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共同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难免要交往、协调,在此过程中,如何做人 ,做一个受欢迎、受尊敬的高尚之人,是世人都在思考、奋斗的目的。因此,有效的沟通培 训,不仅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还可使人在复杂的社会中正确对待各种人、事,从而使彼此的 沟通更完美。
■懂得幽默天地宽
幽默是一种特性,一种引发喜悦,以愉快的方式娱人的特性;幽默感是一种能力,一种了解 并表达幽默的能力;幽默力量是一种艺术,一种运用幽默和幽默感来增进你与他人的关系, 并使你善于对自己作真诚的评价的一种艺术。现代人需要幽默,可以说如同鱼需要水,树木 需要阳光一样。具有幽默感和幽默力量,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幽默修辞,是幽默语言常用的表现手段。
幽默的语言借助于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从而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对词语的 调整、句式的调整,运用比喻、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更能显示出语言的幽默魅力。
有这样一件事:公共汽车上,由于急刹车,一位老人撞在前面一个姑娘身上。这个姑娘很不 满意,用北京方言嘟囔了一声:“德性!”眼看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这位任大学物理系教 授 的老人不急不恼地说:“不是德性,是惯性。”车厢里的乘客哄然大笑起来,一场将要发生 的冲突化解了。
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幽默是缓解紧张局面的灵丹妙药,是随机应变的有力武器。但幽 默决不是低级趣味,幽默追求的境界是哲学的飘逸和思想的简朴。
使用愚蠢的、低俗的、笨拙的、肤浅的、油滑的、尖刻的言语不是幽默;油腔滑调地耍滑头 、卖滑稽、出洋相,不是幽默。幽默产生的笑是含有严肃内容的笑,幽默的语言要具有高雅 的风趣。
幽默的语言是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它必须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它的运用要服从于思想、 情感的表达。仅以俏皮话、耍贫嘴、恶作剧来填充幽默的不足,换取廉价的笑,是浅薄的。 幽默是日常语言的巧妙组合,以深入浅出见功力,正如清人李涣所说:“妙在水到渠成,无 机自露,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
明白了幽默的“玄机”,现在来学两招吧,保你在日常生活中用得上。
仿拟。故意模仿现成的词、语、句、调、篇及语句格式,临时创造新的词、语、句、调、篇 及语句格式,称“仿拟”。
我们来看看它的实际效果:毛泽东在一次报告中批评某些干部为评级而争吵落泪时说:“ 有一出戏,叫《林冲夜奔》,唱词里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们现在 有些同志,他们也是男儿,他们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这里运用的就 是局部改动名句的仿拟之法,显得俏皮成趣,批评有力。
歪解。俗话说:“理儿不歪,笑话不来。”歪解就是歪曲、荒诞的解释。以一种轻松、调侃 的态度,随心所欲地对一问题进行自由解释,把“瓜”强扭在一起,造成不合谐、不合情理 、出人意料的效果。比如说咸鸭蛋是怎么来的,答盐水煮的,便显平淡,若回答是咸鸭子 生的,则会令人忍俊不禁。
降用。故意使用某些“重大”、“庄严”的词语来说明一些细小,次要的事情,这种表达技 巧便是“降用”。这种方法可以暗示自己的思想,启发对方思考,令语言风趣生动。
例如某报有文评价影星葛优,称其前额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影星。这种将知青 上山下乡时用的语句降用在葛优的额头上,既表明他的特点,又表明他的成绩,可谓一举两 得,令人读后印象深刻。
自嘲。自我嘲讽,是指运用嘲讽的语气来嘲笑自己的缺陷和毛病,以取得别人的共鸣,引起 别人会心一笑的方法。
有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出现了位丑星——凌峰。他一上场就集中嘲讽自己的长相,说他在 大陆各地拍摄时,受到男同胞的热烈欢迎,但他的长相却使女同胞达到“忍无可忍” 的程度 。这种夸张式的自嘲,产生了一种风趣幽默的氛围。同样,自嘲还可以用在自己做过的蠢事 ,自己的生活遭遇等。
■把握说话分寸
俗话说:“量体裁衣”。日常说话,要根据各种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程度、语言习惯来作 不同的处理,把握好分寸,留有余地。赞扬不要过分,谦虚也应适当。一些人常常将刚演了 出好戏的青年演员称为“崛起的新星”;刚发表了一首小诗便谓之“著名诗人”,这种赞扬 有些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但水已泼出,谁又会来草草收场呢?同样,谦虚也该实事求是 。有则笑话,说一个人过分谦虚。有人到他家夸他家花瓶漂亮,他说不过是一个粗瓶;人赞 他衣服好,他又说不过是件粗衣。当客人对月饮酒,道:“好一轮明月。”他忙拱手说: “不敢,不敢,不过是我家一轮粗月。”这种谦虚便近乎迂腐,以致令人觉得不真诚。
说话留有余地,就要慎重选择一些限制性词语。开口“当然”,闭口“绝对”,会把交谈者 吓退,把“部分”说成“一切”,把“可能”说成“肯定”,实际上是虚张声势,往往使自 己陷入被的境地。
科学史上有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工作,爱迪生接见了 他。这个年轻人为表示自己的雄心壮志,说:“我一定会发明出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 一切物品。”爱迪生便问他:“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这种万能溶液呢?它不是可以溶解 一切吗?”
年轻人正是把话说绝了,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果把“一切”换为“大部分”,爱迪生 便不会反诘他了。
即使词用对了,修饰程度不同,说起来分寸就不一样。如“好”一词,可以修饰为“很好” 、“非常好”、“最好”、“不好”、“很不好”等,这些比较级的使用要慎重。如果你没 听天气预报,即使听了,明天还没到,便不可以说:“明天一定会下雨。”一个人的文章写 得一般,客气地说也只能是“还好”,怎么能说“非常好”呢?
有一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里它用了“没有”、“最好”,又用了“更”,烘 托出该产品精益求精的品质,展现了该企业不断进取,勇于开拓的良好形象,不失为一条“ 绝妙”的广告词,比如今的“极品”“世界一流”真实,有力度。
好的修饰词使意思表达完整,恰到好处;过于夸张或过于缩小的修饰词,则会与客观实际相 冲突,陷入两难境地。屠格涅夫的小说《罗亭》中,皮卡索夫与罗亭有一段对话:
罗:妙极了!那么照您这样说,就没有什么信念之类的东西了?
皮:没有,根本不存在。
罗:您就是这样确信的吗?
皮:对。
罗:那么,您怎么能说没有信念这种东西呢?您自己首先就有一个。
皮卡索夫在此用一个“根本”,把话说绝了。因此,遇到不十分有把握的事,宁可多用“可 能”、“也许”、“或者”、“大概”、“一般”等表模糊意义的词,使自己的判断留有余 地。
列宁说过:“只要再多走一步,仿佛是向同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日常生 活中,对于不同的语言环境和对象,应灵活处理,掌握不同的分寸,才能充分发挥语言的交 际功能。
■说服有方
现代社会,要使别人接纳你的意见、建议,不能威逼利诱,要使之心悦诚服,掌握说服术就 显得尤为重要了。
最通常,要说服对方先要了解对方,对症下药,在说服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 劝说,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动用你三寸不烂之舌,耐心细致地说服对方。 使他对你产生信赖感,并逐渐了解、赞同你的看法,这就大功告成。然而这只是个基本途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面给你介绍一下说服对方的几种技巧。
投巧法。它并不是指“巧言令色”、“花言巧语”,而是说者为了转变、征服对方,有意识 地、别出心裁地构思、设计所要说的内容,并以新颖、奇特、巧妙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方 法往往具备两个特点:新,即巧言都有一个新颖别致的表达形式;奇,即它常别出心裁,与 众不同。有强烈的吸引力,能紧紧抓住对方。要熟练掌握这种方法,就要打破思维定势,要 常常“想入非非”、“异想天开”,才能出新言、出奇言,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巧 言法并非哗众取宠,它不是从头脑中凭空产生,要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灵活的头脑为条件 。还要不断从生活中获取灵感。
巧言法有时确实能起到意想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位华侨老太太游武夷山时,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长裙划破,顿时游兴大减,山路也不愿走 了。陪同她的女导游见状,和颜悦色地说:“您看,这是武夷山对您有情,不要您匆匆离开 这儿,叫您多看几眼呢!”老太太听了,立即转忧为喜,站起来继续登山了。这位女导游的 话说的巧。任何事物都有它不同的两方面,看到积极的一面,用巧言劝导、说服,令一件不 愉快的事情变成件颇具喜剧色彩的小插曲,可见巧言魅力之大。
“旁敲侧击”法。生活中往往正面的劝告使人产生逆反心理,劝说不成,往往事得其反。这 时不妨改变一下策略,另辟蹊径,调换个方法来劝说,从侧面打开缺口,或许能事半功倍。 此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
“旁敲侧击”法一般多以人与人的感情媒介,人对新事物的兴趣、注意力或以列举有关事例 为突破口,对其进行“攻心术”。
荷兰物理学家彼得·塞曼,大学一年级时十分贪玩,物理成绩也不好。被人称为浪荡公子。 他 的母亲为此很伤心。她劝告自己的儿子,没有单纯的说教,而是先讲述有关她的家乡的往事 :家乡位于西海岸的一个半岛上,自古以来常被大海淹没。1860年5月24日午夜,家乡又遭 到了大海的侵袭,一个孕妇在孤舟上漂流了几天几夜,产下了一个男孩——彼德·塞曼。幸 亏乡民救助,母子二人才得以平安无事。接着,母亲不无悲哀地说:“早知塞曼是个平庸的 人,我当初就不必在海浪中拼搏努力了。”塞曼听完母亲的话,羞愧万分。从此他改掉坏习 性,努力学习,最终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类比、对比法。要增强话语的说服力,就要像中学生写议论文那样,运用类比、对比、举例 子、摆事实、列数字,以此支持自己的论证,使说服生动有力。
有一则笑话:一位老和尚本想向施主请求要两根木头,但恐怕那位施主不答应,于是他心生 一计。他对施主说:“请给我一栋房子。”那位施主自然不肯答应,第二次老和尚又对施主 说:“请给我两根木头。”施主对比上次一栋房子与这次两根木头,自然很爽快地答应了那 位老和尚。
生活中巧用心思,用类比、对比法劝说对方,也许一道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训练有方
你是否因为不善与领导讲话、向他陈述建议,而感到怀才不遇呢?你是否因为不善于同周围 人 讲话而使邻里、同事关系淡漠呢?你是否因为感到自己口才不好,而常常处于被人忽视的境 地呢?没关系,“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超人的口才是可以修炼来的。
首先要克服怯于讲话的心理障碍。不要总以为自己说不好,说的话别人不爱听,这样只会导 致恶性循环,越不敢说就越不会说,越不会说就越不敢说。现在放下这一切包袱,大胆地“ 秀”一回。争取在朋友、同事、领导面前讲话,哪怕嗑嗑巴巴,对自己都会是次锻炼。同时 可以多参加朗读、演讲比塞,增强你的胆量,恢复你的自信。
在具体讲话中,也要注意几点:
要善于聆听,准备捕捉交谈对方的反应和敏捷地做出相应的对策,力争主动权,使整个谈话 显得生动有活力,如果别人讲话时你心不在焉,不能及时做出反应,会被认为是对对方的不 尊重。同时也由于你的反应冷淡而往往无法应答对方向你的提问。
当你陈述自己的话时,内容要实在,观点应清楚,逻辑要严密,分析应中肯。只有有了这些 实质内容,才会使你的讲话引人注意,再辅以连贯流畅的语序,妥贴的用词,生动变化的句 式,就更是锦上添花。
在一些工作场合,要求讲话简单明了,这就要求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在限定的时间里,尽量 简明扼要地把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这要求说话者思维敏捷,概括力强。
要有吸引人的气度,如饱满的情绪、诚恳的态度、热情的气氛,幽默的话语。这些都会使你 的讲话富有魅力,引人入胜,如果一个人讲话有气无力,清白直叙,平淡无奇,会让人感到 是喝白开水般无味。如果用你的眼神、微笑、幽默作调味剂,将会是杯香醇的咖啡。
其实,每个人的讲话风格各有特色。我们不必都练就那种妙语连珠、咄咄逼人的个性语言。 洋洋洒洒、侃侃而谈是风度;只言片语、适时而发也是风度;解疑答难、沉吟再三是风度; 话题飞转、应对如流也是风度。每个人的说话风度与他们的性格特征,情趣爱好、思维能力 、知识结构是分不开的。不必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东施效颦,搞得不伦不类,毫无风度可 言。
练就说话的风度,掌握说话的技巧,可以做以下四种训练:
(1)思辨训练。一般情况,往往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想与说,思维与表达交相传递 。循环往复,以此在社会活动中交流思想,交换意见,传递信息。通过一定的训练,可以令 思维敏捷,达到脱口而出。
快速表达。我们可以多做一些即兴演讲,可以验证自己是否具有敏捷的思辨能力,证实自己 是否具有说话的能力。
发散表达。这种表达方式可以使我们思维连缀、拓展、生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在 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按“字——词——词组——句子——段落——篇章”的发散,写成 书面文字,然后依次通顺流畅地表达出来。练习者也可做借题反击练习,对对方的隐含判断 借题发挥,予以反击。
聚敛表达,与发散表达逆向的表达方式。作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延伸表达。思考问题朝纵深方向发展,向深处发掘,从简单到复杂,由于面向立体转化,达 到“柳暗花明”的境界。
(2)快语训练。与人交谈,如果对方吞吞吐吐,吐罗里吐罗嗦,老太太的裹脚布似的又臭又长,听者一定会感到 没兴趣,不耐烦;若对方说话简洁明了,雷厉风行,给人的印象就会与前者大相径庭。因此 ,快语训练必不可少。但这种训练不是要求加快语速,似开机关枪,而是一种不拖泥带水的 说话方式。
快速复述。对材料内容读2-3遍后,要求训练者略快于平时的语速复述出来。可以依概要复 述——细节复述——扩展复述——变式复述的顺序,由易到难的进行。
快速转述。听几段不同内容的讲述录音,录音材料不宜太简单,应包含几个旨意要点或情节 的转换,让训练者听后立即做分列式转述。
快速讲述。就熟悉的事物做具体介绍。要求有条理,不重复,不加口头禅、语速快、主旨清 、条理清、口齿清。
快速口述。对一幅图像看3-6秒,然后要求训练者讲出图像的内容或所想到的内容。可以按 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先就直观内容进行解说,然后传入细节描述,最后达到对其进行品评 ,要求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3)反馈训练。谈话双方要求对对方的话有所反应,以更好促进交流与沟通,达到“礼尚往 来,有来有往”。以此培养敏锐洞察对方的心理反应的能力。
(4)语流训练。培养完整、准确的口才表达能力,以做到讲话意思完整明了,语言生动 流畅。
储词训练。词汇是语流的“细胞”,“没有溪流无以汇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储词 训练是语流训练的基础。
句式训练。培养运用各种句式推动语流畅通,增强表达效果的能力。可以训练长短句的变换 ,为重复句、插入、倒装等句式,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运用。
炼句训练。可以对吐罗里吐罗嗦的长句进行删戈,达到简明扼要 ,清楚明了,也可以做一句话新闻的训练。以此达到说话中心明确,脉络清晰,不枝不蔓。
■争辩的力量
当一个决定意味着重大利益的时候。争辩就会产生。抬扛是一种逐渐升级的争辩术,反驳是 一种讲究策略的辩论术。理越辩越明,话越说越巧,练就争辩口才将使你立于不败之地。
与人争辩,首先要清楚争辩是否有意义,如果是毫无争论必要的小事,最好“敬而远之”。 还要弄清楚争辩的是基于理智还是感情,争辩双方是否抱定公正无私的心,通过争论是否可 以得到某个结果。了解这些再决定是否需要争辩、没必要的争辩只会使双方相互抬杠,以至 伤害感情;必须争辩的,可以以此明辨是非,提高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
在辩论中,有几种常用的方法:
(1)反问斥谬法。真有价值的雄辩,决无废言谬语。击中要害,方能征服对手。在辩论中唇 枪舌箭,你来我往。如果对方的提问令人棘手,不好正面作答,又不可以失去每一次反驳对 方的良机,反问斥谬会是个好方法。它针对对方提出的错误问题,反问对方提出一个令其难 以回答的问题,让对方为难,陷于被动境地,廖论就会不攻自破。
(2)推导荒谬法。利用推理来反驳对方论点,它通过对荒谬者论点的顺延推理来反击对方的 攻击。
华盛顿智捉盗马贼便是个很好的例子。有人偷去了华盛顿家的一匹马,当华盛顿找到这匹马 并带警察匆匆赶到那人家里时,这个偷马人死活不承认。情急之中,华盛顿捂住马的双眼问 :“如果这马是你的,你能说出它的哪只眼是瞎的吗?”偷马人说:“右眼。”华盛顿松开 马的右眼,结果马的右眼光彩照人。
偷马人不死心,忙补充说:“左眼,左眼。”结果左眼也完好无损。
于是这匹马归还了华盛顿,偷马人被抓了起来。
这里,华盛顿的那句问话包含了对方并未明确承认的假定:这马有一只眼是瞎的,于是对方 无论承认哪只眼瞎都有悖事实,结果等于承认是自己偷了马,使自己身陷囹圄。
(3)顺水推舟法。对于明显的谎言或毫无道理的谬论,花大力气去拆穿费力不讨好,不如顺 其谎言而推延,让他自己说穿帮,省时省力,效果好。
18世纪初,英国伦敦有个名叫巴尔特利日的占星家,诡诈多端,常明目张胆地骗钱害人。一 位讽刺作家斯威夫特一心想拆穿他。使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
有一次,斯威夫特模仿巴尔特利日的占星计算法,编了部“预言”历书,预言巴尔特利日会 于某年某月某日半夜11点钟得病死亡。到了这个时间,他又写了死亡报告,发表殡葬消息。
巴尔特利日得知后大为光火,四处辟谣,极力说明自己还活着。可是斯威夫特却向公众说明 :他是按巴尔特利日的占星计算法得出的结论。即使不能应验,也该是巴尔特利日的责任。 这样,巴尔特利日只有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了。
(4)引经据典法。在涉及文化背景、历史知识这样的话题时,能够引一些名言名句,不仅能 够在心理上,而且能够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占尽风头。
四川沣农学院留法研究生李华多年努力,终于将中国葡萄酒打入了法国市场。葡萄酒在 从香港转口时,却被认之为洋酒,而要征收300%的关税。葡萄酒到底算中国货呢?还是 算洋酒?李 华急中生智,吟:“葡萄美酒夜光杯”这一解释,葡萄酒就是地地道道的国产酒,而只要征 收80%的关税了。
辩论时不仅要讲究技巧,以气势夺人也是个关键。要想以气势压倒对方要做到先、厉、理。 “先”即不容对方分说,一顿严词,给对方个下马威;“厉”,表情要严厉,言辞要犀利, 掷地有声,挫挫对方的锐气;“理”即以理服人。如果无理抢三分,强词夺理,那么怎样抢 白,怎样严厉都是不堪一击的,关键是有理,做到“义正辞严”。
■学会使用真诚去说服别人
有这样一个寓言,说的是太阳和风争谁厉害,双方都说自己有本事。“我可以证明我的本 领比你大。你看见那个穿大衣的老头了吗?我敢说,我让他脱掉大衣比你让他脱掉大衣更快 。”风说。
太阳躲进了云层。风就开始使劲地吹,很快便成了一股旋风。但风刮得越大,老头儿大衣裹 得越紧。风终于停下来认了输。太阳露出了头就向着老头微笑。老头儿马上就脱下了大衣。 此时太阳对风讲:“善良、友好和感激之情能比愤怒、仇恨更快地改变人的主张。”
这个寓言告诉人们,要想成功地说服别人,就要懂得说服的技巧,其不是愤怒和仇恨,而 要用善良、真诚、友好的态度去进行。同时,也让人们了解到说服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的 重要性。怎样才能说服别人呢?虽然要因人因事而异,但基本方法还是有的:具体灵活地运 用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每个人在赞美他人、与人交往、公关中取得成功。
(1)设法在双方之间寻找一些共同的感想、兴趣、爱好等,取得认知平衡,然后再引向需要 双方沟通的领域。
有一位司机讲述了这样一件事:那天他行车违章被拦截,执勤人员很礼貌地递给他一张名片 ,他以为这肯定是罚款单,但他接过一看,纸上却印着“安全行车是您和所有家庭的幸福保 障” 的字样,他立即感到惭愧不已,主动认了错。他说“开车18年,执罚单位这样做,还是破天 荒头一回”。这正是执罚单位抓住了司机们与自己都有的心理,即自己的安全牵系着家人的 心,当司机们违章被罚时,因想到自己违章可能造成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危险时,自然 甘愿认错被罚了。
(2)在说服他人时,不必非要强调我们的观点新颖,最好能在此同时,去寻找新的观点与旧 观点之间的某种共同性。
某市的一个聪明练达的厂长,在说服性格保守的上级领导同意他的厂率先推出一系列改革措 施时,取得了极大成功,同行们疑惑不解,因他们也曾提出同样的建议,为什么领导却总不 同意呢?那位厂长笑着说:“我只不过是在提这些建议时,没有强调它们是新建议,而且强 调它们能够解决那些一直让上级领导也认为颇棘手的老问题。”
角度的改变,使他的说服能力大大地增强了,使说服者与被说服者之间的关系变得不是对立 而是协调的了。
(3)将批评寓于真诚的赞扬中,用先扬后抑的方法,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
期末考试结束时,儿子强强的成绩还不错,就是物理考糟了。父母把儿子叫到面前:“强强 ,你这次成绩进步了,我们很高兴。而且,如果你继续努力下的话,下次物理一定会考得跟 其他科目一样好。”
强强愉快地接受了这番赞扬,而且意识到下学期要在物理课学习上加把劲赶上去。
试想,如果父母换一种说法,其效果又如何呢?“你这次成绩进步了,我们很高兴。但是, 你如果加强一下物理就更好了。”这下就糟了,强强在听到“但是”两个字后,很可能会怀 疑原来的表扬之辞不过是批评的前奏,而由此产生抵触情绪。
(4)抢占一个使你有广阔的让步余地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一开始就把自己放在不 能后退的界限上,那来,你就失去了通过自己的让步来缓解对方的有力武器。
有个聪明的女孩,试图说服父亲同意她与同学出去旅游。她开始死缠着父亲说要去遥远的海 南岛,父亲不答应;她假装不高兴之后,又求父亲让她去广州,父亲也断然拒绝了;于是她 再降格让父亲答应她去福州、厦门,父亲也为难地说跑这么远,他不放心;最后,她请示父 亲答应她去离家较近的杭州去玩,父亲不好意思第四次拒绝她,终于答应了。其实,她的未 来目标就是杭州。
(5)仔细思考对方的内在需求,并且将这种需求与自己希望说服对方的话题之间建立起一种 联系。
一家银行的信贷员,在向一家惯于拖欠贷款的企业催还外汇贷款时,巧妙地将一条“重要信 息”带给该企业: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与日元的比价将可能下跌。而这家企业恰恰是通 过收回日元贷款再折成美元偿还银行美元贷款的,拖欠贷款意味着企业的还贷量要大大增加 。于是,根本不必信贷员催促,企业马上设法偿还了贷款。而事实上,这种美元与日元的汇 率变化仅是一种估计而已。这一估测,由银行人员说出来,自然有了权威性,也自然轻而易 举地改变了双方的地位,从而不费力气地说服了对方。
(6)在人际交往中,情感的影响力,往往比观点的影响力更加强烈,在说服他人时,带有感 情与没有感情有天壤之别。比如做广告,本身就是一个说服公众的过程。“奔驰千里,野外 一宿”画面,那种浪漫、野性,充满活力的情感的渲染,说服力就远比那些机械的描述商品 质量性能结构的理性化广告要强得多了。心理学家们经过研究认为,两个人相处时,得到关 于对方的信息,大部分来自眼神,面部表情,音调、姿势,而只有一小部分来自语言本身。 我们往往把说服仅仅视作为一种语言过程。这是很片面的,它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情感传输 过程。
(7)在说服他人时,寻找权威作为媒介,也是极其有效的办法。权威的影子,权威的代表无 处不在:名领导、伟人、专家、学者、书籍等,甚至参考材料、幻灯片、模型、录音带、录 像片、报刊、杂志、名人名言等等,运用这些带有多多少少的权威感觉的媒介物越多,你的 说服力就越强、越可信。正如一个西方公关专家所说,一本书上铅印着的一段话比一批手写 的便条更具权威性;《纽约时报》的报道比地方的报纸更显得重要。书上的话可能完全错了 ,《纽约时报》的报道也可能缺乏智慧,但无论如何,具有权威性的媒介物还是管用的。
说服他人的方法还很多,只要在与人交往中注意观察和总结积累,一定能成为一个运用说服 技巧高明,能轻易说服他人同意自己观点的“说服专家”。
■“一根肠子通屁眼”要不得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常常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无须曲里拐弯地云山雾海一番,但在 与人交往时,有时为了避免伤害他人,为了更好地赞美他人或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帮助等等之 时,都必须将要表达之意寓于其他话语中,而不能做所谓的“直肠子”,快人快语,结果事 情搞砸的也快。
陈毅同志当外长时曾主持过一次谈国际形势的记者招待会。会上陈毅谈到了美制U-2型高空 侦察机骚扰我领空的事情,并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有个外国记者趁机问道:“外长先生 ,听说中国打下了这架侦察机,请问是用什么武器打下的?是导弹吗?”只见陈毅用手作了一 个用力往上捅的动作,说:“我们是用竹竿子捅下来的。”与会者无不捧腹大笑,那个记者 也知趣地不再追问了。
竹竿子能捅下高空侦察机吗?陈毅同志回答的显然是一句错话。但却错得极妙!试想,除此之 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回答方式呢?如实相告,就会泄露我国的核心机密,当然不行;但按一 般方法说“无可奉告”,会使会议气氛过于板滞、凝重,而“是用竹竿子捅的”这句错话, 却听起来煞有介事,既维护了国家机密,又造成了幽默轻松的谈话气氛,真是一举两得一箭 双雕,怎能不叫人拍手叫绝!
可见,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将真话变为错话,曲折地说出来,往往 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当有人求自己帮忙,但却实在是办不到,此时若直言拒绝,一定会使 对方难堪或伤害对方,那么该怎么办呢?
有一次,林肯在某个报纸编辑大会上发言,指出自己不是一个编辑,所以他出席这次会议, 是很不相称的。为了说明他最好不出席这次会议的理由,他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在森林中遇到了一个骑马的妇女,我停下来让路,可是她也停了下来,目不转 睛地盯着我的面孔看。”
“她说:‘我现在才相信你是我见到过的最丑的人!’”
“我说:‘你大概讲对了,但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她说:‘当然你已生就这副丑相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你还是可以呆在家里不要出来嘛! ’”
大家为林肯幽默的自嘲而哑然失笑。林肯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自嘲来表达自己的拒绝意图。 既没让人难堪,还在愉快的氛围中领悟到林肯的意图。
有时候为了避免直言相告,还可巧妙地寻找借口来为自己解围或是保全他人的面子。
舞会上别人邀你,你内心实在不想跟他跳,可说:“我累了,想休息一下。”既达到谢绝目 的,又不伤别人的自尊心。
别人与你相约同去参加某一活动,但届时你忘记了;或过后生悔,未去赴约。直说出原因, 将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一般情况下,失约的可能原因有身体不 适、家中有事、客人来访等,你可挑选较合情理的一种,作为事后的解释。
为了避免直言,运用各种暗示,以含畜、隐晦的方法地向对方发出某种寓着自己真实想法、 态度的信息,以此来影响对方的心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心意,这也不失为一个妙招。
一次,某乡党委为了加强机关干部管理,在工作考勤等方面作了一系列规定。决定由曾在乡 属企业担任过多年负责人,不久前刚调到机关任传达工作的一位老同志负责考勤登记。这位 老同志认为这项工作易得罪人,不愿意干。说自己过去就是因为办事太认真,得罪了不少人 ,正在吸取“教训”。
听了他的话,乡党委书记委婉地讲了一个故事:某电影导演,为拍部片子四处寻找合适的演 员。一天,发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便通知他准备试镜头。这个人十分高兴,理了发换上新 衣,对着镜子左照右看,总感到自己的两颗“犬牙”式的牙齿不好看,于是到医院把牙齿拔 掉了。后来,当他兴致勃勃地去报到时,导演一见到他就很失望地说:“对不起,你身上最 珍贵的东西,被你自己当缺陷给毁掉了,我们的影片已不再需要你了。”
故事讲完后,这位老同志懂得了“坚持原则,办事认真”正是自己最好的品质,于是他愉快 地接受了任务。
在与人交谈中,慷慨激昂,锋芒外露,固然是一种本事,但细语声声,婉言相告,也是必不 可缺的一种本事。要学会“绕”,正所谓“曲经通幽”,轮船正是善于“绕”,才能避开险 滩暗礁,一帆风顺。
■说话说到点子上
(1)不要被人抓住辫子
日常交往中,经常有自己说的话不小心被别人抓到“小辫”的时候,这不仅会使人误解、给 人造成说话随便不负责任的坏印象,而且有时还会妨碍与他人日后的继续交往,进而影响正 常的人际关系。
有个人要请七位朋友喝酒,等了半天才仅到了六位,主人自言自语道:“该来的不来!”共 中两位客人心想:“我们可能是不该来的。”于是悄悄地离开了。为什么客人溜走呢,这是 因为主人的话给他们抓住了辫子,产生了误解。
在与人交往中切不可虚伪,有的人为了一时的面子或是存心欺骗别人,总心存侥幸,幻想用 伪言来瞒过别人,而结果是被别人抓住小辫,反而给自己带来不利。
《笑林》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某人想拜见县令,问县令周围的人道:“县令最喜欢什么?”
别人告诉他:“县令喜欢读《公羊传》。”
后来,这个人见了县令。县令问他:“你读了什么书?”
他回答说:“只是读了《公羊传》。”
县令就试着问他一下,说:“是谁杀了陈他?”
这个人过了好久才回答说:“我平生实在没有杀过陈他。”
县令一听,知道他什么也不懂,就故意开他的玩笑,说:“你没有杀陈他,请问那是谁杀的 呢?”一下子把这个人吓坏了,拔脚跑了出去。别人问他为什么如此狼狈,他大声地说: “我去见县令,他一见面就问我杀人的事,以后我再也不敢来了,等大赦以后再出来吧!”
说假话的手段不论多高明、假话不论多么堂皇,总会有被人戳穿的时候,而当此时,小辫被 他人握住,你还如何做人呢?所以,说话还应三思而行,切忌骗人反害己。
但话又说回来,人心险恶,说话做事总应留三分,切不可将大实话逢人便统统倒出。时时刻 刻都要小心提防!基本的交谈原则是该说的则直说,不该说的则完全不说,也不以假话骗人 ,总之,以不被别人抓住漏洞,挑出毛病为原则。
(2)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到什么山喝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自古已然。如果你要赞美他人赞到其心坎上, 就必须懂得“射箭要看靶子,讲话要看听众”,因对方的性格、年龄、身份、习惯、知识面 、心理状态等等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话语。
有一位财主家业兴旺,喜得贵子,满心欢喜,亲戚朋友也都皆尽恭维之能事。有人说这孩子 长大能当大官、有人说他将来定能发大财……但其中一位却走到财主面前说:“您的孩子一 定不会死,会长生不老。”听他一番话,财主觉得满头晦气,虽是赞美之话,但一个“死” 字已将其他话语的作用全部抹煞,本来孩子刚出生是件大好的喜事,经他这一说,怎会不让 人心生厌恶呢?
有位妇女想买一瓶美容霜,但又嫌贵,推销员看出了她的犹豫,就说:“这一瓶42元,的确 挺贵的。不过,它能用大半年呢。照这样算的话,您每月只需花7元钱,每天只花两毛多钱 ,既可以美容又可以滋养,看您是个比较会保养的人,买这个准没错,又便宜又上档次,最 重要的是质量好!”女士听了直点头,一边掏钱一边直夸道:“你真会说话。”
这个推销员的成功之处在于,她看出了这个顾客是个讲究节俭但又爱面子的人,于是将价钱 采用时间分解法计算一下,再夸赞一番这位女士的“档次”,于是在又经济又有面子的双重 诱惑下,这位女士自然是乐意买下了。
(3)切忌太过夸张
夸张是为了增强修辞效果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在赞美他人或与他人交谈时,适当地夸张一点 ,有时更能生动而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别人也乐意接受。比如一位热恋中的男子,女 朋友问他是否想念她时,他如果说:“我简直是无时无刻不想着你啊!”虽然女孩子知道这 句话未免夸张,但仍会很高兴的,又比如一个男子娶了个漂亮的妻子,感到心满意足,一次 他有些夸张地赞美妻子说:“亲爱的,自从娶了你,我怎么连看电视的兴趣也没了呢?总觉 得剧中的人都不如你可人。”电视中美女如云,不可能个个都比不上他的妻子,但这位男士 夸张性的赞美却博得了妻子的欢心。
但夸张毕竟带有不真实性,如果夸张太过了,赞美也就变味了,不但达不到使别人 高兴的效果,反而会让人觉得像是在挖苦讽刺。
冯希乐是个很喜欢夸张拍马的人。有一次,他去拜访长林县县令,赞叹道:“仁风所感,猛 兽出境。昨日入县界,见虎狼相随而去。”刚夸过不久,就有村老来报告:“昨夜大虫连食 三人!”长林县令很不高兴地责问冯希乐究竟是怎么回事?冯希乐面红耳赤地回答说:“是必 便道掠食。”冯希乐夸张的不着边际和神乎其神,任何懂道理的人都知道野兽不可能被仁义 教化所感动得逃跑的,其刻意阿谀奉迎的嘴脸让人看了恶心。
(4)去掉无意义的废话
有人喜欢在谈话中,用许多不相干、不必要的套话。例如什么地方都加上一“自然啦”或“ 当然啦”这类的词句;有人喜欢加上太多的“坦白地说”、“你听清楚了吗”;有人喜欢 老说“你说是不是”、“你觉得怎么样”;也有人习惯性地在每一句话的语尾加上一句“我 给你讲讲”等等。
有人喜欢用“那个”来代表一切的形容词:“今天那个了!”“他这个人很那个,是不是?” “我觉得这个事未免有点那个。”
有人特别爱用某一个词来表达许多意思。不管这个词本身有没有那么多含义。
诸如此类的毛病,在与人交谈中都是非常有害的,给人造成一种说话吐罗嗦,没有条理或是故弄玄虚的感觉。平时应该多记 一些词语。生动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或是说话时多动动脑筋,想想法如何表达才能有 更好的效果,从使自己能“说一句,抵十句”。
(5)千万别不懂装懂
肯定与赞美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只有首先自己真正认识, 懂得某物或某事,才能理解其价值和意义。如果不懂装懂或将不懂的东西拿去赞美别人,难 免要在赞美别人时说外行话,反而被人笑话。
有一个年轻人本来不懂诗,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有幸遇到了一位诗人,年轻人趁机恭维道 :“您的诗写得再好不过了,我读了好几遍也没懂。”年轻人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位 诗人的诗写得好,但究竟好在哪里?年轻人就说了外行话,用读不懂来形容,简直是在亵渎 诗人的作品。
赞美别人时说外行话,既不能达到赞美别人的目的,又暴露了自己的无知,很容易被人家嘲 笑。对一个人进行赞美,是对其优点、水平、成绩等的赏识和称赞,因而需要具备一定的知 识水平。
实际上,最聪明的人也不可能样样都懂,样样都通,但为什么有人却老是说外行话,而有的 人却说的让人乐得合不拢嘴呢?这里有几个关键需要把握。
第一,赞美适可而止,不必画蛇添足。
有的赞美本来已经很让对方满意,但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欣赏水平,打肿脸充胖 子,硬充内行,继续夸夸其谈,不懂得见好就收。
第二,赞美可用类比的方法。
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去赞美别人,因为对该事物已深刻理解,能够做到形象的类比,往往能够 收到非常好的赞美效果。
有一位农妇本来对绘画一点都不懂,但她却很会夸奖别人的画。一次,她见到一位画家画的 幅小鸡闹食的画,不由惊叹道:“哎哟!瞧您画出来的这些小鸡,比俺家养的那些鸡还调皮! ”一句话把画家给夸得乐歪了嘴。
第三,作好充分准备
知识是赞美别人的前提条件,在有目的地赞美某人之前,可以先对其作一番了解,再对要 赞美的方面进行一番学习研究,做到在谈话之前就成竹于胸,等要赞美他人时,不就可以拈 来就用,滔滔不绝一番了吗?
■说话的技法
生动形象的基本要求和特征有三条:把抽象的东西变为具体的;把静止的事物变成活动的; 把内在的东西变成外观可见、容易感知的,也就是通过话语描述摹绘事物的特征,使人产生 直观的身临其境的效果。
语言的简洁朴素、生动形象和幽默含蓄等艺术性要求往往是密切相关的。如何追求并达到语 言生动形象,说话富有“色彩味”呢?其主要方法有这样几种:
注意运用修辞比喻、比拟、夸张、指代、排比、递进、对偶、双关、设问 、反语、谐音等 一系列修辞手法,并不仅限于写作上运用。这些手法本来就是从实际生活的口头语中总结出 来的,所以我们在口语表达上也应当巧用修辞。
巧用妙趣横生的俗谚俚语生动的口语常常带些增味的佐料——歇后语、俏 皮话和巧妙的俗 话,此类语言形式,既富有说话所要求达到的特点,又能一针见血、生动形象地说明问题。
巧用富有时代特征的职业术语和绝妙类比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文化的普及、 人际交往的广泛 和信息传播媒介的发达,有许多社会性较强的专业和职业为人们所熟悉,尤其是文艺、体育 、新闻、商业贸易活动等等。在运用口才时,采用一些约定俗成或使用频率较高的新词与惯 用语,也会显得简洁、生动、鲜明。
类比是打比方,它是通过两个事物之间的某种相同的属性来阐明某种道理。
许多复杂的事物、深奥的哲理,如果只是从理论概念上说明,往往较为繁琐,且不易听懂; 如果采用绝妙的类比就会变得生动形象而简明易懂了。
采用这种方法应对场面或说明事理大多会收到幽默含蓄、妙趣横生的效果,使自己的语言富 有魅力。
■注意说话的风度
有些人喜欢抬杠,只要搭上话就针锋相对,无论别人说什么,他没有不加以反驳的。他倒不 是有什么成见,不过你只要说是,他一定要说否;当你说否时,他又说是了。这是很不好的 习惯,会得罪很多人,而且自己觉察不到。
你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人,但你有一点爱和人抬杠的毛病。唯一的改正方法是,养成尊重别人 的习惯。要知道,在日常谈话中,你的意见不一定都是对的,而别人的意见也不一定都是错 的,所以,你不可随时摆出想要教导别人的姿态。你的同事提出一个意见时,你若不能即时 赞同,最低限度也要表示考虑,但不可马上反驳。要是你的朋友和你谈天,你更要注意,太 多的执拗会把一切有趣的对话变得乏味。即使别人真的错了,又不肯接受批评或劝告时,也 别急于紧追不舍,不妨往后退一步,给他一些时间考虑,这样可能更好些。否则,大家都各 执己见,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伤了感情。
许多人因为喜欢固执己见,因此得罪了不少朋友。所以就得出结论:最好别表示不同意 见。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除了极少数愚蠢的、狂妄的人外,几乎每一个人都要更喜欢忠实 的朋友。只要你的办法是对的,向别人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不但不会得罪人,而且有 时还会大受欢迎,给人以“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假如把自己的意见看作是绝对真理,而把别人的意见一概视作愚蠢幼稚、荒诞无稽,就 会伤害别人,而且还会伤得很厉害。
在谈话时,最怕面对的是一个武断的爱走极端的人,认为自己所说的,就是绝对真理,一点 也不能更改或质疑。为了让别人有考虑的余地,你要尽量缓和你的判断,最好能避免使用“ 绝对是这样的”、“全部是这样的”,或“总是这样的”的语句。你可说“有些是这样的” 、“有时候是这样的”,或“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更重要的是,你要尽量避免一种教训 的口气来讲话,也不要用一种非常生硬的声调来说话,以免引起别人不快。
在说话时,别人最怕你是一个沉闷没有反应的人。所以在别人说话时,要随时加以反应,有 时点头,有时微笑,有时赞同。听了别人的妙语警句,不妨表示赞赏。
在说话时,别人最怕你不诚恳、不老实。而在一般交际场所,最容易犯的老毛病就是胡乱恭 维。
在说话时,别人最怕你自高自大,惟我独尊。自以为别人都必须敬佩你,却反而因此失掉了 别人对你的尊敬。
在说话时,别人最怕你模棱两可。有些事情,你可以避而不谈,拒绝表示意见。可是你不能 事无大小,一律不肯明确地表露自己的见解,叫人总弄不明白你究竟是什么意思。
口才是一种表情达意、与人交际的才能。口才的好坏,不只靠“口”去完成,还要靠风度。
■注意说话的条理
说话条理清楚,是从结构上来讲的。平时交谈,说一两句简短的话,谈不上条理清楚。如果 要说的事比较复杂,头绪比较繁多,就需要将话题安排得有条不紊、脉络清晰。要做到这一 点,就要求说话者对所讲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并对要说的事有全局的、周密的安排。一定 要抓住主线,并紧紧围绕主线,安排好次要线索,并注意前后衔接、首尾照应,这样讲起来 自然条理就清楚了。
但有些人常常犯一个毛病,即说话杂乱无章,主要表现在:
1 有的人兴之所至,高谈阔论,说着说着把话题扯到别的地方去了。
2 有的人讲话层次不清,颠三倒四,往往一个问题还没有说完,忽然又节外生枝,岔到别 处去。
3 有的人说话没头没脑,常常中途突然冒出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 脑”。
要解决说话杂乱无章的毛病,办法主要有:
讲话要有一定的中心说话除非按预先拟好的讲稿照念,一般都不可能没有 发挥。特别是即 兴性的发言,言语顺序不那么严谨,有时会插进一些题外话,有时会发现已讲过的某个问题 尚有遗漏要临时补充等等。这样,便容易显得杂乱。但作为一个高明的讲话者,应时刻把中 心记在脑子里,不管怎样插话、补充,不管转了多少个话题,都不偏离话的中心。
日常交谈,话题可能更散,东拉西扯,似乎没有、也不必要有中心。其实,它只不过是没有 大的中心,小的中心也还是有的。
说话要言之有序说话前要认真考虑清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讲。安排顺 序的原则,以听者是否方便以准。
我们平时讲话尽量不要颠倒时间次序。最好从开头一步一步地讲到现在,由远及近,有条不 紊地叙说。千万不要一会儿讲现在,一会儿又倒叙三年前的事情,一会儿又回到现在,一会 儿又补充一件五年前的事情。
说话要有头尾,要懂得尊重听者不要一开口就冒出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使 人听不明白。
长篇大论要多作些归纳多归纳,就可以把许多相类似的意思归纳到少而又 少的大单位,这样便于听众记忆。
为了避免说话杂乱无章,不妨事先拟一个提纲。日常口语表达时,想一想再说,也起到拟提 纲的作用。
通常说话所拟的提纲应具有以下特点:
○集中你准备说什么,即说话的主旨要明确。这一主旨便是左右说话内容 的总的观点或总的主张。
○简洁要避免由于句子过长或层次过于复杂,而减弱了说话的分量。
○连贯开场白、中心和收尾各要说些什么内容,相互之间该如何过渡,开 场白与收尾如何呼应,应该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前后连贯。
○适度这就要求在列提纲时要考虑到,从主客观上、内容和形式上、身份 和情感上、目的和对象上是否合拍。
■注意说话的眼神
在面部表情中,最生动、最复杂、最微妙、也最富有表现力的莫过于眼神了。眼神又称目光 语,是运用眼的神态和神采来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无声语言。
在形态语言中,眼睛最能倾诉感情、沟通心灵。眼神千变万化,表露着人们丰富多彩的内心 世界。
不同的眼神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眼神明澈、坦荡,表明为人正直、心胸宽广;眼神 奕 奕生辉,表明精神焕发、勇于开拓;眼神执著、热情,表明坚定自信、奋发向上;眼神狡黠 、阴险,表明为人虚伪、心地卑劣;眼神飘浮游移,表明为人轻薄、心胸狭窄;眼神晦暗生 涩,表示着屈服命运、不求上进;眼神如蛇蝎蛰伏,表现着邪恶、刁钻……在与人接触时, 正视对方,表明对对方的尊重;斜视对方,表明对对方的蔑视;看的次数多,表明对对方的 好感和重视;看的次数少或不屑一顾,表明对对方的反感和轻视;眼睛眨动的次数多,表示 喜悦和欢快,也表示疑问或生气;眼睛眨动的次数少甚至凝视对方,表示惊奇、恐惧和忧伤 ;如果不敢直视对方,可能是因为害羞,也可能有什么事不愿让对方知道;如果怀有敌意的 双方互相紧盯着,其中一方突然把眼光移向别处,则意味着退缩和胆怯;如果谈判时有一方 不停地转动着眼球,这就要提防他出什么新主意或坏主意;如果是频繁而急速的眨眼,也许 是表示羞愧、内疚,但也可能表明他在撒谎……
俗话说:“诚于表而形于外。”瞬息万变的眼神,正是人们蕴藏于内心深处的丰富、复杂的 思想感情的不自觉的流露。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于眼神,来追踪和揭示人们内心的秘密。
运用眼神的方法有点视法、对视法、虚视法、环视法等,在具体运用时,应根据不同场合、 对象和谈话内容而有所区别,还要根据情境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在说话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眼神,可大大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眼神流露出热情、真 诚的神色,就会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欢迎和尊重,认为你是可信赖的人,从而倾心地对你说 出肺腑之言。
眼神不仅是沟通心灵的桥梁,还是“破译”人们心灵“密码”的最佳测定仪。世界是复杂的 ,人的感情也是复杂的。有的感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用语言难以表达,眼神却可以 明确传达出来。
在与人交谈时,不仅要善于听其言,更要善于观其神,从眼神中窥视他的内心,不应放过对 方一丝疑惑的眼神,掌握他的思想脉络,这样才能取得说话成功。
运用眼神表情达意,具体的要求是:眼神的变化要有一定的目的,要注意眼神注视时间的长 短(一般占全部谈话时间的40%左右)和注视方式;要把握闭目这一特殊眼神的运用(表现为极 度兴奋、极度悲哀和敬慕、怀念等);眼神的运用还要和有声语言及手势、体态语言协调配 合,以求发挥最佳的表达效果。
■注意说话的措辞
在说话时,措辞的简洁和高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措辞吐罗嗦,或粗俗不堪,或者故弄玄虚,不管谈话内容多好 ,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要做到措辞简洁高雅,我们在谈话中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说话要尽量简明扼要说话一般是越简明越好,有些人在叙述一样事情时反 反复复说了很多 ,但还是无法把他的意思表达出来。听者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自始至终不清楚他想说明 什么。如果你有这种毛病,一定要矫正。矫正的最好办法是,在说话之前,先在脑子里作一 个初步的计划,然后再把计划要说的东西讲出来。
用语不要过多重叠在汉语里,有时的确要使用叠句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或 者加强语气。但是,如果滥用叠句,就会显得累赘,削弱了语言的精彩程度。
同样的言词不可用得太频繁一般地说,听者总是希望说者的语言丰富多彩 。我们虽然不必 像某些名人那样,每说一事都要创造一个新词汇,但也应该在许可的范围内尽量使表达多样 化,避免多次重复使用同一词汇。即使是一个非常新奇的词,如果你在几分钟之内把它重复 了好几次或十几次,那么它将丧失新奇感,使人厌倦。
要避免口头禅有些人在交谈中非常习惯说口头禅。诸如“岂有此理”、“ 我认为”、“俨然”、“绝对的”、“没问题”一类的话几乎是脱口而出,不管这些话是否 与所说的内容有关联。这类的口头禅说多了,不仅影响说话的效果,而且还容易被别人当做 笑柄。因此,这类的口头禅应下决心杜绝。
要避免使用粗俗的词常言道:“言语是个人学问品格的衣冠。”一个相貌 堂堂、看上去高贵华丽的人,如果一开口就说出粗俗不堪的话,那么别人对他的敬慕之心马 上就会烟消云散。其实,他们中很多人并非学问品格不好,只是在追求语言的新奇和俏皮的 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染上了这种坏习惯。在交谈中,我们一定要下决心改掉这种坏习惯。试想 一想,在一个陌生人面前,你言语粗俗不堪,对方会怎么想呢?对方不一定会认定这是一个 习惯问题,而可能会认为你是一个修养不足、不可交往的人。
不要滥用术语粗俗的词不可用,太深奥的词如专业术语也不可多用。如果 不是同这方面的学者讨论学术问题而非用不可,那么,过多地使用专业术语,即使你使用得 很恰当,也会给人以故弄玄虚的感觉。
上述只是列举了几个在日常运用中易于为人们觉察到的问题。那些较为隐蔽的问题还有赖于 说话者在实践中揣摩和克服。如果你在说话时能措辞简洁、生动、高雅而又贴切,那么你就 可能会成为一位交际明星、说话好手。
■注意说话的语气
语气是有声语言表达技巧的主要因素,在所有使用有声语言的场合,都离不开语气。
语气是指一句话怎么说,其中不但有遣词造句的问题,并且有怎样表达得准确、生动、鲜明 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某某人口才好”、“某某人出口成章”,这实际上就是说某某人具 有驾驭语言的能力。这种当今社会最值得推崇的能力就包含了驾驭语气的功力。驾驭语气是 十分复杂的技巧。一般地说,达到驾驭的水准,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巧。
掌握语气的特点语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具体的思想感情,另 一方面是具体的声音形式,而这二者又都是以语句为基本单位的。因此,语气的概念又表达 为具体思想感情支配下的语句的声音形式。语音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气表达所必须依 据的支撑物。语音有表意、表情、表态的作用,语气相应也具有表意、表情、表态的作用。
所谓表意语气,就是向对方传递某种信息,如陈述、疑问、祈求、命令、感叹、催促、建议 、商量、呼应等。这种语气词或独立成短句,或用于短句末,或用于整个句子末尾。
所谓表情语气,就是通过自己的说话表示某种感情,如赞叹、惊讶、不满、兴奋、轻松、讽 刺、呵斥、警告等。
所谓表态语气,就是通过自己的说话内容表示某种态度,如肯定、否定、强调、委 婉、和缓等。
改变不良的习惯语势语势是一句话声音的趋向和态势,而一句话无论怎样 复杂,总由句首、句腹、句尾三部分组成。所以,要正确把握句首、句腹、句尾,使三者浑 然一体,又曲折变化;做到句首的起点要参差不一,句腹的流动要起伏不定,句尾的落点要 错落有致,这样才能使语气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正确的运用语势,就会对每一句话的表达从语意上给以具体把握。这种把握是实质性的环节 ,是驾驭语气的基本内容。
因时、因地、因人调整语气有声语言的表达,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考 虑场合、对象、时机等因素。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时机和环境、不同对象的语言交流特点, 灵活恰当地运用语气的多种形式,是驾驭语言的必然要求。
注意说话的场合,是十分必要的。一般说来,场面越大,越要注意适当提高声音,放慢语流 速度,把握语势上扬的幅度,以突出重点。相反,场面越小,越要注意适当降低声音,适当 紧凑词语密度,并把握语势的下降趋向,追求自然。场合不同,应采用不同的语气。
掌握说话的时机也是一种驾驭语气的具体技巧。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时候说,效果往往大 相径庭。抓住时机,运用适当的语气,才会使你的口才产生惊人的效果。
做到语气因人而异是最重要的,语气能够影响听话者情绪和精神状态。语气只有适合听话者 ,才能同向引发。
可以说,一个人内心的潜意识,是说话语气的依据。语气是有声语言的最重要的表达技巧。 掌握了丰富、贴切的语气,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不时对受话人产生效应, 从而赢得交际的成功。
■注意说话的表情
一个很会说话的人,他所用的不仅仅是他的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些人 一开口,别人就静下来听,而另一些人讲话时,听众仍各干各的,甚至打断他的话。这种情 况之所以出现,当然有许多复杂的原因,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有的人懂得使用 表情,使用眼、胸、肩等身体的各个部位来配合他的口吸引听众,而有的人对此却一窍不通 。试想: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只是嘴在动,而身体的其他部位是绝对静止的,他会对听众有 吸引力吗?
其实,从你出现到你开口说话的这段时间里,你都在说话,只是没有用口,而是用身体的其 他部位。你的眼、手、脚等一举一动都能体现出一种表情,而这种表情可吸引听众的注意, 使之产生倾听的愿望;反之,也可以使人不想听你的话,甚至使人对你产生一种厌恶感。
因此,一个会说话的人在开口之前,必须调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向听众传递他张口前的信号 和信息。这是成功的说话所必备的前奏。即使是在说话的过程中,你突然站起来,或者是将 座位向对方移近一些,或者突然做一个不寻常的姿态,只要自然、得体,对你语言的效果也 大有帮助。
许多参加演讲比赛的人都很注意采用以上的办法。他们非常注意练习登台走路的姿态,练习 怎样鞠躬、怎样注视听众,以此来使听众对他们产生兴趣,把注意力集中到他们身上来。他 们的这些动作,一般都成功地为他们的演讲效果铺平了道路。
会说话的人常常使用这种方法来弥补语言的不足,表达难以言状的感情。一种表情、一种姿 势、一声轻叹或长叹,就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起到语言所无法比拟的作用。在抗日 战争时期,有一位相当开朗的将领。一天,一个特殊身份的人向他提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 难以作答的问题:“听说,你正在阴谋叛变,是么?”他听了这句话之后,什么也没说,只 是坦然、爽朗地仰天一笑。他这一笑,体现出了他的堂堂正气,以及不屑于同捕风捉影的人 争辩的风度,反衬出问话者的荒唐。
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只有恰当的表情,才能吸引听众。矫揉造作的表情不仅无助 于吸引对方,增强说话的效果,反而会使人产生厌恶感。
■进行说话的思辩训练
心理学家认为,口头表达是受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制约的。嘴巴的讲和大脑的想存在着相 辅相成、互相作用的依存关系。口才的发挥是藏之于内的无声语言(内部语言)向表之于外的 有声语言(外部语言)的转化过程;人们思考问题必须凭借语言的帮助,思考的内容要通过有 声语言表达出来。否则,谁也不知道你在思考问题,更不明白你思考的是什么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往往心里怎样想,嘴上就怎样说。想与说,思维与表达,相互之间交相传递 ,循环往复,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以此在社会活动中交流思想,交换意见,互通情报 ,传递信息。
由于口才表达的随想随说的特点有别于书面表达,因此特别要求思辩的敏捷和灵活,这就需 要我们加强思辩和口语表达的同步训练。以下就是几种思辩训练的方法:
(一)快速表达
在日常工作、学习和工作中,遇上应对场合,反应灵活、随机应变、对答如流是思维敏捷的 表现。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平时加强快速表达的训练。
限时反应训练在时间上设置一定的紧张度,以激发思维,促成“急中生智 ”。训练时要求练习者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某项内容的构思和表达。
灵感触发练习触发即撞击发动,一触即发。它是由一件事物为触媒,突然 心里一亮,引起某种反应,感悟到某些事理。在文艺、科学活动中,由于有关事物的启发而 突然产生的寓有创造性的思路,称之为灵感。
我们平时可做这样的练习:首先在数张纸条上,分别写上不同的题目,然后再以抽签的方式 ,让参与者每人抽出一张纸条,并立即就纸条上的题目,发表一分钟的即兴演讲。这样做, 一是验证自己是否具有敏捷的思辩能力;二是证实自己是否具有说话能力。
(二)发散表达
为了使口才表达完美、严谨、开阔,就要学会思维连缀、拓展、生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
知识博采练习丰富的知识能开发智力,启迪思维。好口才是用知识的甘露 滋润听众的心田,用知识的钥匙开启听众的心扉。要获取知识全靠平时积累,建立知识宝库 。只要坚持日积月累,便可达到“胸藏丘壑”、“口吐莲花”的境界。
辐射联想练习人的思维是否发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靠测量它的构思发 射量来判断的,看它能否举一反三,源源不断。要想思维发达,就必须进行思维向广度发散 的训练。它能使口才更开阔,更完整,更广泛和更缜密。
练习者可按“字——词——词组——句子——段落——篇章”的发散顺序,写成书面文字, 然后依次通顺流畅地表达出来。
借题反击练习借题反击,是指对方话题中的隐含判断带有侵犯的恶意。此 时,己方可借题发挥,予以反击。
(三)聚敛表达
思维的完美、严谨,除了要“一花引来万花开”,还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用一 句通俗的话说,就是要“撒得开,收得拢”,既具备发散能力,又具备聚敛能力。
(四)延伸表达
口才训练,除了要学会思辩的快速反应、发散表达、聚敛表达外,还应练习思维的延伸表达 。即思考问题朝着纵深方向发展,从简单到复杂、由平面向立体转化,最后达到“柳暗花明 ”的境界。
总之,说话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思辩能力的强弱。要提高说话能力,就必须学会以科学的思 维方法,经常进行思辩和口语表达的同步训练。
口才的思辩,是一种直觉思维过程。这是在高度亢奋的情绪状态下,大跨度地超越思维的逻 辑流程,对问题迅速作出合理的假设、推测与判断。这种机敏的直觉顿悟,也是口才训练的 重要方面。
(五)听语辨析
方法:出示有一定思辩价值的语言材料(当场口述或播放录音),然后进行抢答。回答时语速 过慢或拖泥带水表达不清者要扣分。如(几秒钟内辨析,可根据题目难易而定。):
1 一位幼儿教师指导孩子们画热带鱼。她边画边说:“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冰 雪也融化了,热带鱼妈妈带着鱼宝宝游了过来。这些鱼都在吐水泡,你们看,大大的水泡浮 在水面,越浮越小,多有趣呀!”
2 北京亚运会期间,泰国对科威特的一场足球赛中,泰国队打得勇猛顽强,却光开花不结 果,一直没有破门,但是到终场时,泰国队却以2∶1险胜科威特队,这真叫泰国队喜出望外 了。
3 四个学生上学时拾到一个钱包,同去送交老师,老师问道:“究竟是谁拾到的?”甲说, 是丙拾的;丙说,甲讲得不对;乙说,我没拾钱包;丁说,是甲拾的。这四个学生中有一位 很憨厚,说的是实话。那么,钱包到底是谁拾的?
答案:1 两处说错:冰雪初融热带鱼不会游回;水下压力大,水泡只会越浮越大。2 全场 三个球都是科威特踢进的,有两个球是科威特误踢进自家球门。3 是乙拾到的,丙说了实 话。
(六)看态判意
方法:将10支粉笔请10个人收藏起来,另请2人进来猜。猜的人在任何收藏者面前站定,这 位收藏者必须立即站起来,说一句不承认粉笔在自己这里的话,3分钟一无所获者受罚。
指示:语态流露的大量信息靠直觉思辩去捕捉。但具有社会属性的人能支配或控制语态,让 人造成错觉。“猜粉笔”就是训练对以假乱真的语态的直觉判断力。要注意定向探察、瞬间 流露,尤其是眼神流露的信息。
(七)死里说话
说明:“死里说话”指的是绝路逢生的独创性语智。当然“说话”要有合乎逻辑的论证,并 不是提供诡辩。
方法:出示辨析语题,每个语题包括两个部分,左边为“活”,即合乎常情的说法;右边为 ’死”,即似乎不合情的说法。“静思”片刻后登台说。人人都当评委,认为可以打“优” 的人举手,一人举手为1分,看谁得分高。
如:眼见为实——眼见未必为实;水火不相容——水火可以相容。
提示:说“话”的关键是多角度的审视(如“水火相容”,煤火中洒点水,火反而更旺了), 要对话题作些必要的限制,方可自圆其说,言之成理。
■进行说话的快语训练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拖泥带水的口语习惯,常会使自己陷于被动。生活正在要求我们反应 迅速、应变机敏,不仅能出口成章,而且不时有精言妙语脱口而出。所以,无论从增强口才 能力,还是从时代要求来看,快语训练都十分必要。
那么,什么是“快语训练”呢?人的口语就像一面镜子。快语训练就是锻炼自己迅速地、毫 不走样地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能力。
(一)快速复述
这个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迅速而又准确的复述能力。训练时要“快”字当头,“快”中求准, 在迅速程度上从严要求。
方法:提供一篇包含4~6个表述层次的文章,要求用较快的速度朗读或默读。时间根据材料 的长短而定。读2~3遍后,要求用略快于平时的语速复述。录音后,从内容的掌握和表述的 质量两方面进行评议。
提示:
1 复述是对原材料的一种再创作活动,可以在详细剪裁、结构安排、语体变换上适当加工 。
2 训练宜从易到难,梯次安排:概要复述——细节复述——扩展复述——变式复述。
(二)快速转述
方法:听几段不同内容的讲述录音。录音材料不宜过于简单,应包含几个旨意要点或情节的 转换,让被训练者听后立即作分列式转述。然后,将原录音材料重放,进行评议。
提示:听时要心力专注,以防听错听漏;转述的语流要顺畅。训练时,先提供条理性强、情 节线索清晰的材料;有所提高后,采用散点式表述材料进行训练。
(三)快速讲述
方法:就自己最熟悉的一件事、一个人或一本书(如《听我说说第××届运动会》、《这可 真是一本好书》、《这件事太有趣了》等),稍作准备就站起来面向大家滔滔不绝、口若悬 河地说下去。说足3分钟后,由大家根据录音进行评议。
提示:
1 快速讲述作为训练手段,不只是要说个不停,更重要的是要说得有条理,不重复,不加 口头禅。要求做到“一快三清”,即语速快、主旨清、条理清、口齿清。
2 讲述的内容不要强求新颖。
3 注意讲述的节奏,可以快中有慢、慢中显快,但总体风格仍是一个“快”字。
4 训练初期可预先布置话题,水平有所提高后,再进行当场出示话题的快速讲述训练。
(四)快速口述
方法:这是对“看”的速度进行控制的“看图说话”练习。使用投影机在屏幕上闪现图像, 闪现时间为3~6秒。然后,要求说出所看到和所想到的内容。要求看得准而细,口述得快而 清。
提示:这是将视觉形象快速转换成直观口述能力的训练。从易到难的顺序为:
1 解说式:说清单幅画面的直观内容(包括形态、色彩、方位、环境等)。一般可先用景物 画、宣传画或寓意不深的漫画。
2 描述式:轮廓性的介绍后即转入细节描绘,再现画面的形象神态和情节变化。一般可选 用单幅或多幅故事性绘画。
3 评介式:有述有评,重在揭示画的含义和自己的想法。可选择意蕴深刻的主题或针砭时 弊的漫画。
■进行说话的反馈训练
反馈训练就是要培养敏锐洞察对方的心理反应的能力。人际交流的三要素和两重性,不仅要 求说话应看场合和对象,而且要求在交流的过程中随时随地注意对方或是听众有些什么反应 。对方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群体,都是一面镜子,而且是多棱镜,能从各个角度来反映 说话者的形象和水平。这种根据对方的反应而做出相应反应的心理机制,从信息传播的角度 来讲,就是反馈意识。
口才和交际能力之所以要有反馈意识,不仅因为表达者与接受者是双向交流、直接沟通的关 系,而且因为表达者的自信心和吸引力必须通过反馈的效应才能得以实现。
强化反馈意识包括这样几点:
注意获得并准确判断反馈信息人际交往中,在运用口才时,表达者的意识 中心自然是在自己所要讲的内容和语言的编码心理活动。这就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表达 者一般可以获得反馈信息,但要做到敏锐细致地洞察一切,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我们强调 “注意获得”而不能粗心大意。
人的心理过程具有外显性,可以通过言谈举止和神情表露出来。当然不一定都是毫无遮掩, 十分明显地表露出来。人在某种情况下会掩藏自己的真实心理,控制自己的外部反应,而实 际上又往往不能掩饰得天衣无缝、十分自然,总会通过某些隐秘的话语和体态泄露真情,尤 其是奥妙的体态语言往往会泄露“天机”。这就需要我们细致洞察,认真揣摩,才能获得并 准确判断对方的反馈信息。
要注意研究对方的心理定势说话、演讲和交际之前,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 ,最好了解一下对方的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人们一定的心理状态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 了心理活动的趋势。人的心理定势不同,对同一种信息刺激的反应也不同。一个人说“不 ”的时候,整个身心处于收缩、紧张的状态,往往会一个劲地拒绝他人的意见;而当一个人 说“是”的时候,身心处于松弛、开放的状态,容易接受他人的意见。
对反馈的反馈要机敏而恰当反馈的反馈不是简单地投其所好和照顾情绪, 也不能单凭主观意图去说服对方,而是要从场合和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恰如其分地作出反 应。对方感到疑惑时你要加以说明,解释明白;对方感到沉闷时你要调侃几句,活跃气氛; 对方提出不同意见,你要耐心听取,求同存异;如果听众兴趣很深,情绪高涨,那就要趁热 打铁,淋漓尽致地发挥;如果情况突变,发生意外,搞得你措手不及,陷入窘境,那你就要 随机应变,顺水推舟,来几句幽默,争取听众的理解与支持。
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正是敏锐的反馈意识的具体表现。所谓反馈的反馈一定要恰当准确, 就是要自觉而灵活地利用双向交流的纽带,让自己的言谈举止和对方的反应直接沟通,共同 创造健康活跃的情绪和氛围。
■进行说话的语流训练
口才一般是依靠前后连贯、相对完整的“语言链”来表达思想的。表述能力不强而又缺乏训 练的人,出现吞吞吐吐、言不达意、前后脱节、说半截子话等语流不畅或语流质量不高的现 象,是不足为奇的。语流训练就是为了培养完整、准确的口才表达能力。因此,它包括 储词、炼句和句式等方面的训练。
(一)储词训练
词汇是语流的“细胞”,词汇贫乏是造成语流阻断、语言无味、语无伦次的重要原因之一。 储词训练可使你储备各方面富有表现力的词汇、短语,使语流更准确、更顺畅。
1 “滚雪球”。先提出储词范围,供大家商讨,后举手发言,其他人补充,最后讲评归纳 。通过不断发现、补充新词语,使“雪球”越滚越大。最好准备一个“储词本”随时记录。
2 “堆宝塔”。在出示储词要求后,一个人一次只准说一个词。每一人讲出给1分,第二次 讲出给2分,以此类推。随着后面难度越高,得分越高,循环说词,最后累计积分,评出优 劣。
题例一:
1 请用“ABB”的叠词方式表达欢乐、喜悦。
参考答案:喜洋洋、喜滋滋、兴冲冲、乐悠悠、乐陶陶、乐呵呵、乐滋滋、乐融融、笑嘻嘻 、笑呵呵、笑哈哈、笑吟吟、笑微微、笑盈盈……
2 请讲出带有“步”字的短语。
参考答案:步伐矫健、步履蹒跚、步履维艰、健步如飞……
提示:
1 训练时不准翻字典、看笔记;
2 一口报出,以熟练、吐字准确为佳;
3 经常进行训练,丰富积累,强化记忆。
(二)句式训练
句式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运用多种句式推动语流畅通,增强表达效果的能力。重点训练长短句 的交错和多重复句、插入、倒装等句式的运用以及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句的组合使用。
方法:
1 说——评:即先提出句式要求,由各人准备,然后围绕一个话题互说互听互评。
2 听——议:听一段优秀演讲录音,进行句式的分析研究,指出各种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展开讨论。
题例二:
请用“……不必说……不必说……也不必说……更不必说……单单是……就”这个句型讲述 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处景物。
(三)炼句训练
说话吐罗嗦重复、语言质量不高 的原因,在于说话前没想好,无法凝聚思维语言,言不及意。炼句训练有助于培养简洁利索 的口才表达习惯。
方法:
1 反例评析。主持人故意讲一句或一段不精炼的话,请大家笔录下来,作为句子评析。如 “在写作这篇作文的时候,字数最多不得超过1000字。”这里,“写作”和“作文”、“字 数”和“一千字”、“最多”和“不得超过”,均为不必要的重复。全句21个字,缩短 成10个字就行了:“写这篇作文,最多1000字。”
2 “一句话新闻”。让大家稍作准备,每人站起来,用一两句话说一条新闻。说完后,将 录音重放一遍,先让说的人作句子分析,然后大家从准确与精炼两个方面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