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年才称为《史记》。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写作此书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此,他创立了纪传体的史书体裁。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十二本纪按照历代帝王的先后顺序记载各朝兴衰终始,十表排列帝王和诸侯国之间的大事,八书是有关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专门论述,世家主要是贵族之家的历史,列传则是社会各阶层、各类型风云人物的传记。这五种体例相互补充而形成的宏大框架,勾连天人,贯通古今,全面地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风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史记·货殖列传》
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信曰:“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吕后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
——《史记·淮阴侯列传》
豫让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史记·刺客列传》
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滑稽列传》
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项羽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史记·项羽本纪》
太史公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张仪谓韩哀王说:“臣闻之,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韩安国曰:“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史记·韩长孺列传》
《史记》的主体内容是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本纪”、“世家”和“列传”,这是它最有文学价值的部分。司马迁通过展示人物的活动来再现多姿多彩的历史画面。在他的笔下,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市井黎民,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所涉及到的人物有4000多个,各有各的风貌,各有各的个性。同是汉高祖的功臣,萧何是刀笔吏出身,所以他能持身谨慎,奉守法律;陈平年轻时家境贫寒而爱好学习,所以他始终有读书人的气质;樊哙发迹以前以屠狗为生,功成之后依然是大块吃肉大杯饮酒。即便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司马迁也能让他们千人千面。比如同样是以口舌为能的策士,苏秦是一位身处逆境勇于发愤的正面形象,而张仪身上却多了几分狡诈和权谋。
同时,司马迁笔下的人物具有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没有“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脸谱人物。项羽是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天地英雄,在多年的南征北战中屠城无数,杀人如麻,可谓心坚似铁。后来他在垓下被刘邦包围,到了四面楚歌,走投无路的境地,司马迁是这样描写的:
完璧归赵图清吴历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最著名、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怒发冲冠”、“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等成语都出自其中。上图表现的是“完璧归赵”的这一故事情节。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此时的西楚霸王,别是一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不再是一介只会征杀的武夫,而是一个性格丰满有血有肉的真英雄。再比如刘邦。毫无疑问,这是一位知人善任的明君,但是和我们心目中常有的高大完美的形象不同,他也有极其丑陋的一面。在与项羽两军对垒的时候,项羽劫持了他父亲来要挟他。请看他的临场表现:
项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别人要把他的父亲煮了,他却笑着说那就分给我一杯肉汤吧!刘邦的流氓无赖的嘴脸,显露无余。这一种性格与他的雄才大略,合成了一个完整的刘邦。
《史记》中的人物还表现出许多人类的共性。千载以下仍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对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人物的共性首先表现在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苏秦手握六国相印以后,家财万贯,他没有忘记往昔帮助过自己的亲族朋友,给以重金酬谢,有人曾借给他一百钱,他就以一百金偿还。刘邦当泗水亭长的时候,到咸阳出差,一般人都送他三百钱,唯独萧何送他五百钱,刘邦称帝封侯时,特地为萧何增加了两千户,以报答先前他多送二百钱的恩惠。韩信年少时寄食于人,一位洗衣的老母接济了他,后来他受封楚王,以千金酬谢漂母一饭之恩。这些人物在微贱时受人恩惠,发迹后百倍千倍地予以报答,以示自己不忘本,不负人。这种报恩行为的极致,就是司马迁在他的书中再三申明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在《刺客列传》里的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人,都是把一腔热血交与知己的人。与这种知恩图报相对应,则是以牙还牙,以怨报怨。伍子胥在楚国时,父兄均被楚平王无辜杀害,他被迫逃亡吴国。后来,他借助吴国的力量攻破楚国都城,挖掘出楚平王的尸体,鞭尸三百,以报家族之仇。苏秦对于借给自己百钱的人以百金相偿,而对那些在危难之际试图离开自己的随从则一文不赏。此外,《史记》里人物还普遍存在着富贵还乡的共同理想和追求。项羽在火烧秦都咸阳后一心想着东归故里,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刘邦当了皇帝以后回到故乡,特地高歌一曲《大风歌》,表露了功成后的喜悦和豪迈情怀。苏秦、韩信、司马相如、主父偃,都是这一类人。
司马迁的人生是悲剧的人生,这种悲剧的精神不可避免地笼罩着全书。《史记》里的风云人物,大都具有悲剧的命运。伍子胥、虞卿、范雎、魏豹、彭越等人,或在困境中著书立说,或久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他们的苦难经历都打上了深深的悲剧烙印,寄寓着作者深切的同情,包含了司马迁自己的人生感慨。
一部《史记》,就是一条五光十色的历史人物画廊。天才画家司马迁,以其天纵之才,把三千年风起云涌的历史中的风流人物,活灵活现地驱于笔端,魅力无穷,常读常新,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