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大音希声:《老子》

老子是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人物。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无法对他的真实身份下出一个肯定的结论。在《史记·老子列传》中,司马迁认为他就是李耳,名老聃,春秋时期楚国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孔子到周的时候,曾经向他请教关于“礼”的问题。也有很多人认为他就是周朝的太史儋或老莱子。在道教中他被神化为太上老君,在唐朝开国时,李渊为了找一个显赫的出身而名正言顺地当皇帝,则攀他作为自己的祖先。他只留下玄而又玄的短短五千字,却开启了后世所有隐逸者与逃遁者的智慧之门。

figure_0026_0018

《老子道德经》(春秋老子著)书影

figure_0026_0019

老子骑牛出关图明

《老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了“道”的大旗,这是刚刚走出混沌不久的华夏民族祖先,对自己所处的苍茫宇宙的朴素认识。老子认为,“道”是万事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它先天地而生,是宇宙的本原;它无声无形,“恍恍惚惚”,难以用感官去把握,但又“其中有象”。它无知无欲,自然无为,却决定和支配着天地万物的生存变化。老子首创以“道”为最高范畴的哲学思想,反对上帝有知、天道有为,针锋相对地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这在黑暗中摸索的人类对天上神权的大胆质疑,是人类思维的一次重大发展。身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怎样重构社会的秩序,抚平人民的创伤,是横亘在每个有识之士面前的严肃问题。与儒家学派企图以礼义的稻草,将落入万丈泥潭的奴隶社会拉上岸的做法不同的是,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他敏锐地洞察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不合理现象,认为只有摒弃礼乐、赋税、政刑等人为措施,实施无为之政,老百姓才能真正地安居乐业。无论是儒家的“尚贤”,还是法家的“法治”,都于世无补,只能造成“盗贼多有”,天下大乱。而他自己并不能确切地提出“无为而治”的具体方案来,只能在幻想中描绘一幅理想社会的蓝图:

精彩阅读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知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隐无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治大国,若烹小鲜。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是一个远离了战争和动乱,远离了剥削和压迫,远离了人吃人的不合理现象的理想社会;是一个人民可以安居乐业,再也不用忍饥挨饿受冻的理想社会;同时又是一个拒绝文明,自我封闭的社会。老子的这种理想主义,是一种走历史的倒退之路回到原始社会的空想,然而作为与黑暗现实的对照,它却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家园,是后代无数文人的乌托邦情结的源头。

figure_0027_0020

帛书《老子》乙本汉

帛书《老子》乙本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3号汉墓,每行60余字,中有朱线隔开,书写于汉文帝初期,反映了汉初老子思想的广泛流传,是极有价值的文物资料。 h1bC1hvus3FGP5p7w+JA2WziQ5xZTq0ESbOSM+kvX3dvTUxsmwONAyTda5lTUip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