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利他:毋庸置疑,利他是最好的人生

以前,一听到别人说“凡事要有利他之心”时,心里就会不自觉地泛起一股浓浓的鸡汤味,那感觉就像受到了强行说教。多年后才发现,这种未经审视的感觉和认知差点让自己错失个人成长中至关重要的力量。这力量强大且坚韧,缺少了它,我们人生的成就和幸福可能会大概率地被限制在某条水平线之下;而一旦拥有了它,我们便能解开那道限制人生可能性的“枷锁”,做成很多自己无法想象的事情。

这并非夸张,而是事实。很多人之所以感受不到这种事实,是因为他们只是简单地接受了“凡事要有利他之心”这一结论,并不真正清楚它的深层含义。所以即使他们脑子里知道这个道理,但心里并不真的认同,更别说发自内心地去实践了。如果你此刻在面对“利他”这个观念时仍有挥之不去的鸡汤感,那不妨听我细细拆解,好拂去你头上的这朵乌云。

利他的本质是爱

人们之所以不愿意真正地接受利他观念,是因为这个观念与我们的天性相违背。对于大脑来说,简单、直接、快速、确定的事情是它的最爱,而利己之事几乎满足上述所有条件。相对来说,利他之事通常需要先绕个弯儿。它需要我们先付出,甚至是无条件地付出,有时还要面临一些损失,忍受一些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这会使大脑不自觉地产生抗拒,所以很多人即使知道这个道理也很难真正走出这一步。然而,利己之事让我们得到了眼前的好处,却让我们失去了更大、更长久的好处—— 力量

这么说或许会让人有些费解,不过,看几个简单的例子你就会明白。比如我们常说:为母则刚。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成为父母的时候,就会天然地对孩子有责任感、有保护欲。在为人父母之前,我们可能看到一只蟑螂都会吓得跳起来;但在成为父母之后,我们也许能冲向一辆飞奔而来的汽车,把孩子抱到一边。这种超越个人得失的爱就是一种强大的利他力量。

当然,有人会说孩子毕竟是自己生的,换作其他事情不一定行得通。其实不然。20世纪80年代,稻盛和夫为了参与日本通信市场的竞争,每晚临睡时都会问自己:“ 你参与通信事业,真的是为了国民的利益吗?没有为公司、为个人的私心吗?是不是想出风头、要引人注目呢?你的动机真的纯粹吗?没有一丝杂念吗 ?”如此反复自问自答,不断审视自己的动机是否至真至纯。经过整整半年,他终于确信自己心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杂念,才着手建立DDI公司,与当时几乎处于垄断地位的NTT公司展开竞争,最终在蚁象之战中,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使公司业绩出人意料地快速攀升,形成与NTT分庭抗礼之势。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这种毫不掺杂私心,全心为国民谋福利、做贡献的利他态度,那就是无欲则刚。

这里的“欲”,当然是指个人私欲,这种私欲本身没有什么不对,它是我们个人成长进步及办企业、做事业的原生动力。但如果没有超越私欲的利他力量,我们就会在遇到重大选择时变得目光短浅,患得患失,因而变得软弱无力,无法做出真正正确的决策,最终使个人或企业发展受限,甚至陷入困境。而一个人要是能放弃自己的小九九,能发自内心地为社会发展、为人民福祉去做事,他就会真的充满力量,完成难以达成的任务。正如任正非先生在2019年1月接受采访时所说:“ 我们不是上市公司,不是为了财务报表 我们是为了实现人类理想而努力奋斗 。”可见华为的企业动机里有心怀天下的利他思想,这种思想也是其排除万难的力量支撑。

这也是革命先烈们不怕牺牲的原因,他们心里装着人民和国家。正因为爱得深沉,所以当家园遭遇灾难时,他们拼了命也要去拯救、去保护。而那些贪生怕死之徒就缺乏这样的力量,他们的目光只局限于自身,甚至只关注个人的荣华与安逸。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很少会遇到像革命先辈那样需要牺牲自己生命的时候,但利他心同样是我们最大力量的来源。因此,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当我们陷入困境感到无力时,不妨静下心来问问自己: 是不是因为做这件事情的出发点不够高尚?是不是因为过于在意个人的得失?是不是太希望自己能凌驾于他人之上 ……有了利他力量的加持,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他人所称的“格局”。

所以, 利他的本质是爱,它的力量取决于我们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这个世界爱得有多深、爱得有多广 。无论是“为母则刚”,还是“无欲则刚”,实际上都是因为情怀和胸襟超越了个人、小团队,是一种面向大集体的爱。有了爱,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成就。正如岸见一郎在《被讨厌的勇气》中说的:“ 幸福即贡献感 。”也如稻盛和夫在《心》中说的:“ 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 ”。世间的幸福之法和成事之法,无不如此!

利他的结果是利己

我的写作之路也因此而受益。

起初,我也强烈地希望自己能够写出“10万+”(一篇文章的阅读量超过10万次),能够一夜成名,甚至快速变现。这种纯粹的利己思想让我很快地拿起了笔,但也让我在现实的打击下很快就想要放弃。如今我就要出版第二本书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己写作心态的转变。因为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写作根本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声和收益,而是为了改变自己并影响他人。

有了这样的使命感后,我便开始远离热点、静心阅读、用心 关联 、持续打磨,力争用最底层的知识和简单易懂的表述去驱动读者更新认知。所以即使文章更新的周期很长,我也能不慌不忙地往前走;即使没有写出“10万+”,我也能承受持续的冷寂。虽然我还没能完全证明未来的前景,但我坚信,只要心里装着读者,始终坚持输出对大家长久有用的内容,就一定能厚积薄发,达成所愿。

除此之外,我还做了另一件让人不太理解的事。

2018年5月,我在公众号开通了问答专栏,免费向读者提供成长咨询服务。很多读者都不敢相信我愿意花时间帮助他们,而且不收取任何费用,以致很多人在咨询结束后都忍不住问我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你愿意花时间无条件地为一个陌生人答疑解惑呢 ?”

的确,一开始我也不确定这样做是不是自讨苦吃,但我坚持认为只要是有利于读者成长和改变的事,就值得投入精力去做。事后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甚至可以说,这是那一年我在写作方面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因为表面上看是我在单方面付出,实际上受益最大的人是我自己。

通过一对一的交流,我竟无意中拥有了大量接触困惑样本的机会,掌握了大家在成长路上的第一手真实需求。这直接打破了自己闭门造车的学习状态,使所学的理论和最真实的需求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所以我后来写的文章常常能在保持理论高度的同时击中读者的痛点,还能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另外,持续的问答也提高了我解决实际问题和复杂问题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看,利他的结果就是利己,那些不带功利心的付出,最后都会通过某种形式加倍返还。窥一斑而知全豹,我想在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利他的途径是创造价值

人们不愿意践行利他观念的另一个原因是 误把牺牲和讨好当成利他 ,以致得到的反馈和体验极其不好。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无原则地对他人好或是有目的地付出,比如亲子关系中的溺爱、情侣关系中的讨好都是如此。

这样的认识是不准确的,事实上, 利他的正确姿势不是无端付出,而是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能力或价值去影响他人、服务他人,而不是试图用某种条件去取悦或控制他人

所以,利他不是盲目地牺牲自己,也不是刻意地讨好他人。正如父母在保护孩子人身安全的同时,也要不断修炼自己,给孩子做好榜样,这才是真正的爱;情侣在关爱对方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用自身的优秀去带动对方同步成长,这才是健康的爱。

这一道理放在其他事情上也是一样的, 我们既要有利他之心,也要有利他之力,二者缺一不可

利他从接纳利己开始

毋庸置疑,利他是最好的人生信念。但我知道你心中还有一个顾虑,那就是担心自己不可能成为一个毫无私心的人:“ 如果不小心回到了利己的状态或暂时达不到利他的层次,那自己就成了表里不一的人,这样会让人看不起 。”

关于这一点,我们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利他与利己原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关系。毕竟利己是人的本性,而利他是一种超越,我们不需要在拥有一个的同时将另一个消灭,我们可以兼而有之。

更好的成长者不会刻意抹杀自己的本性,而会主动接纳它,因为只有接纳了利己,我们才能坦然地向它告别。回避和自我欺骗只会削弱我们的力量

所以,即使暂时做不到也没关系,坦然接受就好了,重要的是做真实的自己。只要你心中埋下了利他的种子,剩下的就交给时间,让它自己生根发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积极的思考和行动去“施肥浇水”,但不要 急于求成 。毕竟,像稻盛和夫这样有道德修养的人也得花上半年多的时间才能消除自己心中的利己欲望呢!

不要纠结于自己能不能真正做到利他,哪怕暂时退却也无妨。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利他的道路上前进,从未放弃! q85Af3y6fFH0FWLK/uZDwYef0YTJ/bGFPnXFCGYagScoieaqS5105euxpgL8iq4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