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幼学如漆

一九二二年的五月七日,在南京城南门的谢公祠,一个吴姓的宅院里迎来了一个小生命。随着哇的一声啼哭,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降生了,这个新生儿为吴氏大家庭带来了一份欣喜。家里人为他取名吴良镛,因为他是“良”字辈,而“镛”字,则是“大钟”的意思。

大钟,在古代是正气与正义的象征,父母为他起这个名字,就是取“君子如响”“大叩之则大鸣”的意思。吴良镛上小学的时候,有两个别号,一个就是“如响”,寓意很清楚,就是父母希望吴良镛长大后,可以成为一个令人如雷贯耳的大钟一样的人;他的另一个别号“振声”,则暗合了他们家大门口的对联:“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从这两个别号中,就可以想见父母对他的殷殷期望:希望他从小懂得读书和做人的道理,长大了成为一个响当当的男子汉。

吴良镛还有一个长他十岁的哥哥,叫吴良铸,从兄弟俩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吴家的长辈们除了希望下一代有一颗良善之心外,还要有钢铁一样的特质,做一个品质高尚、顶天立地的人。

这些希望和期待,很小就印进了吴良镛的心中,敦促他勤学上进,挺拔如钟。

然而,吴良镛出生的时候,整个世界的经济都不太景气,中国的大地上也在不断上演着动荡带来的悲剧。从辛亥革命到北伐战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国步艰难。

这种动荡和萧条,波及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家庭。

吴家原本是做绸缎生意的,吴良镛的祖父曾是绸缎业工会的副会长。在吴良镛幼时的记忆中,家里的院子很大,第一进院子中央的石盆里有荷花,夏天来临时特别好看;院子的西南角还有几棵蜡梅,冬天里迎风傲雪地绽放;走到第三进院子的西侧,还能看到一棵石榴树,晶莹的石榴,在夏天会挂满树梢,煞是好看。

家里原本还有两口井,一口是自己家里用的,还有一口,就留出来让周围的邻居使用……

但这样的日子不长。还没等吴良镛长大一点儿,因为时局不稳,吴家的生意慢慢垮了,以致到了无法维持生活的地步。吴家从不太景气,到败落,再后来,甚至一落千丈!

吴良镛的祖父去世后,家里的生意更不像样子了。

吴良镛的父亲无奈,只能只身跑去上海,帮着一些绸缎号管账,来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他将每月的薪水二十元大洋寄到南京的家里,但这些钱常常不够包括吴良镛在内的三个孩子的日常开销,更别提拿出一些来交学费了。

虽然家里已经很穷了,但妈妈依然想尽量满足吴良镛兄弟俩读书的愿望。她总是鼓励兄弟俩说,一定要好好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有机会改变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

钱实在不够的时候,吴良镛的妈妈就会把自己的首饰拿到娘家去做抵押,每个月从娘家领一些钱回来,勉强维持着家里的生活,支付孩子们读书等的各种费用。

即便这样,吴良镛的妈妈还是将家里的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得体周到。衣服旧一点儿没关系,但一定要干净,仪表也不能忽视,不能被别人耻笑;她还经常告诫几个孩子,做人要知道争口气,要有骨气,要奋发有为,人穷不能穷志气。

母亲带给孩子们的那种乐观心态,那些努力读书跟上时代的想法,很多年来一直影响着吴良镛他们。

也正是这样的家庭教育,让吴良镛在日常的耳闻目睹中,懂得了为人和为学的原则,为他进入学校后的勤勉和好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正所谓幼学如漆,年幼时学到的东西,会深深地印刻在一个人的生命里。那些看似平淡的生活日常,那些简单朴素的点点滴滴,成了留在吴良镛心中的一颗种子,酝酿着,等待有一天钻出泥土,茁壮成长。 z65Ot1Tbh1HsSQv1wfMKHv/FI63f0j2j7Ni61Q2qmtnHQmPeyRbJhaDnXhi0e59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