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小心造成口语传播障碍

引言: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过程中,口齿不清、语意不明、认知差异、文化异同等等因素, 都会产生“沟通障碍”,甚至造成笑话、误解、冲突。

■趣谈口语传播障碍

听说有一香港人讲话不易分辨,但因其职务关系,经常必须以国语、英语发表演讲。他的讲 词,句句铿锵有力、震憾人心,使人肃然起敬。有一次许多台下听众突然听到他在演讲时说 “屁股对屁股,肛门对肛门”,后来相互询问之下,才知道他是说“people to people,go vernment to government”;只是口音太重,被误听而成为有趣笑谈。

李登辉在某一次记者会中表示,政党在转型期过程中,自然会产生“言论多元”的现象,就 像“车子转弯时,连Gear(齿轮)也会吱吱叫”。李讲Gear时,是发日语的腔调的,所以很多 人搞不清楚是什么东西;隔天新闻局发布的“总统”讲词,竟是“连‘椅子’也会吱吱叫” 。许多读者一看,车子转弯时,“椅子”还会吱吱叫,那岂不是太危险了吗?可能轮子也会 跑掉。

在人与人之间的口语传播过程中,乡音太重、口齿不清、语意不明、认知差异或文化不同等 等因素,都会产生“传播障碍”,甚至造成误解、冲突或笑话。前一阵子,报载一个年轻人 很喜欢音乐与戏剧表演,有一天,他急着赶到“国家剧院”看话剧演出,就拦了一辆计程车 赶路,司机问他,要去哪里?年轻人说:“去国家妓院,快一点,快来不及了!”司机看他那 么急着赶到国家妓院,就兴致勃勃的问他:“妓院也有国家的哦?是不是公立的比较便宜?在 哪里?我也要去!”

亦有一新婚的“胡小姐”去办理户口手续,承办先生办好之后,将卷本交给她,而为了避免 误拿,所以顺便问一下:“小姐,你姓胡吗?”胡小姐很娇羞地说:“不好意思说啦!”承办 人员问:“怎么会呢?小姐,你是不是姓胡?”那小姐只好红着脸说:“很美满啦!”

原来胡小姐脑袋瓜还记着“星撞地球”节目里的张菲,把“姓胡”听成“幸福”了!

■舌头伤人没商量

“舌者,杀人之利器也。”

“赠人以言,重如珠玉;伤人以言,甚于剑戟。”

恶言相向的“口角与怒骂”是任何人都会的游戏,但却也是一种双方都无法获胜的竞赛。

一位新婚不久的太太娇滴滴的向先生问道:“老公啊,你是不是和我的感觉一样,觉得我们 真是‘相见恨晚’呢?”

“是啊,我的确感到我们真是‘相见恨晚’,恨当初我们初次相见时,为什么是在那么黑暗 的夜里,所以没有把你看清楚!”老公说。

其实,这对夫妻对彼此的感情“虽不满意,但还能接受”,至少太太还会娇滴滴,先生也有 点幽默感,不像我的王姓朋友,结婚不到一年就离婚了。为什么?还不是逞口舌之快,所以 生活中就充满“恶言相向”的战争。

王先生做小生意,赚钱不多,却喜欢买贵重的衣物、家具,王太太就常说:“你以为你是王 永庆啊,也不看看自己一个月赚多少,有什么资格买这么贵的东西?”

“是啊,我是不会赚钱,但还是养得起你这个吃闲饭的!”王先生也不甘示弱。

夫妻偶尔出门逛街,王太太看上一件新款的套装时,先生当着女店员的面说:“这种衣服要 身材高挑的人穿才好看,你又矮又胖,穿起来像穿布袋一样!”呵,王太太一听,气得转身 就自己坐车回家。

最叫王太太愤怒的一次是在百货公司要买化妆品时,自己的老公竟在其他顾客面前对她说: “你长这样子,用再好的化妆品也没用!”王太太忍着心中的“耻辱”与“悲愤”,回到家 终于爆发了!

“我命贱,我命苦,婚前一大堆男人追我,我瞎了眼才会嫁给你,哇……”王太太气得哭起 来。

“我才倒霉呢,娶个不会下蛋的老母鸡,每天没工作在家闲着,只会吃闲饭!”

“不会生?搞不好是你自己有问题也不一定!”王太太越说越气,“对啦,我是不生啦,不然 万一生个小孩长得像你这副‘猪样子’的德性,我不呕死才怪?”

突然之间,王先生威武有力的巴掌像一阵旋风一样掴了过去,把太太一巴掌打倒在沙发上, 并盛怒地说:“婚前看你伶牙俐齿,没想到婚后你说话竟然是这么尖酸刻薄,我看你是不想 活了!”陆战队出身的王先生又顺脚踢她两下,未料王太太也抓住他的小腿,狠狠地咬他一 口。

不久,两人协议离婚。王太太感叹说:“原来以为他结实的臂膀,厚厚的胸膛,是我终身的 依靠,没想到两人气起来口不择言,他就拳打脚踢,一手抓,一手揍,打起来好痛哦!嫁人 最好不要嫁给太壮的男人!”

王先生也回忆道:“唉,娶妻娶德,婚前要擦亮眼,聪明些,不要娶个说话尖酸刻薄,时时 带刺来戳你的女人,否则你就倒一辈子楣!”

孙子说:“赠人以言,重如珠玉:伤人以言,甚于剑戟。”西方亦有谚语:“舌者,杀人之 利器也。”

许多人都很会“争辩”,甚至在言语中用狠毒的话把对方刺得“遍体鳞伤”;然而,恶言相 向的“口角与怒骂”是任何人都会的游戏,却也是一种双方都“无法获胜”的竞赛。若有人 能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也只是一场“假胜利”,因为你无法赢得对方的好感,甚至将 失去原有的情谊。

■重话万万说不得

您被耻笑过吗?

您被辱骂过吗?

您被全盘否定过吗?

其实,每个人都期待从他人的语言中获得肯定与赞美,增加“自我价值”与“自我尊严”。

小慧是我的好朋友,漂亮大方又有人缘,结婚当天贺客满堂,众人认为新郎新娘两人“郎才 女貌”,真是天作之合,一定可以永浴爱河,白头偕老,而小慧也非常高兴,找到了如意郎 君。在婚礼进行时,小慧透过头纱,偷偷地斜瞄了一下帅俊体贴的老公,不禁感到欣喜与满 足,心想不久就将展开人生的新旅程。

不料,婚后一个月,小慧开始觉得生活上不尽如意,也不若婚前想像那么如公主般美好。她 过去习惯在上厕后,将卫生纸丢入马桶旁的小垃圾桶,可是老公却坚持可以丢进马桶内冲掉 。两人竟会为了这个小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吵了一个半小时。最让小慧生气的是,每当两人 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时,老公总是大男子主义地说:“说你错了,你还不承认!?”小慧一肚 子气,委屈地跑回娘家住了两天。

虽然小慧觉得老公很健谈,有时说话也带幽默,但是有时却也令她感到很不是滋味。譬如, 有一次,老公竟在朋友到家里来聊天时说自己老婆:“别的情侣、夫妻是彼此看对眼,我呀 ,我是看走眼了!”小慧听了,气得白他一眼,一个人走进厨房生闷气。

尽管事后老公解释说,那些话只是在朋友面前“开开玩笑”而已,但小慧总是觉得很不舒服 ,为什么每次都是以“否定别人”来开玩笑?而在家里老是一副“只有他是对的”的样子, 动不动就说“你看你,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哎呀,你们女人不会懂的啦! ”

人呀,最怕莫名其妙地被人家“否定”。您看这句话——“说你错了,你还不承认”,这不 仅是“否定”,还是“双重否定”呢!难怪听者会怒气冲天、恨意满胆。不过这还算好,另 外还有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三重否定”——“说你错了,你还不承认,你给我闭嘴!”如果 再加上一句“你去死啦!”那就变成“四重否定”了;还有人再上一句:“你去死啦,死了 也没有人帮你哭!”您看,这不是又变成“五重否定”了吗?

心理学大师马斯洛认为,“受人尊重”与“生理”、“安全感”、“爱与被爱”、“自我实 现”等,是人的五种“基本需求”;每个人都需要从他人的语言认同、肯定、赞美中,来增 加“自我价值”与“自我尊严”。如果常在言谈中“否定对手”,则会令对方难堪、生气, 甚至产生言语和肢体上冲突。

其实,有些玩笑语的确是脱口而出,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玩笑式的“否定”说多 了,也会叫人听了很不是滋味。尤其是“双重否定”、“三重否定”,真是抹杀对方的基本 自尊,引起他人不悦。

我还有一个高中同学,有一天和太太吵架后,一气之下住到宾馆去。后来沉思反省后觉得有 些理亏,就打个电话给太太:

“老婆啊,今天晚上做什么菜等我啊?”

“我啊,我做毒药等你!”

“噢,这样哦,那你做一份自己吃就好了,我不回来了!”

呵,真是有够“毒”的!

■让别人有说话的机会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话多的人不一定有智慧,且往往可能是刚好相反。所以 ,在人际沟通中,若能适时“制造别人讲话的机会”,则必定更受欢迎。

怀着一颗兴奋的心,小张与同事们一起组团到外地做业务考察。一路上,不管是搭飞机或小 巴士,总是听到其公司的王副经理不断地大谈阔论,吱吱喳喳地讲个不停。许多团员私底 下都相视而笑,无奈地摇头说:“这次碰上王副经理,完了,真够惨!”到了北京,拜会有 关单位时,轮到王副经理做简报,只见他站在大众面前却脸红脖子粗,结结巴巴,讲不出像 样的业务简报。

小张也曾与一公关公司女性总经理洽谈业务。这女总经理长得蛮漂亮,业务亦是做得响当当 的,经常是海峡两岸跑,可是当她话匣子一打开,就滔滔不绝,如黄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拾 。小张虽亦是业务口才高手,但想插几句话,却始终苦无机会。这位女总经理兴致高昂地叙 述她两岸的公关事业是如何蓬勃,小张则两手在餐桌上玩弄着吸管,心中觉得十分无趣。三 十分钟后,小张终于鼓起勇气以这女总经理说:“对不起,待会儿我还有事,我先走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强调少说话的名言,如“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言多必失”、“ 丧家亡身,言语占八分”、“危莫危于多言”等等,但是许多人仍然有“话多”的毛病;出 国旅行、婚丧喜庆、办公室内……都有“话多之士”,喧嚣吵杂,令人厌恶。

语言学家拉克夫曾指出简单的三原则,使人们的说话更“文雅”——

“不要咄咄逼人”、

“让别人也有说话机会”、

“让人觉得友善。”

话多的人,常求发言而后快,不考虑听者的感受,也不让他人有讲话的机会,所以容易“招 怨”。其实,话讲得最多者,多半是讲自己的私事,或东家长西家短,易滋生事端;甚至不 少人因话讲得太多,长了“声带结”,还到处求医呢!

话多的人不一定智慧多,而事实上往往可能相反,所以俗语说:“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 话好。”在人际沟通中,让别人也有讲话的机会。虽然说来容易,但人们却常常只顾自己而 疏忽他人。在古人“思然后言,人不厌其言”的名训之外,若能适时“制造别人讲话的机会 ”,则一定更受欢迎。

■好心不得好报

人与人交往或沟通时,常不自觉地存着“交换理论”与“互惠规范”的沟通心理。但因对方 的“回馈”态度如何难以预期,所以往往造成所谓的“热脸贴在冷屁股”与“好心给雷亲” (台语)等窘况。

台湾日立公司董事长许明传被歹徒绑架,勒赎二千二百万元,警方动员海陆空警力追捕,终 于将主嫌犯周伟成等三人逮捕。当许明传被警员解开丝袜与胶布后,看到太太与女儿,三人 当即 激动地抱头痛哭。随后一个戴手铐、始终低头的男子突然下跪,许明传定神一看,凶嫌竟是 他视为“义子”的周伟成,心中的愤怒顿时猛起,亦失望达到极点。

为什么许明传的反应会如此愤怒和伤心呢?因为许明传没有儿子,所以将做古董生意、有十 年交情的周伟成视为义子,并常邀请周伟成到家中做客或借钱给他。以“交换理论”(Excha nge Theory)来说,许明传所获得的“报酬”,不符合他原先的“预期”,甚至变成负面的 “意外惩罚”,所以心中的愤怒与失望可想而知。

“交换理论”强调,人们常根据其经验或期望订一个标准,假如个人付出后的“回馈”合乎 或超过他原先的“预期”,则他会觉得有价值而继续付出;相反的,若回馈不能达到预期目 标,甚至成为伤害他的处罚,则预期与回馈之间的“落差”太大,就会觉得付出很不值得, 有些人甚至会表现出“暴怒”或“攻击”的行为。

基本上,人与人交往或沟通时,心里常不知不觉地存着“互惠规范”,期盼获得“公平”且 “礼尚往来”的回应,否则就可能发生言语上的冲突。我曾在公车看到一幕:一位老先生辛 苦地挤到车子座位最后面,帮老太太找到了一个空位,并兴奋地叫老太太过来坐,没想到老 太太冷冷地回他一句:“那排椅子硬梆梆,又那么颠,叫我怎么坐?”于是先生不再跟她讲 话,气氛僵住了。这真是所谓的“热脸贴在冷屁股”、“好心给雷亲”(台语)。

谈到“交换”与“互惠”的沟通心理,就让我想起过去悲惨的送花经验。第一次,送花给一 个女孩,她说:“我们家又没花瓶,我也不会插!”第二次送一束含苞玫瑰给另一女孩,她 皱眉说:“这些花怎么都这么小?”又有一天晚上,我捧一束花到医院探望一个漂亮的女孩 (我把她当成女朋友),可是她一看到花就说:“我们生物老师说,植物在晚上会吐一氧化碳 ,对病人不好!”我听了很是生气,什么“植物在晚上会吐一氧化碳,对病人不好”,人家 看病不都是送花?于是十分钟后我携花告辞,在医院门口,很生气地将这束花与伤心,一起 丢入垃圾桶。

■“我是一个小孬种”

有一个妈妈在报上写道,她念幼稚园的儿子放学回家,就开始一个人在客厅里唱歌:

“我是一个小孬种!我是一个小孬种!”

妈妈一听,非常惊讶地责问小儿子:“你在唱什么‘小孬种’啊?是谁教你的?”

“老师啊!是老师教的啊!”小儿子很高兴地回答,又开始重复地边跳边唱:“我是一个小孬 种……”

后来,妈妈耐着性子,听小儿子把儿歌唱完,才听清楚,原来老师教的是……

“我是一个小闹钟!我是一个小闹钟……”

由此可见,我们常不仔细倾听,而误会了他人,是不是?

另外,探视当兵男友是许多女孩有过的经验,这种经验的确十分甜美,教人难以忘怀;尤其 是在期待会客室的那种心情和滋味,直到看见男友穿着一袭军服、皮肤黝黑地在眼前出现, 真是令人感到十分兴奋和激动。

有一个少女到部队里,探视她心爱的男友。到了会客室里,值班士兵要求她填写“会客记录 簿”。少女接过记录簿,小心地一项一项填写。后来,这少女面带羞涩、红着脸询问士兵:

“请问,‘与被访人之关系’这一栏,可不可以不要填?”

“抱歉,小姐,按照规定,每一栏都要照实填写清楚!”士兵正经地回答。

后来,这少女慢吞吞、又很尴尬地,在“关系栏”上了两个字——

“一次”。

有一位公司经理患有严重的胃病,所以依照医生嘱咐,每天午后两点,都必须定时喝一杯牛 奶。而冲泡牛奶的琐事,经理就交待年轻漂亮、风姿绰约、身材丰腴的女秘书代劳。

但是,秘书嘛,工作繁多、杂事一堆,可能会把事情忘记,所以女秘书就在她自己办公桌的 玻璃垫下,压着一张备忘字条,上面写着:

“经理两点要吃奶!”

知名幽默作家周腓力曾说:“对于我和大多数幽默作家来说,幽默绝不是先天的禀赋,而是 后天的训练……所以幽默是一个方法的问题。”

的确,幽默除了天生之外,也是可以学习的。因此,我们必须随时收集幽默笑话,并培养记 忆力,以便在适当时机,展现幽默机智。

的确,幽默了除了天生之外,也是可以学习的。因此,我们必须随时收集幽默笑话,并培养 记忆力,以便在适当时机,展现幽默机智。

从今天起,每天看报纸时,记得右手拿一只红笔,将幽默、有趣的文章内容打勾、剪贴,并 加以分类、归档。同时,也可以将同一主题的笑话串联一起,成为很有条理的一长串笑话, 这样常会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毕竟很少人有这种功力,能把同一主题的笑语,串接得那么 有系统、条理分明。

将幽默笑话归类的另一好处,是容易记忆,使自己不致东记一则、西抓一把、杂乱无章。

■说话要考虑到别人的心情

有一个蜜饯工厂老板的小儿子,到工厂去玩,女工看到可爱的小男孩,就顺手拿了三颗蜜饯 给他吃。不料,却被老板看到,老板气急败坏地跑了过来,很生气地打了儿子一巴掌,说: “死囝仔,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要吃蜜饯,只能吃我们家里妈妈亲手做的,你怎么这么不听 话!”

只见小儿子眼泪滴了下来,他哪里知道,爸爸工厂里做的蜜饯,自己人不能吃,因为会添加 什么色素、防腐剂,或不够卫生……

当老板,要使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必须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经营哲学,才能在同行中,立于 不败之地;而这样的经营哲学,是依照自己吃过的亏,以及前辈告诫的教训,逐渐累积而成 。

一位刚从医学院毕业、服完兵役的年轻医师,在他父母亲前往欧洲旅行时,替父亲看管家中 的诊所,也代为行医。

这医师的父亲人缘不错,所以病人总是一个个上门,生意应接不暇。

当父亲外出回来以后,问他儿子:“我不在时,医院里有没有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

“都还好啦!一切都很顺利!”儿子医师随后得意地告诉父亲:“哦,对了!有一个比较特殊 的是,我把你一个患了十年胃病的病患,一次就给他医好了!怎么样,我的医术不错吧?”

父亲一听,满脸不高兴地说:“你觉得自己的医术很棒,是不是?你以为你读七年医学院的 学费是怎么来的?”

也有一个修理钟表的学徒,和师父学修表已经有五年了,他天天修理好几个大大小小的钟表 ,修得又快、又准,技术很不错,可是,他师父就是不让他出师。

有一天,这学徒就向师父抱怨:“师父啊,比我晚来的师弟们,都一个个出师、到外面去开 业了,而我已经跟您学了五年,怎么还不能出师呢?到底我还要学多久啊?”

师父看了看徒弟,叹了一口气说:“你还要继续学呀!等你学会修好顾客指定要修的地方, 又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弄松其他小零件,你就可以出师、自己开业了!”

的确,当老板、当师父,都要有一套不为人知的招数和伎俩,否则怎么和别人竞争?怎么存 活?

可是,为什么人会这么自私呢?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道德”可分为“自律 性道德”(autonomous morality)和“他律性道德”(heteronomous morality)。一个人只 要不违反法律,“卖些稍微肮脏的蜜饯”、“故意不立刻医好病人”或“偷偷地弄松手表中 的小零件”,都没人知道,也不会被处以重罚,所以,只要能赚钱就可以——这就是“他律 性道德”,比较自我中心主义,并着重现实价值。

相反地,“自律性道德”就有比较高标准的自我要求,例如,对客户必须绝对诚实,不能唯 利是图,一定要童叟无欺。

以前,北京有一家餐馆,以专门卖兔肉驰名,客人们都慕名而来,等着吃香喷喷的兔肉。

有一天,一桌客人叫了一大盘兔肉,大家都争相抢食、大快朵颐。可是其中一个对兔肉颇有 研究的客人,吃了几口后,觉得这个兔肉的味道不太对劲,就把餐厅老板叫了过来,请教他 :“请问,这是兔子肉吗?”

“是的,这是咱们这儿地道的兔子肉。”老板客气地说。

“可是,怎么吃起来,味道有点酸酸的,好像是马肉的味道?”客人质疑。

“嗯……这个嘛……先生,不瞒您说,最近兔肉缺货,所以是羼加了一点马肉没错!”老板 笑着回答。

“加了一点?”客人又吃了一口,皱着脸说:“我看,恐怕不只‘一点’吧!味道差很多呢! ”

“对不起,是羼加了一些,先生!”老板不好意思地说。

“那到底是加了多少马肉呢?”

“一半一半啦!大概是一匹马,配上一只兔子啦!”老板说。

从小,我们就听到“奸商”这个名词,老师也说过“无奸不成商”,所以大家对于商人,都 有不太好的刻板印象;例如,哄抬物价、以假乱真、标价不实等等。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 商人都是奸商或没良心,我们不能以偏概全;真正忠厚老实、正派经营、有良心、有“自律 性道德”的商人,也是大有人在。

早期,美国西部旷野中,经常是一望无际,难得看到村落和商店。

有一个旅客,开了一辆破车,终于找到一个小城;他真是口渴难耐,就向小商店买了一大杯 牛奶,一下子就咕噜咕噜喝完了!但他觉得还不够,又向老板买一大杯。

“没有了!没牛奶了!”老板摇摇头说。

这旅客觉得很扫兴,就自言自语说:“怎么没牛奶了呢?喝得还不过瘾哪!”

商店老板听到客人抱怨,自己的嘴巴也就嘀咕了起来,好像在骂人似的。

“老板,你在骂谁啊?”客人不解地问。

“骂谁?我在骂我的女店员啦!”老板很气愤地说,“我刚刚才出去买一下东西,她也不晓得 死到哪里去了,害得野狗跑进来,把一大桶鲜奶都快喝得精光了!要不是我早一步回来,恐 怕你连一杯牛奶都喝不到!”

人是自私的,总会有私欲,但却不能不道德。

所以,俄国作家克雷洛夫说:“不要把痰吐在井里,哪天你口渴的时候,也要到井边来喝水 的。”

正因人的自私、不道德和贪欲,才使社会更加功利、贪婪,而有类似出售病死猪肉给人吃的 情况。

英国文学家约翰·班扬曾在《天路历程》一书中,幽默地比喻道:

“母猪长得越肥,就越喜欢在泥沼里打滚;

公牛长得越肥,就越勇敢地朝屠夫走去;

贪婪的人越健壮,就越倾向于邪恶。”

■幽默和刻薄同在

有一个精神即将崩溃的先生,在报上刊登一则广告,上面写着:

“警告逃妻:

见报后请速回,请赶快把你妈妈一起带走!”

另有一位“贤妻”,很知道“自省”,也希望多体谅先生,所以就温柔地告诉丈夫:“老公 啊!以后我们都要相互尊重,不能再吵吵闹闹;你不能再动不动就打我,而我也会改掉骂人 的毛病,好不好?”

“好吧,我们就一言为定,重修旧好!但是,如果你还敢骂我的话,我就把你揍扁!”老公说 。

“混蛋!你这不要脸的臭男人,竟然还想要打我!”这位“贤妻”语调突升八度地说道。

男人在家中,面对的不仅是太太,有时女儿的问题也是非常棘手,假如处理不好,也可能闹 出家庭革命,或离家出走。而有些女儿只知道天天打扮得漂漂亮亮、花枝招展,却不知道父 亲赚钱十分辛苦,真是令父亲伤透脑筋。

有一位女孩,常嫌自己身材不好、不够丰满,所以就向父亲伸手要钱,想到整形医生那儿去 隆乳。

“你知道,家里最近经济情况不好,为什么一定要这个时候去呢?”为人父者有点为难,可 是面对女儿的要求,又不忍心一口回绝,就说,“那隆一次要花多少钱啊?”

“大概要三四万吧!”女儿腼腆地小声说。

父亲想一想,犹豫一下,然后告诉女儿:“这样子好不好,家里的钱不太够,你就去告诉医 生,说‘先隆一个’好不好?”

除了女儿的问题之外,儿子当然有时也是令父亲头疼的问题。假如家教不好的话,长大后为 非做歹、无恶不做的,儿子的比例绝对是超过女儿。

有一位父亲,感慨地对他国小五年级的儿子说:“阿忠啊,你每天只知道玩,不写作业,你 知道吗,克林顿在像你这么大时,都已经是全校最优秀的学生了!”

“是啊,我知道啊!”儿子说,“不过,克林顿在你这个年纪时,也早就当上总统了!”

幽默可以使人放松心情,以愉快开朗的心,去应付复杂的人生。

欢笑可以使人精神畅快,以正面的角度,去面对生活周遭的问题。

但是,讲述幽默笑话时,也必须注意到时机、场合和听众,因为不是所有幽默笑话,都适合 在各种场合讲给所有人听。

例如,本篇中,“隆乳,先隆一个”的故事,在面对一群女性的听众时,可能就得避谈;或 面对一位身材不佳的女孩,就不必硬说,免得尴尬。

因为,幽默与刻薄,常常因听者的心情与立场不同,而有不同反应。

幽默,可以使人欢笑,但若使用不当,也会使人不悦。

因此,一个“幽默高手”在讲述笑话时,应顾及听者的心情与尊严,避免过度的讥笑与嘲谑 ;否则自以为幽默的笑话,一不小心,擦枪走火,反而会冒犯他人,得不偿失。所以,西方 哲人说:“幽默是用来逗人发笑,而不是用来刺伤人心的!”

■听不清楚与讲不清楚

小史的身体一向不太好,有点瘦弱,也常精神不振,自然地,也就影响他的性生活。为了改 善自己的健康,小史就去找医生。

“我看你也没有什么大毛病,只是缺少运动罢了!”医生检查完后,告诉小史,“这样子好 了,你每天练习跑步,每天跑十公里,我相信你的身体就会变得像‘一尾活龙’一样壮,也 能促进性爱生活!”

“真的哦?!”小史有点不敢相信。

过了两个星期,小史打电话告诉医生说,他每天都遵照指示,跑步十公里。

“怎么样?有效吗?身体变好了吗?”医生问。

“不知道!”小史回答说,“我现在已经快跑到台中了,离开家已经一百六七十公里了。”

有一位旅客,晚上住在火车站附近的旅馆里。

一早醒来,发现睡得太迟了,赶快整理行李,赶搭火车。可是在一楼大厅归还钥匙时,突然 想起:吹风机、刮胡刀和手表,可能都还放在房间浴室内,忘了拿!

于是,他立刻告诉男服务生:“快,你帮我跑到五○八房间,看看我的吹风机、刮胡刀和手 表,是不是都还放在浴室里。快,离火车发车时间只剩下五分钟了!”

男服务生一听,来不及等电梯了,马上从楼梯冲上五楼。过了三分钟后,男服务生气喘如狗 地空手跑回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先生,你说对了,吹风机、刮胡刀和手表,都还放在浴室里,没错!”

有些人太憨直了,不知临事变通,而缺少应变力和判断力,只是守本分地一个命令、一 个动作,叫人听了哭笑不得。

“应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指出,人在面对新的事物、环境、资讯或沟通对象时, 必须拥有应变能力,并具备较高的伸缩性和适应力,才能获致有效的沟通。

如果应变能力差,不懂得看人脸色、不懂他人的话中话,或是不清楚别人真正的讯息涵意, 就可能造成“含混不清的沟通”(equivocal communication)。

一般来说,大人的思维系统比较复杂,也需要较强的应变能力;而小孩子的想法与思维却很 简单,有时候更是憨直得可爱、有趣。

有一个父亲带小儿子去吃披萨,但现做披萨总是要等十多分钟。等到热腾腾的披萨端出来后 ,女店员问小儿子:

“小弟弟,你的披萨要切成四片还是八片?”

小儿子想了想,一副聪明模样地说:“我想切成四片好了,我吃不下八片那多么!”

谈到这里,就让我想起,以前听老师说过一个故事:

一个医学院的老教授,带着一群医学院的新生,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老教授左手拿出一个透 明杯子,里面装着八分满的浅黄色液体。

“大家看清楚哦,这是一杯尿液!我们要当医生的人,最重要的是要胆大心细,不能粗 心大意,也不能心存害怕!”老教授面对所有学生说,“现在大家要跟着我的动作做, 也就是用手指伸入尿液杯子里,然后再把手指放在嘴巴里舔一舔!”

同学们被老教授的要求吓住了,都互相看来看去,不知怎么办。怎么第一次上课,就碰上这 种怪里怪气的教授?

此时,只见老教授以身作则,将右手手指伸进尿液杯子里,还特别搅一搅,然后拿出来,再 伸进嘴巴里舔了一下!

同学们睁着大眼,看着老教授都已经亲自“舔了尿液”,那学生还有什么话讲?于是,每个 同学也都按照老教授的话,用手指伸入尿液,再用舌头舔一下。

全部同学都确实做完后,老教授笑着说:

“你们这些笨学生,我叫大家要‘胆大心细’,怎么大家都没有细心观察?难道你们没看到 ,我用右手的食指伸入尿液中,但是用中指伸进嘴巴舔一下,而不是真的舔‘食指’呀!”

是的,人必须“细心观察”、“懂得变通”,不能人家怎么说,就一成不变地盲目服从。所 以,必须听清楚别人的话中话,看清楚别人的动作,再了解自己做的是否合宜。因此有人说 :

“悲观的人,一直埋怨风向;

乐观的人,一直期待风向;

只有细心、积极的人,不断地调整风帆!”

■别让负面印象吓跑对方

在面对自己喜欢或重要的人物时,我们会借助穿着、打扮、说话语调、态度……做“印象整 饰”,以获得别人的好评与肯定。但若不喜欢对方,也可能以“负面印象整饰”策略,来吓 退对方。

我们再以日立公司董事长许明传遭歹徒绑架为例。当时许明传被绑,双眼被蒙住,手脚也被 丝袜捆绑,每天只吃两片面包,所以三天后,当他被警方救出,出现于“午间电视新闻”时 ,蓬头散发、胡子未刮、满脸憔悴,并有恍如隔世的激动。

但是,许明传在返家休息、梳整打扮后,西装笔挺、神采奕奕地于“晚间新闻”中重新出现 。在养乐多董事长陈重光的陪伴下,许明传面带微笑地接受记者访问,表示人间亲情的可贵 不是金钱可以换取的。

许明传身着西装领带,满面笑容地谈话,乃是一种“印象整饰”(Impression Management) ,用来改变观众对他原先未整乱发、憔悴无力的印象。在人际交往中,“印象整饰”不时地 在你我的言行中出现,因我们经常选择最利己的言辞、表情、动作或服装,以导引他人对我 们有良好的印象。例如,为使初次见面的朋友有好感,出门前特别梳妆打扮,并在谈话中, 表现出十分淑女或绅士的模样。有人为了获得上司欣赏,谈吐中不断逢迎恭维、顺服谦虚。 或是大大地自我展现一番,这些都是“印象整饰”。

“印象整饰”理论的要义是强调“适时、适度的表现适当的我”,其方式可以是“语言”和 “非语言”的。不过,由于人的性格不同,“印象整饰”技巧好的人会善于“控制”自己的 情绪和言行举止,以获得别人的好评与肯定。换言之,人们常利用“印象整饰”,来建立彼 此的认同与情谊。

事实上,“印象整饰”并非只有一套或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对他人的“好恶”而调整。譬如 ,一女孩相亲前打扮得漂漂亮亮,并努力“克制”自己成为“娇羞可爱”的样子;但当她见 到男生时,发现他不是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就以另外一种猛吃、不说话的“负面印象整饰” 策略,来吓退对方,使男生吓得打退堂鼓。

我第一次相亲前告诉小李,如果我不满意女方,会借故在用餐时出来打电话,请小李用“呼 叫器”call我,让我有借口说我有急事,必须提早离开。见面相亲时,我兴奋满意地用餐, 没想到那小姐的“大哥大”响了,只听她说:“什么?真的啊?好,我马上过来!”

于是,她说,她有很紧急的事要先走。餐桌前,只有我不知该如何形容的惊愕与茫然!

■耻笑讥讽来不得

您知道吗?一家三口灭门血案,竟是因为凶手受不了被他人耻笑、讥讽,而大开杀机。古人 说:“丧家亡身,言语占八分”,似有其道理。

台北县土城萧崇烈一家三口灭门血案,在警方锲而不舍的查缉后,已宣告侦破。凶嫌邓笑文 被捕后,坦承因受经营堆高机生意的萧崇烈“讥讽”而萌生杀机,并在行凶后担心事情败露 ,而再杀其妻女灭口。

邓笑文表示:两个月前,死者萧崇烈用话刺激他、耻笑他,并用手指指他胸前,笑他“没什 么 用”,开堆高机那么久了,仍然是“给人请(聘雇)”,不像他自己开堆高机没多久就当了老 板。对这样的“讥讽”,邓笑文即怀恨在心,后来萧某只要与他碰面,就不断嘲笑他,以致 使他萌生杀人泄恨之心。

据警方表示,凶嫌邓笑文心智健全,但因受到对方不断的讥讽和嘲笑而杀人,这成为历年来 灭门血案的特殊案例,颇值得社会大众警惕。

古人早有明训:“言语伤人,胜于刀枪。”许多人常以“嘲弄”他人为乐子,也有部分综艺 节目的主持人,戏称未能在比赛中过关的来宾“笨”,或嘲笑比赛者的长相“丑”。有些虽 然是属玩笑性质,但总让人觉得不妥,毕竟“尖酸刻薄”、“有失厚道”的言事批评,会使 听者产生不悦;严重得,正如灭门血案的被害人一般,遭到杀身之祸,后悔莫及。因此,古 人说:“丧家亡身,言语占八分”,似有其道理,真是叫人不得不谨慎。

其实,言辞起冲突而萌生杀机的情况,不只是咱们这里会发生,其他民族亦有所闻。法国巴 黎有一名“美食专栏作家”,经常在文章中特别赞誉某家餐厅,或严辞批评某些餐厅的菜肴 。有一次,此专栏作家在专栏中对一餐厅的菜色做“像猪食”的评语,以致激怒了餐厅老板 。该老板事后特别再请此美食专栏作家去试吃“精致美味的佳肴”,不料美食专家吃完后脸 色 大变,晕倒在地,送到医院时气绝死去。餐厅老板被警方逮捕收押后,坦承“设毒宴”下毒 ,他说:“批评我们的美食像猪食的人都该死!”

这真是叫人瞠目结舌,“专栏作家”们下笔时可得小心点,就像你说话一样,若言词过于尖 酸薄,批评太过份,可能也会“惹祸上身”。

事实上,不管是男人或女人都一样,只要被一些不中听的话激怒,都可能会因情绪状态失控 ,而口出狂言,大打出手,最后鼻青脸肿。宜兰县头城镇有两家相邻的家具行,因同行竞争 而相忌,又因轿车被刮痕而引起言语冲突,于是两家除了动口怒骂、动手狠捶互殴外,又用 口“互咬”。结果,四十一岁的林先生鼻子被咬落于地,他忍着疼痛拾起半截鼻子,赶至罗 东博爱医院求救缝合,另一方是五十三岁的许先生,也在“口齿互咬大战”中,下巴被咬下 一块肉,鲜血溅满脸孔和家具,也痛苦万分地赶赴医院缝了十多针。

看了上述因说话而遭到杀身之祸、或打得鼻青脸肿、咬掉下巴的实例,似乎叫人觉得不可思 议,或有些好笑,不过,也让人再次想起“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的万世警训。

■阻止流言流行

口语传播学家指出,人常常把获得有限的讯息尽量“拼凑”起来,因此“谣言”就有了相当 的空间。有些谣言一生即灭,有些谣言则一直流传,越传越盛。我们必须学习成为有判断力 的“智者”以避免“口舌”带来负面的杀伤力。

前几天接到一个自称是“张太太”的电话,恳请我抽空和她见一面。问她有什么事,她说电 话中不方便讲,希望能见面谈。我满头雾水,但却对她电话中诚恳、急切、不断拜托的言语 所打动,于是约她立即见面。她,瘦小身材,纯朴无华,带着两个儿子在餐厅门口等我。寒 喧坐定后,她才吞吞吐吐地说:“这个两个男孩子都很乖,也都很用功,可是老大两次考 大学差一点而没考上,老二也是今年刚毕业,成绩不错,但也差两分而落榜……。”

张太太敬谨地说道:“我家小孩家教都很严,我也辞掉工作专心教育小孩,但是两个小孩都 考不上大学,一下子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听说……听说私立大学有些学生没有报到,有缺 额,系主任可以再递补一些学生进去念,所以……所以,我想请您帮个忙……至于该有的‘ 礼数’,我们一定会给……”

至此,我才知道张太太带两个孩子心急如焚想见我的来意。我是如此惊讶,现在仍有学生与 家长认为,“礼数”可以换取进大学的资格。

“不可能的,这是大学统一招生,连大学校长都不可能安插自己的亲戚,何况是系主任。” 我说。

“可是,我听说,有一个同学的同学没考上大学,后来透过立法委员介绍,就补缺额去念× ×大学。听说以前一位教育部长的亲戚,也是这样念大学的。”张太太的大儿子信誓旦旦地 “补充”。

当然,结论还是“不可能”。但令我诧异的是,竟然还有人相信这种“谣言”。

似乎“谣言”经常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如政治性的“谣传”、攻击性的“耳语”、试探性的 “放话”、丑化别人、污蔑他人的言论……层出不穷,令人深感是生活在“谣言”的世界。 中国虽有古训“谣言止于智者”,但智者何其少,许多人听到“道听途说”的消息后,不是 “左耳进右耳出”,而是“左耳进嘴巴出”。

前不久兰阳及花东地区出现的“吸血僵尸”的传闻,在校园、市场到处流传,一时绘声绘色 ,人心惶惶。有人说吸血僵尸咬死十多人,甚至二名警员也被咬死。最后查证是学生把“姜 丝”误听、误传成为“僵尸”。

口语传播学家指出,人常常不能清楚地了解所有的讯息,大家只能把获得的有限讯息“尽量 拼凑起来”,因此“谣言”就有了相当的空间。假如一个人知识程度较低,对事情缺乏判断 力,对外界断续不清的讯息都毫无批判地接受,就很容易听信谣言。

在许多谣言中,可归纳其特征,即“消息扭曲”——原来的讯息,被夸大、渲染、加油添醋 、或恶意中伤,而人们大部分以“听说”、“朋友的朋友说”等“多手传播”来交代不清楚 的消息来源。

其实,“谣言”和人一样有其“寿命”,但长久不一。有些一生即灭、立即夭折,有些则阴 魂不散、挥之不去,甚至一直流传,越传越盛。

对于“谣言”,有人坚信会“止于智者”、“不攻自破”,有人则主动澄清辟谣,但有时反 而“越描越黑”。似乎上帝创造人有“口舌”,自然无法避免它所带来的“副作用”——谣 言。

■言多必失

有些人喜欢多管闲事,对于与自己无关的事,仍爱追问到底;有时可能是基于善意的关怀, 有时却也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其实,适度地关心,会令人觉得舒心,但若整天喋喋不休、 蜚短流长,则令人厌烦。

人到了一定年龄而不结婚,似乎变成“众矢之的”,经常有人“关心”,甚至“严重关切” :遇到认识的人时,总会被问道:“怎么还不结婚?”“什么时候请喝喜酒啊?”被问多了、 问烦恼了,我的答案一律是——“一九九七吧!香港大限时,我大概就会结婚。”

没结婚,实在是个人的问题,但是很多人却表现出“极度关心”的态度;其实他们自己的婚 姻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有的人还偷偷的打听,“他长得也不错,怎么还不结婚?是不是有 什么问题,有什么毛病?”害得我父母真的问我,你是不是“生理”有啥毛病?

最近问我“怎么还不结婚的人”越来越多,我烦恼了,只好回答他们:“因为我的屁股上长 一个胎记!”

“你的屁股上长一个胎记?那跟你不结婚有什么关系?”

我说:“是啊,那我不结婚跟你有什么关系?”

唉,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爱管闲事,管人家爱不爱结婚?

当然,系上的学生对主任还没结婚,也颇为关心,虽然他们不敢直接问我“怎么还不结婚” ,但是也以其他方式来表达“关怀之意”。有一天,系上布告栏上出现一份大海报,上面写 着“诚征师母一名”斗大字体,另外还有“师母”的待遇与条件:

“一、月收入数十万,二、工作轻松,三、免经验,四、男女不拘!”

呵,“免经验”当然好啦,但竟强调“男女不拘”,难怪没有人来“应征”。

学生的调皮“创意”,令人觉得十分可爱、好玩又有趣,本来“口语传播系”的学生就应该 活泼、敢表达;但是假如有人经常唠叨地问:“怎么还不结婚”,就叫人生厌。古人说:“ 多言取厌、虚言取薄、轻言取侮”,尤其是有关别人“结不结婚”的私事时,过分的关心、 多言,总不是令人愉悦的事。所以西方人说:“与人交谈,犹如弹琴弦一般,当别人感到乏 味时,便要把弦按住,使它停止振动、发声。”

大部分学生所受的语言训练极少,从小就不被鼓励多做公开表达,以至于学生在台下吱吱喳 喳不断地讲,一叫他上台,则脸红脖子粗,讲不出几句得体合宜的话来。毕了业,进入社会 工作,私底下也是话多得不得了,“流言”、“小道消息”、“个人隐私”,总不忘记“口 语传播”一下;倒是要做简报、主持小型会议、讨论时,又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人们似乎常常“有嘴说别人,没嘴说自己”,以致陷入口舌场中,是非海里。有人说:“越 少思想的人,说话越多”,好像有其道理。 BhtZKUnP0uIIJ1pU4+mkhxUOZGFdKhx8luxxS+gIagTKXZCFe/n4y2pdsV7QLRm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