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1776年,一部对后世经济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巨著《国富论》诞生了。《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从社会伦理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后人简称为《国富论》。《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的思想家。

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英国苏格兰法夫郡一个名叫柯卡尔迪的港口小镇。父亲做过律师,并担任过苏格兰的军法官和柯卡尔迪的海关监督,母亲是当地一位大地主的女儿。亚当·斯密出生前6个月,父亲去世,从此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并终身未娶。

亚当·斯密先后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从牛津大学毕业后,亚当·斯密进入爱丁堡大学任教。1751年,亚当·斯密进入格拉斯哥大学任哲学教授。在任教期间,他于1759年出版了《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的极高评价,并被誉为英国第一流的学者。1764年,经人引荐,亚当·斯密辞去大学教授职务,开始担任政治家查尔斯·汤申德儿子的私人教师,并于1764至1766年间陪同他的学生游历法国和瑞士。1767年,亚当·斯密辞去家庭教师的职务,回到他的故乡,闭门谢客,潜心著述,历时6年,终于完成《国富论》第一稿。之后3年,又进行重新修订,终于在1776年正式出版该著作。《国富论》使亚当·斯密名垂青史。1790年7月17日,亚当·斯密这位“现代经济学之父”、“自由经济的守护神”溘然长逝,在他的墓碑上只留下“《道德情操论》、《国富论》作者”等寥寥数语。

《国富论》在经济思想史上构建了第一个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关系的经济学体系,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巴克勒在其名著《文明史》中说:“从最终效果来看,这(指《国富论》)也许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书,这本书对人类幸福作出的贡献,超过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所做贡献的总和。”直到今天,这句话似乎还没有被推翻。

《国富论》发表以后,立刻被译成多国文字,广为流传。时至今日,许多国家制定政策时都以该书的基本观点作为依据。而对于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迫切地需要一种成熟的经济学理论来指导现在的市场行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市场经济的确立也是近十多年的事。我们在经济建设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也许能从200多年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观点和思想里找到答案或得到启示。这也告诉我们,《国富论》不仅是一部不朽的传世经典,而且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能从中读到许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还能用到的理论和观点,这使我们不禁要为亚当·斯密的远见卓识而击节称赞。

《国富论》原著篇幅太长,全书达75万余字,而且思想深邃,学术性强,包含了许多专业术语。鉴于此,我们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用现代人的视角对经典进行了新的解读。在保留原著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对其中一些与现代人生活无关或相差太远的言论进行了删减,对于一些艰涩的言论,进行了通俗的改写,方便读者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下通读原著。本书在结构上与原著一致。目前不少译本有些篇章的标题文字过于冗长和繁复,本书对各篇章标题进行了重新拟定,力求抓住重心,简约鲜明,通俗易懂。

本书区别于其他解读译本的地方是首次在《国富论》中增加了链接文字。链接文字都附在每章下面,大多与该章所论述的内容有一定的关联,链接文字中既有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的详细介绍,也有现代经济理论的一些观点和专业术语的解释。采用了不少后世或现代的市场经济社会的一些理论、案例或人物进行辅证,以补《国富论》出版年代的不足,使之成为《国富论》必要和有益的补充,有助于读者从多角度进行了解,也进一步拉近了《国富论》与现代的距离,并对现实的经济生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这也是本书吸引读者的一大特色。

眼下,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正在对国人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很多人都在思考:金融危机是怎么爆发的?经济复苏的希望在哪里?基于这些疑问,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一些传统的经济学著作成了热门读物,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马克思的《资本论》等。就连温总理也是《国富论》的忠实读者,在他的谈话中,曾多次引用亚当·斯密的经典论述。他在2009年2月出席中英工商峰会时,多次引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两部著作里的观点,提出经济学家和从业人员在掌握市场经济规律的同时,更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并倡导国际社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以科技和道德的力量携手合作,战胜这场金融危机。相信只要科学地运用《国富论》中的某些观点,对于引导人类走出全球金融危机是大有裨益的,这也正是经典的永恒魅力! /+r3YEoEeWtL9vCXdvmrYNbSa5tHJ1Ui0jR7OyKGNtymcf8puEB5KRaT8W13ibZ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