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共和国的召唤

校园弦歌,荡漾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柳色秋风,伴随着江南的杏花春雨和橙黄橘绿。林俊德和他们这一代意气风发的学子,接受着浙江大学“求是”精神的熏陶,满怀着“树我邦国”的远大理想,在不知不觉中就度过了五年的大学时光。

一九六〇年七月,林俊德这一届大学生顺利毕业。

刚毕业时,他被分配到嘉兴的一所中学,当了教师。没有想到的是,仅仅教了三个月的书,一封电报突然送到了学校,电报上没有说明是什么理由,只是让他尽快跟学校交接好工作,即刻返回浙大待命,等待重新分配工作。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本来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了,为什么还要再返回母校,重新分配工作呢?

原来,就在林俊德大学毕业这一年,张蕴钰将军作为中国核试验基地首任司令员,率领着千军万马,悄悄进入了荒无人烟的罗布泊沙漠,以马兰为中心,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基地施工建设……

张蕴钰将军,这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刚从朝鲜战场归来没几年,军装上还带着战争硝烟气息的老兵,接受了共和国交给他的一项重大使命:到大西北沙漠深处,寻找一块合适的“大场子”,建立我们自己的核试验基地!

这年年底,张蕴钰将军、张志善将军,还有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的专家,带着一队官兵和勘察队员,分乘四辆吉普车、四辆生活车,携带上够所有人用十天的饮用水、油料、帐篷,外加一部电台,经过玉门关一路向西,最终进入了荒无人烟的罗布泊沙漠。

罗布泊,蒙古语称为“罗布淖(nào)尔”,意为“众水汇入之湖”。古时候,这里又被称为蒲昌海、盐泽、洛普池。曾经驰名西域的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古国,就坐落在这片广袤的沙海之中。

张蕴钰率领着这支小分队,艰辛地到达了罗布泊沙漠深处的孔雀河边之后,又逆河而上,继续向西走了百余里,来到了一片开阔的戈壁滩上。

两位张将军举目四望,这里可真是一个甩袖无边的“大场子”啊!大家都对这块地方感到满意,因为这里不仅地势平坦,而且孔雀河就在二十公里的不远处。再远一点儿,还有碧波荡漾的博斯腾湖……想来,将来的施工和生活饮水都没有问题。

勘察专家还告诉张将军,这里的地质是冲积土,有些地面是戈壁,施工筑路,就地取材也比较便利。

“这里还有一个好处,不知道你们注意到了没有。”张蕴钰笑着说,“从这里往东,离敦煌足足有四百二十公里,这么大一块地方,无居民,无耕地,也无牧场;从这里往西南方向,最近的村子也在一百二十公里以外……”

“是呀,真是天赐的一个‘大靶场’哪!”张志善副司令员也赞叹道。

于是,他们选定了一个中心点。几位战士抡起膀子,就地打下了一根粗大的木桩作为记号。然后向北京报告:罗布泊,将成为新中国核试验的一块“风水宝地”。

这是一个值得写进新中国历史的瞬间。我国核武器大气层试验靶场,就这样选定了。这也预示着,新中国前所未有、惊天动地的核事业,将在这里崛起……

那天,当通讯员正在调试电台、准备发报的时候,突然,张蕴钰司令员的目光,被草滩上的一簇正在盛开的蓝色小花吸引住了。

当时,给这个小分队做向导的,是一位维吾尔族老人库尔班大叔和他的女儿,张司令员问道:“库尔班大叔,这是什么花啊?这么漂亮!”

那个维吾尔族小姑娘告诉他说:“首长,这是马兰花,可香啦!”

在中国民间故事里,马兰花是一种神奇的、具有魔力的花。民间故事《马兰花》里说,有一个勇敢的青年,搭救了一位上山打柴坠下山崖的老爷爷。老爷爷有两个女儿,名叫大兰和小兰。青年人托老爷爷把一朵神奇的马兰花带给他的女儿。可是,懒惰的姐姐大兰,瞧不上这朵野花。只有妹妹小兰,不但接受了它,还非常珍惜这朵小野花。后来,小兰和这个青年相爱了。姐姐大兰十分嫉妒。这时候,一只恶毒的老猫,叫大兰带着它潜入了山林,杀害了小兰,夺走了马兰花。幸运的是,在山林里的动物小伙伴们的帮助下,那名勇敢的青年把老猫推下了悬崖,救活了小兰。美丽和神奇的马兰花,重新回到了善良的人们手中,小兰和山林中的动物小伙伴们,都过上了幸福和安宁的生活……

没有到过罗布泊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这么荒凉、贫瘠和风沙肆虐的沙漠戈壁上,竟然会生长着一种生命力那么顽强,又那么美丽和芳香的野花——马兰花。

这时候,通讯员问:“首长,北京在询问,我们现在的位置叫什么名字?”

张蕴钰略一思索,脱口而出:“马兰!就叫马兰!”

天苍苍,野茫茫。大漠上的黄昏,残阳如血,晚霞满天。空旷的罗布泊腹地、荒凉的孔雀河畔,第一次响起了“嘀嘀……嘀嘀……”的无线电发报声。无线电波从孔雀河畔和罗布泊荒原一直传到了北京……

第二年一开春,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张蕴钰司令员就率领着五万核试验基地建设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罗布泊,来到离孔雀河不远的马兰,开始安营扎寨。在人迹罕至的大沙漠上,铸造共和国“核盾”事业的大幕,悄悄拉开了……

从此,“马兰”这个地方和这个地名,就与新中国的核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马兰,也成了张蕴钰和他的将士们,还有一大批科学家、科技人员一生魂牵梦萦的地方。

部队官兵开进了罗布泊不久,根据党中央的部署,从全国各大学和研究机构里,还有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研究条件奔回祖国的留学生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科研精英、归国科学家和年轻的大学生,相继踏上了飞驰的列车,一路向西,向西,向西……

林俊德,正是在这时候,听从祖国的召唤,经过层层政审与挑选,成了共和国核事业大军中的一员。从此,他把自己一生的力量、心血和智慧,甚至把自己的生命,全部献给了共和国的核事业。 YPpBhDPx8PajdQvkr0bH2xCNK/Uq+ft/SY4Gz/FDJSw2PFmOugn5mFZT7iYOZnh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