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庚迁殷以后,商朝的国势就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到了武丁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空前发展,国力趋于鼎盛,史称“武丁中兴”。
武丁是商朝的第二十三个国王。据说,武丁年少时,父王小乙为了将他培养成一个称职的国王,就把他派到外地观省民风、增长见识和锻炼才能。于是,武丁来到黄河两岸,观察当地人民的生活,接触大量的平民和奴隶。有时,武丁还和这些人一起参加农业劳动。这些生活体验,使他了解到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不易。《史记·殷本纪》记载:“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由此可见,武丁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帝王。因为他即位之前,曾生活在百姓中间,比较了解社会的现实状况。即位以后,三年没有理政,国事全由冢宰管理,他从旁观察,思索复兴殷商的方略。据说武丁得到一个梦的启示,在民间找到一个筑墙的奴隶,将他任命为宰相,这个人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傅说。由于武丁善于选拔任用人才,所以在他的身边,很快就聚集了众多的名臣,除了傅说以外,还有甘盘、祖己等人。武丁在傅说、甘盘等贤臣的辅助下,励精图治,增强国力,使商王朝得以大治。
在武丁时代,商朝开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并组成了一支相对固定而庞大的军队。武丁时期对周围侵扰商朝的各诸侯国、方国,包括羌方、土方、人方、鬼方、虎方、荆楚等展开了一系列的征讨。此举在带来了国家稳定的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比较安定的生活空间。当然,从另一方面看,战争同样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比如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等。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武丁中兴”既是商朝兴盛的顶点,也是由兴盛走向衰败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