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计

趁火打劫

计名探源

趁火打劫的原意是: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乱而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的财物。趁人之危捞一把,这可是不道德的行为。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当敌方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进兵出击,制服对手。《孙子·始计篇》云:“乱而取之。”唐朝杜牧解释孙子此句时说,“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范蠡像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相互争霸,战事频仍。经过长期战争,越国终因不敌吴国,只得俯首称臣。越王勾践被扣押在吴国,失去行动自由。勾践立志复国,卧薪尝胆。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回国之后,勾践依然臣服于吴国,年年派范蠡进献美女财宝,以麻痹夫差,而在国内则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越国几年后实力大大加强,人丁兴旺,物资丰足,人心稳定。吴王夫差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勾贱的假相迷惑,不把越国放在眼里。他骄横凶残,拒绝纳谏,杀了一代名将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堵塞言路。生活淫糜奢侈,大兴土木,搞得民穷财尽。公元前473年,吴国颗粒不收,民怨沸腾。越王勾践选中吴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诸侯在黄池会盟的时机,大举进兵吴国。吴国国内空虚,无力还击,很快就被越国击破灭亡。勾践的胜利,正是乘敌之危、就势取胜的典型战例。

原书解语

敌之害大 ,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解语注译】

①敌之害大:害,指敌人所遭遇到的困难、危厄的处境。

②刚决柔也:语出《易经·夬》卦。夬,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乾,乾为天。兑上乾下,意为有洪水涨上天之象。《夬卦》的《彖》辞说:“夬,决也。刚决柔也。”决,冲决、冲开、去掉的意思。因《乾卦》为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为天,是大吉大利的贞卜,所以此卦的本义是力争上游,刚健不屈。所谓刚决柔,就是下乾这个阳刚之卦,在冲决上兑这个阴柔的卦。

此计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的意思。

用计例说 ⊙乘人之危 齐宣王兴兵占燕

公元前314年,燕王哙受相国子之及其党羽的愚弄,仿效尧舜让贤的故事,将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子之执政3年,燕国大乱,各宗族痛恨子之。将军市被和太子平谋反,准备攻击子之。

原书按语

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则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空虚,因而捣之,大获全胜。(《国语·吴语·越语下》)

【按语阐释】

这则按语把“趁火打劫”之计具体化了。所谓“火”,即敌方的困难、麻烦。敌方的困难不外乎两个方面,即内忧、外患。天灾人祸,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农民起义,内战连年,都是内忧;外敌入侵,战事不断,都是外患。敌方有内忧,就占他的领土;敌方有外患,就争夺他的百姓;敌方内忧外患岌岌可危,赶快兼并他。总之,抓住敌方大难临头的危急之时,赶快进兵,肯定稳操胜券。《战国策·燕二》中的著名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也是“趁火打劫”之计的形象体现。

泰山齐长城遗址

战国时期混合兵种的大兵团作战频繁发生,各国除了兴建具有防御功能的城市,还在各军事要地构筑军事城垒,作为驻扎军队和囤积粮草的基地。为防御骑兵的侵扰,一些诸侯国沿国境修筑了绵延数百里以至上千里的高大城墙,称为长城。长城的出现,有效防止了小部队的袭扰和骑兵军团的长驱直入。最早修筑长城的是位于长江流域的楚国,规模较大的则是位于北方的秦、赵、燕三国。

当时,有人劝齐宣王乘此时机进攻燕国,一定可以大败它。齐宣王派人转告太子平,表示自己愿意为太子平效劳。太子平于是急招党羽,将军市被包围王宫,攻打子之,结果失败,太子平和将军市被殉国,燕国内战数月,几万人死去,燕国民众怨声载道。

这时又有人对齐宣王说:“现在攻打燕国,正如同周文王、周武王讨伐殷纣一样,机不可失。”齐宣王于是派大将匡章率十万大军攻打燕国。而燕国人早已对子之深恶痛绝,齐兵一到,就敞开城门迎接。

匡章很快占领了燕国的都城,子之逃亡,燕王哙被杀。从此,燕的三千里国土都被趁火打劫的齐国占领。

⊙曹操助袁氏兄弟相残后渔翁得利

东汉末年,袁绍在官渡惨败后,没多久便极度郁闷而死。临死前,他把小儿子袁尚立为自己的接班人。可怜曾经势力显赫的袁氏家族经此打击,已今非昔比。不过,袁绍的儿子和女婿仍手握重兵,占据大量地盘。

此时,曹操率领的军队所向披靡,斗志旺盛。死对头袁绍的死对曹操来说可是个天赐良机。曹操率领大军前去讨伐,想一举消灭袁氏集团。曹操首先将进攻的矛头指向占据黎阳的袁绍长子袁谭。袁谭抵抗不住,火速向弟弟袁尚求援。袁氏兄弟同仇敌忾,合力死守冀州城。曹操久攻不下,非常着急。

这时,谋士郭嘉献计:“袁绍死后,让他的小儿子接班,却没有立他的大儿子,这种废长立幼的做法,肯定会引起兄弟之间的争权大战。这种争夺之所以还没有开始,是因为我们的进攻使他们没有时间去顾及。如果我们这时撤兵去攻打势力较弱的荆州,讨伐刘表,那么,袁氏兄弟肯定会反目。只要他们打起来,我们再来个浑水摸鱼,乘乱出兵,就可以轻而易举打败他们兄弟俩。”

“妙,妙!”曹操立即采纳了这一计谋。果然,曹操的大军刚一撤走,袁绍的长子袁谭便和袁尚争夺起继承权来了。双方大动干戈,都恨不得把对方一下子砍死。斗到最后袁谭没有打过弟弟,于是向曹操求援。

曹操本来准备坐山观虎斗,不予理睬。但谋士荀攸力劝他改变主意:“当下正是多事之秋,刘表虽然占有江汉之地,却无四处扩张之意,可见这个人是井底之蛙,胸无大志,目前就可以忽略不计。倒是袁氏兄弟甲兵10万,占地千里,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俩要是和睦相处,要算计他们不是易事。但如今袁氏兄弟翻脸,势不两立,如果一方取胜,兵力归一人所有。等到那时,我们再要降伏他就困难重重了。现在机会就在眼前,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请主公三思。”

曹操从善如流,采纳了荀攸“趁火打劫”之计,发兵至黎阳,先与袁谭联手,进攻袁尚。次年八月,终于铲除了袁尚集团。第三年春,曹操又以“负约背盟”为名,消灭了袁谭。袁氏家族几代打下的江山,就这样被两个败家子送入了曹操之手。这为曹操后来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引兵入关 吴三桂冲冠一怒

努尔哈赤、皇太极都早有入主中原的打算,但是直到去世都未能如愿。顺治帝即位时,年龄太小,只有7岁,朝廷的权力都集中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上。多尔衮对中原早就有攻占之意,想建立功业,以遂父兄未完成的入主中原的遗愿。他时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明朝的一举一动。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崇祯皇帝宵衣旰食,倒想振兴大明。可是,他猜疑成性,贤臣良将根本不能在朝廷立足,他一连更换了十几个宰相,又杀了袁崇焕,周围留的都是些奸邪小人,明朝崩溃大局已定。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一举攻占京城,建立了大顺王朝。可惜农民军进京之后,立足未稳,首领们渐渐腐化堕落。明朝名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也被起义军将领掳去。吴三桂本是势利小人,惯于见风使舵。他看到明朝大势已去,李自成自立为大顺皇帝,想投奔李自成巩固自己的实力。而李自成胜利之后,滋长了骄傲情绪,没把吴三桂看在眼里,抄了他的家,扣押了他的父亲,掳了他的爱妾。本来就朝三暮四的吴三桂,终于决心投清,希望借清兵势力消灭李自成。多尔衮闻讯,欣喜若狂,认为时机成熟,可以实现多年的愿望了。这时中原内部战火纷飞,李自成江山未定,于是多尔衮迅速联合吴三桂的部队,进入山海关,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打到京城,赶走了李自成。多尔衮志得意满地踏上明王朝的金銮宝殿,奠定了清王朝入主中原的基础。

吴三桂像

李自成陵园

李自成之墓

■简评

孙子兵法上说:“乱而取之。”唐朝杜牧注曰:“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趁火打劫的精髓,便是一个“乱”字。这等于是告诉我们对敌斗争的时机把握,乱,就能暴露对方的弱点;乱,对方就会对外界的进攻无力招架。这样,我方才有可乘之机。乘敌之危,方能就势而取胜。

此计主要被应用于军事、国际政治、外交和企业竞争上。需要说明的是,“趁火打劫”之计只能用于对敌,不能用于自己人内部,在生活中尤其不可照搬。 JpINIdKa3gBHuNsWkrrhSC4nY/fN9d4zPM/3UhCn+P2ghrNNnzXbItqcNhSym0Z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