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约1500—1583),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少年时就已名冠乡里,他除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或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故事,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此后,他经历了两次科举不第的打击,加上父亲去世、生活困顿,他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五十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回到故里,历时七年,他才得以完成整部《西游记》的创作。此外,他还创作了一些诗文,后人辑有《射阳先生存稿》四卷。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著。吴承恩生活在明朝中后期,历经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五朝,当时朝政黑暗、世风日下,作为一个饱受欺凌的底层商人的儿子和屡困考场、备尝辛酸的儒生,他痛感豪绅欺压百姓,朝廷任用奸佞,而自己却“欲起平之恨无力”。这便是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社会背景。作者吴承恩以唐朝僧人玄奘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取经这一历史传奇故事为原型,借鉴了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唐三藏》《蟠桃会》等,元吴昌龄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杂剧《二郎神锁齐大圣》等,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皇皇巨著,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
东胜神洲傲来国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产下一猴。石猴求师(须菩提祖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可行十万八千里,自称“美猴王”。他从东海抢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定海神针,化作可大可小的如意金箍棒。又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议把孙悟空召入上界做弼马温。当猴王得知弼马温只是个管马的小官后,便打出天门,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美猴王连败巨灵神、哪吒二将。孙悟空又被请上天宫管理蟠桃园。他偷吃了蟠桃,搅闹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离天宫。玉帝又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与二郎神赌法斗战,不分胜负。太上老君用暗器击中孙悟空,猴王被擒。经刀砍斧剁,火烧雷击,丹炉锻炼,孙悟空毫发无伤。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如来派观音菩萨去东土大唐寻一取经人来西天取经,劝化众生。观音点化陈玄奘去西天求取真经。唐太宗认玄奘作御弟,赐号“三藏”。唐三藏西行,在五行山救出孙悟空,给他戴上观世音的紧箍,一念紧箍咒,悟空就头疼难忍。师徒二人西行,在鹰愁涧收服白龙,白龙化作唐僧的坐骑;在高老庄收服猪八戒,猪八戒成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又在流沙河收服了沙悟净,沙和尚成了唐僧的第三个徒弟。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求经。
取经路上,师徒四人历尽艰辛,战胜了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经受了重重考验。在万寿山五庄观,孙悟空等偷吃人参果,推倒仙树。为了赔偿,孙悟空请来观音,用甘露救活了仙树。在平顶山,妖怪银角大王变成跌断腿的老道士骗取唐僧信任,让孙悟空背他,结果唐僧等被掳走,孙悟空被压山下。两个小妖奉命用紫金红葫芦和玉净瓶来收悟空,被山神解救的悟空变成个老真人,陆续骗取了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的宝贝,打死了妖精的母亲,并用紫金红葫芦装了金角、银角两个妖怪,解救了唐僧等人。太上老君到来,悟空才得知两个妖怪是太上老君的童子下界为妖。两个妖怪和宝物被太上老君收回,师徒四人继续西行而去。在乌鸡国,国王被狮精推入井内淹死,狮精变作国王。国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处要来金丹,救活国王。在火云洞,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欲食唐僧肉。悟空抵不住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菩萨降伏了红孩儿。在西梁国,女国王欲招唐僧作为夫婿,悟空等智换关文,决意西行,唐僧却被毒敌山琵琶洞蝎子精摄去。悟空请来昴日星官,昴日星官化作双冠子大公鸡,才使妖怪现了原形。在火焰山,悟空欲求借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扇灭火焰。铁扇公主恼恨悟空把她的孩子红孩儿送往落伽山做童子,不肯借扇。悟空与铁扇公主、牛魔王几次斗智斗法,借天兵神力,降伏三怪,扑灭了大火。在天竺国,月宫玉兔变成的假公主抛彩球打中唐僧,欲招其为驸马,悟空识破真相,会合太阴星君擒伏了玉兔,救回流落城外布金寺的真公主……
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送人事给阿傩、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经。唐僧师徒又返回雷音寺,奉送唐王所赠紫金钵,才求得真经,返回本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难还缺一难未满,在通天河,四人又被老鼋翻落河中,完成最后一难。
唐三藏等把佛经送还大唐首都长安,真身又返回灵山。三藏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八戒受封净坛使者,沙僧受封金身罗汉,白龙马加升为八部天龙,各归本位,共享极乐。
1.《西游记》主要记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
2.小说塑造了孙悟空这一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
3.小说热情歌颂了反抗传经、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和斗争精神。
4.小说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势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5.小说还赞扬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和美好品德。
6.取经的成功告诉我们: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理想,人们必须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
《西游记》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的故事,大都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大闹天宫、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等故事则尤为引人入胜。
《西游记》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形象,能使人过目不忘,已成为这一类人物的代名词。如小说中惹人喜爱的猪八戒,本是仙界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投错了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形象。一方面,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因此常常当众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另一方面,他也不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而且他能够知错就改,还算淳朴憨厚,自有其可爱之处。
在小说中,天府、龙宫、仙境、地狱等是相通的,人物可以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玉皇大帝、东海龙王、天兵天将、妖魔鬼怪等可以共同登场;自然界的虎豹熊狮、花鸟虫鱼,甚至骷髅等,都可以变成人形兴妖作怪;有法力的人物可以变形、钻心,无所不能。另外,书中还写了许多宝物,如太上老君的金刚套、观音菩萨的杨柳净瓶、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人参果等,使人眼花缭乱,遐想万端。
简介: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主角之一,法名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悟能、悟净的大师兄。孙悟空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拜菩提祖师学会七十二变、筋斗云,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他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能随心变大变小。他占花果山称王,被天庭招安为弼马温,因不满官职而自称“齐天大圣”,大闹天宫时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经观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忠诚、疾恶如仇,在东亚文化圈中成了机智与勇敢的化身,中国民间有人将他奉为神明进行崇拜。孙悟空代表了古代中国人聪明善良、正义不阿的情怀和追求。
典型情节: 大闹天宫、智取红孩儿、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人物性格: 无所畏惧,除恶务尽,重情重义,机智过人,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正直无私,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恶作剧。
简介: 小说里的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被唐太宗赐号为“三藏”。唐僧为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转世。在书中暗指火属性。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长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五千零四十八卷真经。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手执由观音菩萨所赠的九环锡杖,身披锦襕袈裟。
典型情节: 四圣试禅心、恨逐美猴王、女儿国逼婚、灭法国受阻、地灵县斋僧……
性格特征: 心地善良,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立场坚定,勇往直前,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简介: 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仙子被逐出天界,却又错投猪胎。他会三十六般变化,能腾云驾雾,使一柄九齿钉耙。唐僧和孙悟空西去取经路过高老庄,八戒在云栈洞与孙悟空大战,听说唐僧之名,前去拜见,从此成为唐僧的弟子,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八戒性格憨厚,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是个调节气氛的喜剧人物。
典型情节: 高老庄招亲、承恩转山林、义激美猴王、四圣试禅心、大战青龙山……
性格特征: 淳朴憨厚,战斗勇猛,知错能改,好吃懒做,见识短浅,贪恋女色,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爱挑拨是非。
简介: 沙悟净,又叫沙僧、沙和尚,是唐僧在流沙河收的徒弟。原是天庭的卷帘大将,因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下凡,盘踞在流沙河,吃人为业。成为唐僧的徒弟之后,与师父唐僧,师兄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白龙马一起赴西天取经,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后,功德圆满,被封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
典型情节: 大战流沙河、大战黄袍怪、大战青龙山……
性格特征: 取经意志坚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但缺乏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