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何对待孩子的攻击行为

孩子身上普遍存在一种不良行为,就是攻击行为,又叫做敌视行为。其表现是打人、骂人、抓咬、扔东西、吐唾沫、嘲笑、诬蔑等,会给对方身体或心理上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孩子进行攻击行为的表现十分常见:

威威正在画画,刚好缺一支桃红色的蜡笔,看见平平的笔盒有,伸手就去拿,平平也正想要,就阻止威威的行为,威威气得把平平的东西全扔到地上,还打了平平两拳。

小亮亮看到别人抢走了他心爱的电动玩具,气得冲过去使劲踢了人家一脚;佳佳平时是个文文静静的小姑娘,但听到小伙伴的叫骂声,也冲过去和对方撕扯在了一起。

可见,攻击行为在幼儿当中相当普遍,只不过有的表现比较强烈,有的较少表现出来而已。

一般来说,男孩子的攻击性强于女孩子。儿童的攻击性在3—6岁出现一个高峰,10—11岁期间出现第二个高峰。

应当怎样对待幼儿的攻击行为呢?有些家长的做法是:孩子打了别人,家长就打孩子。孩子被家长打怕了,可能会暂时压抑住自己的攻击行为,可是他并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那里。时间长了,父母的拳脚失去了威力,孩子便又会表现出严重的攻击行为,有的孩子还会增加说谎等嫁祸于人的错误行为,所以,儿童教育专家一贯排斥用体罚的方式解决问题。

那么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攻击行为呢?以下是一些具体做法,供您参考:

(1)消除于萌芽状态。5岁的强强和明明一起玩球时,不讲道理地抢走明明手里的玩具,惹得明明大哭起来。这时,家长一定要坚持让强强把玩具还给明明,再给他讲道理,说这是不道德的,会破坏了他们之间的友谊。相反地,如果大人纵容孩子的行为,就会使之变得越来越蛮横、霸道。同样,如果孩子打了人,家长不制止,不批评,那么这种态度就成为孩子打人行为的强化物,因此,在孩子刚刚出现攻击性行为的苗头时,家长一定要以严肃的态度进行纠正和指导。

(2)多鼓励孩子的亲善行为。人们往往认为,对孩子的攻击性进行惩罚是有效的,但实际上,对孩子的惩罚,如打孩子、骂孩子,这些做法本身就是一种攻击行为,非但不能改正孩子的缺点,反而为他提供了模仿对象,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多鼓励孩子的亲善行为,如分享、合作,帮助别人等,才是消除孩子攻击性的好办法。

(3)如果孩子让小伙伴受了委屈,家长应当对受害的一方表示关心和同情。这对孩子来说,是父母对他的一种无声的批评,可能比把孩子痛斥一番还要有效。

(4)提供非攻击的环境。避免孩子接触周围的侵犯行为或暴力行为,不看有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节目。另外,注意玩具本身的攻击性,要少给他们买刀、枪、武器等攻击性的玩具。

(5)攻击行为很强的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友好地玩耍,这是很难得的,家长要抓住这个机会大力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因为对良好行为的正面强化正是对不良行为的抑制。孩子正确的待人方式得到家长的肯定,就会慢慢向好的方面进步。 /e/0XnmN9AvZzzMAJKwkguZ41USTkUobGBXP8rY/x3YbnMrRW4KNENCRAlLPBQx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