态各异,堪称高棉雕刻艺术中的精品。

公元1世纪,一个叫混填的外国人率兵乘船沿湄公河到达扶南,在那与当地的女王柳叶进行了长时期的较量,最后他战胜了女王柳叶并娶她为妻,自立国王,建立扶南王国,扶南国是湄公河下游建立的最早的柬埔寨国家。到了公元9世纪初,真腊国统一柬埔寨,定都吴哥,创立吴哥王朝,成为当时东南亚地区盛极一时的国家,吴哥城就是在那个时候建立的。

那么这个曾经建立如此辉煌文化的强大王国是怎么衰落的,吴哥城又为何会被荒废呢?据说,后来的吴哥王朝连年发动对外战争,再加上大规模地兴建寺塔,使国力大大衰弱。进入15世纪,吴哥王朝内外交困,急剧走向衰落。吴哥城曾先后三次被暹罗(今泰国)攻占,吴哥城日益荒废。1432年吴哥国王将都城迁至斯雷桑托,统治达600年之久的吴哥王朝时期结束,吴哥城彻底被废弃。

1858年,根据中国古籍《真腊风土记》记载,在柬埔寨的洞里萨湖北面丛林中有一个富庶的古代帝国王都的遗迹,法国博物学家兼探险家亨利·德奥深入丛林,“发现”了湮没数百年之久的吴哥遗迹。1909年,柬埔寨国王西索瓦终于从法国殖民者手中夺回吴哥的拥有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柬埔寨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赢得了独立,吴哥古城真正回到了柬埔寨的怀抱。

吴哥城有5个城门,每个城门的顶端都有一尊四面佛,由4条巨大的象腿支撑。佛像四面代表喜怒哀乐四态,嘴角神秘的浅笑平和而宽厚,“高棉的微笑”因此而得名。

吴哥古城是吴哥文化的象征,吴哥古迹不仅是柬埔寨辉煌灿烂的古文明的标志,也是东南亚和世界文化璀璨绚丽的瑰宝。

吴哥窟是依据兴都教的世界观而建,据说,世界的中心是一座位于大海之中的高山——须弥山,须弥山的周围是四大洲,这便是吴哥窟主殿五座宝塔的设计依托。 irERb9PQiQDuRUVVDSxkCbj6qehMYfg8K8egNqB72Tbbgsh7BDrs8xVCdss8qfXq



光荣与晦暗并重
——伦敦塔

必知理由

有900多年历史的中古建筑

英国中世纪的经典城堡

宝藏丰富的博物馆

最富魅力的古建旅游景点

伦敦塔是一座具有900多年历史的中古建筑,坐落在伦敦城东南角的塔山上,南临泰晤士河。威廉一世(1027~1087年)于1066年开始动工兴建伦敦塔,后来,历代王朝又修建了其他建筑物,使伦敦塔既有坚固的兵营堡垒,又有富丽堂皇的宫殿,还有天文台、监狱、教堂、刑场、动物园、小码头等建筑。

伦敦塔在其内外分别建有两道防御墙。外防御墙不高,墙外有以城墙作为掩体的壕沟,沿墙建有6座碉堡。内防御墙的城墙较高,沿墙设有13座凸在墙外的碉堡,每座碉堡都分为两层或三层,具有双重作用,即战时用于防卫,平时作为住房。

位于伦敦塔中心的白塔是一座诺曼底式建筑,高三层,四角所建的塔楼中,只有东北角塔楼为圆形,其他3个塔楼都呈方形。白塔高90英尺(1英尺合0.3048米),墙的上部厚11英尺,根基部分厚15英尺,白塔四周还建有多座防御性建筑,这些建筑分为内外两层,在作为内层防御的13个塔中,以威克菲塔、血塔、比彻姆塔最有名;而中塔、井塔等6个塔和2个棱堡则被作为外层防御。最外层的四周凿有护城壕。白塔内的圣约翰教堂为诺曼底式结构,是伦敦现存的教堂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座。

伦敦塔在其西南角设置了入口,在进入米德碉楼前,必须通过壕沟外的碉堡、壕沟和一座桥。进入米德碉楼后,再跨过一座桥进入贝瓦德碉楼,这才进入外墙防御区。如果绕到南面,经过布拉底碉楼,则可进入内墙防御区。

伦敦塔建成后的几百年间,有成千上万不幸的人经过“叛逆者之门”被押入塔内囚禁,也不乏自愿陪同丈夫坐牢的女性。这些人的下场都很悲惨,翻开存放在塔内的囚犯档案,会发现其中有不少是显赫一时的名人,如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和亨利八世的第二个妻子安妮。托马斯·莫尔因反对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拒绝承认亨利八世为英国最高宗教领袖而被囚禁在伦敦塔内达15个月之久,最后于1535年7月被送上了伦敦塔的断头台。而安妮王后则因为没能给亨利八世生个儿子而遭贬,最后亨利八世竟指使贵族法庭以通奸罪判处她死刑。

伦敦塔还有一个著名的囚犯沃特·雷利,他是一个狂妄自大的贵族,1603年因卷入一起推翻国王詹姆斯一世的阴谋事件而被囚禁在伦敦塔,一关就是13年,不过其中大部分时间他是在比其他犯人舒适得多的条件下度过的,他的妻儿甚至获准来到狱中与他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他还在伦敦塔的花园里种植烟草,把圈养动物的笼舍改造成化学实验室,并利用空余时间撰写了一部《世界史》。1616年,他凭三寸不烂之舌竟说服詹姆士一世不计前嫌,让他率领一支探险队去南美洲寻找金矿,以此立功赎罪。不幸的是,雷利一无所获地回到了伦敦塔,从此就再没出来过。由于雷利的戏剧性经历,现在“雷利显形”表演成了伦敦塔最吸引人的游览节目之一。

伦敦塔堪称英国中世纪的经典城堡,这座充满忧愁的古堡中那些说不完的故事更使它在岁月的流逝中愈来愈有魅力。

伦敦塔俯瞰

伦敦塔堪称英国中世纪的经典城堡,由高低起伏、功能不同的若干建筑组成。数百年来,它做过堡垒、宫殿,做过监狱、刑场和法院,还做过军械库、文件库、珠宝库和动物园,现在则是宝藏丰富的博物馆和最富魅力的古建旅游景点。

1066年,诺曼底的公爵纪尧姆在黑斯廷战役中击败了萨克逊的国王哈曼德之后,成为英国国王,即威廉一世。随即,他下令修筑要塞。10年之后,他决定将这座土木结构的普通城堡改建成宏伟的要塞式的宫殿,还修建了一个被称为伦敦塔的高塔。后来,当城堡被扩建后,这个名字就赋予了这个要塞。 2AGYjdrEQ0fCPE1GylJxbcrz8y37jXzXcrt9bGnrN1QkYKV5qe4FoYbRu3mVu54E



黑暗大陆的石头文明
——大津巴布韦石头城

必知理由

非洲大陆的石头文明

工艺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

11~14世纪班图文明的历史见证

未解的石头奇迹之谜

津巴布韦圆锥

津巴布韦遗址,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工艺水平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头城建筑群,地处津巴布韦的马斯温戈市东南,与古维多利亚城堡马斯温戈城相距约30千米。津巴布韦是“石头城”的意思,创建于11世纪,是由居住在班图的梭纳人建造的,曾经是非洲中南部好几个王国的都城,如今这里是11~14世纪班图文明的历史见证。1986年,津巴布韦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围场、卫城以及中间谷地三部分构成了津巴布韦遗址。大围场气势恢弘,呈椭圆形的四周围墙是用花岗岩石块垒成的,顶宽2.5米,底宽5米,最大直径115米,高约10米。围墙有内外两层之分,内墙有紧挨外墙的石塔。石塔是圆锥形的实心建筑,底部直径为6米,顶约2米,高11米。不远处有土台,围墙里面是石门、石屋、石碑和弯弯曲曲的石头通道,如今已成一片废墟。

站在高100米的小石山顶就可看到卫城的遗址,地势险要,狭窄的石门位于卫城内,上上下下的通道和层层的围墙构成一座迷宫。中间有一个谷地处在围场与卫城之间,占地面积很大。这是当时的“平民区”,奴隶、工匠、商人等,都住在这里的简陋房舍里。遗址外围还有古代建筑的梯田、水井和水渠等遗址,古代铸钱泥模、斧、箭头、锄等铁制工具及冶金器皿先后被挖掘出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8只“津巴布韦鸟”的石雕,雕刻在皂石柱上。

许多西方学者不相信非洲大陆能够创造出津巴布韦这样的石头奇迹,因此出现了“外来人”创造石头城的说法,流行的有“腓尼基人创造说”。这种说法认为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初,来自地中海中岸的腓尼基人穿越撒哈拉大沙漠,定居在津巴布韦,而后创造了一系列的石头城。另一种说法更是神奇,认为石头城可能是“天外来客”,也就是外星人指导非洲人创造的。

其实这些说法都不能否认非洲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勤劳。据考证,石头城地区公元5世纪才有人类定居,公元10~11世纪成为铁器时代的一个强大部落。根据津巴布韦人的口头流传,确实有一个擅长用石头砌墙的部落。这个部落在11世纪创建了马卡兰加王国,定都于大津巴布韦遗址,开始营建都城。后来,这里被莫诺莫塔帕王国取代,他们继续扩大都城,于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15世纪末,莫诺莫塔帕王国灭亡了,石头城也被遗弃了。至于原因为何,又成了一个难解之谜。

椭圆形围场的入口处

依山傍崖而建的大围场呈椭圆形,城区面积4600平方米。围场内互相紧密连结而又相对独立的房舍,显然有不同的用途:国王和后妃的住房、随员的居室、神庙、仓库等,各建筑之间均通过石铺的曲径联系起来。 2AGYjdrEQ0fCPE1GylJxbcrz8y37jXzXcrt9bGnrN1QkYKV5qe4FoYbRu3mVu54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