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有灵性”的毛笔

吴良镛七岁那年,到了可以去学校读书的年龄,家里人决定先送他去私塾,过渡一段时间。

小良镛知道自己可以去私塾念书了,特别兴奋,哥哥去上学的情景一直刻在他的脑海里。只要去了学校,当了学生,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可以做一个有学问的人了——这是妈妈一直告诫他的话。

去私塾的前一天,妈妈特意把吴良镛叫到身边,递给他一个粗布书包,慈爱地对他说:“来,把这个书包背上,看看是不是合适。”

小良镛赶紧点点头,将书包斜挎在身上,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他觉得自己特别神气,舍不得把书包放下来。

做过小学生的我们,都有这样的记忆吧?背上书包,是一个孩子进入学堂的标志,也是每个孩子幼时的向往。

对吴良镛来说,也是如此。多年以后,他依然记得在进入学堂之前,妈妈专门为他缝制的那个特别的书包。

那个书包的布料很粗,颜色是那种有点粗犷的绿色。

这绿色,仿佛象征着小苗刚刚萌芽,也好像预示着未来的枝繁叶茂。书包正面的一个角上,钉着一个铜钱。从外面可以感觉到,书包里有书,好像还有其他东西。吴良镛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包,先是从里面拿出了一本《幼学琼林》,这是一本启蒙读本;再往里掏,哈哈,居然还有毛笔!

吴良镛将毛笔拿在手上端详着。那个年代,毛笔,可是读书人的必备物品呀!妈妈见吴良镛乐呵呵的样子,赶紧关照他说:

“这毛笔可是有来历的,用它给菩萨画过眼睛呢……”

她希望小良镛可以用这“有灵性”的毛笔,练好字。

“妈妈,我知道了,是不是用这支毛笔来写字,字就可以写得好啊?”

妈妈点点头,笑着说:“这是妈妈的心愿。读书写字,要做到最好,好好练字是很重要的。”

吴良镛牢牢地记住了妈妈的话。

有了属于自己的书包,还有妈妈用心准备的毛笔,吴良镛对进入学堂充满了信心。

特别是毛笔的寓意,让吴良镛从一开始,就对练字和书法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欢。妈妈的嘱咐,也一直在他耳边回荡。

终于到了去私塾的日子。那天天刚蒙蒙亮,吴良镛就起床了。到了私塾后,老师没有马上开始上课,而是把大家带到了一个牌位前,对他们说:

“在开始上课前,我请大家先向孔夫子叩头,在心里对先贤表达自己的谦恭和决心。”

这件事情对吴良镛来说,印象深刻。孔子的《论语》,说的是读书和做人之道,而面向先贤的这一份尊重和敬仰,让吴良镛更加坚信要好好读书。他知道,老师要他们向圣贤学习的,是面对学习的一种态度,一种勤勉的决心。

“有灵性”的毛笔,还有孔老夫子的牌位,成为吴良镛的私塾时光中,两个难以忘却的印记。

半年后,吴良镛离开私塾,进入祠堂小学,开始了正规的小学生涯。

当时的小学校长章星南写得一手好字,吴良镛和同学们经常看到有人来求字,觉得自己的校长很了不起,这也启发他要好好练字。当时学校的书法绘画老师周金声,看到吴良镛喜欢写写画画,便经常鼓励他,赞扬他,还说,按照他的努力,长大后可以去搞绘画或工艺美术设计……这些鼓励让年纪小小的吴良镛越加喜欢书法和绘画,也越发努力了。他从校长和书法绘画老师那里获得很多启发,他的画作还曾被送到国际联盟去展出呢!

他从“有灵性”的毛笔开始,爱上了书法,后来果然在书法和绘画上,取得了很高的造诣。

小学时,有次考试前,有同学问他:“吴良镛,你觉得自己能考几分啊?”

“七八十分吧。”吴良镛回答。

正好,五年级的年级主任仇老师路过,听到了吴良镛和同学的对话。结果,那一次,吴良镛只考了五十分。

后来,仇老师在课堂上对吴良镛说:

“吴良镛,你骄傲了哟!这次才考了五十分。你可向同学夸口说可以考七八十分。”

吴良镛的脸一下子涨红了,他感到无地自容,马上意识到这是因为自己放松了学习。他明白,自己必须时刻努力,因为只要稍有放松,就可能会出问题。

初中的时候,一次数学考试,就在吴良镛交卷子时,校长走了过来,吴良镛正好与校长撞了个满怀。校长便顺口问数学老师:“这个学生的成绩怎么样?”

数学老师回答:“中等水平。”

这句话,让吴良镛记住了。在之后漫长的岁月里,他不断告诫自己,自己是中等水平,所以不能骄傲,要不断努力,才不至于让成绩下滑。

仇老师在课堂上说的这句话,以及数学老师的评价,吴良镛一直记着,他用这些话一次次告诫自己:吴良镛啊,你不能放松了学习,你一辈子都要以此为戒,始终兢兢业业。

不放松,不骄傲,不断努力,学生时代就印进吴良镛内心的老师的这些话语,成为他一生的座右铭。

一九三四年,吴良镛进入钟英中学继续初中的学业。

钟英中学在当地很有名。当时有两句顺口溜,一句是“数理精,进钟英”,另一句是“要当兵,进钟英”,说出了钟英中学的两大特点。

当时钟英中学的校长是有名的数学家余介侯,他很重视数理化的教学,这让吴良镛打下了扎实的理科基础。学校还会经常邀请专家来做一些专题演讲,吴良镛也非常喜欢学校里的演讲。

有一次,学校请到当时国立中央大学的地理学家张其昀来讲“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之真相”,吴良镛从讲座中了解了中国之大,他印象最深的是讲座中展示出来的地图,这让他充满了好奇,萌发了有一天到处去看看的愿望。这次讲座,不仅扩展了吴良镛的知识面,而且让他意识到,中国地大却未必物博。他希望自己将来有一天,可以为建设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钟英中学也非常重视军训。在学校,吴良镛参加了一系列童子军的露营和操练活动。

那次露营,也让吴良镛有了展现自己的机会。

露营的时候,同学们要以班级为单位,自己做饭,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个自己的灶台。

吴良镛为自己班的灶台做了一个特别的设计,他还为这个灶台起了一个名字,叫“地图灶”。顾名思义,这个灶台是依据中国地图的造型来设计的。

他在设计这个灶台的时候,将灶台上那个圆圆的放锅的地方,设置在地图的中心地带,看着锅里正在沸腾的水,他为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中原鼎沸”;然后,他将排烟系统放在了灶台的右上角,也就是地图的东北方位,寓意为“东北烽火”,以此来表达对当时战局中东北战火的担忧。

同学们都为吴良镛的奇妙构思和与当时社会的实际结合而大声叫好。这个地图灶的设计在露营的总结大会上也大受赞赏,成为吴良镛中学时代很骄傲的一件事情。

很多年后,吴良镛的父亲还会自豪地和别人讲起吴良镛的这个地图灶。

吴良镛对地图的用心,以及他对设计的爱好,在这件小事情上,已经可见端倪。

可惜的是,一九三七年夏,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上海战事失利,南京战事告急,国家和人民都在风雨飘摇中……

十五岁的吴良镛,刚刚进入镇江中学开始高中学习不到一个月,就被迫中断学业,跟着哥哥流落他乡。 CYhOj+N4irC3a0OzVeEw2ahK57B08lAgIKr+oPn+iyyuUR3y2Jv7Y/44IkA9BtA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