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悬崖宫是如何建成的

1888年的冬天,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南部高原上,两个牧民正在赶着牛群行走,突然被眼前的一片悬崖挡住了去路。他们定睛一看,原来那悬崖竟然是层层叠叠的房子,最前面还有一座巨大的“宫殿”呢。他们惊奇万分,这么“蛮荒的地方”怎么会出现这样多的房子呢?于是他们随口称这个地方为“悬崖宫”。

当然,发现“悬崖宫”的消息很快传遍全世界,一批批冒险家到这里探寻宝藏,许多珍贵文物遭到了破坏。1906年,美国国会被迫通过了保护悬崖遗址的法令,将其定名为“弗德台地国家公园”。1909年,最大的悬崖宫村落正式出土,1979年,这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文化遗产”予以保护。

这里是遍布悬崖绝壁的台地,地面上长着草,树木稀疏,很适于放牧。“弗德”就是“绿色”的意思。16世纪末,西班牙占领墨西哥后,侵入科罗拉多高原,称这里的印第安人为“普韦布洛人”。普韦布洛是西班牙语“村、镇”的意思。19世纪初,台地同科罗拉多州一同成为美国的一部分。

在弗德台地发现的1300年前的“普韦布洛人”村落遗址,迄今已经达到300多个,面积达到210.7平方千米。几万人聚居在这个台地上,各村落之间相对的独立,又由于彼此近在咫尺,既能互助互济,又可以共同对付强敌。每个村落就是一个家族的集体聚居地,外有土砖墙加以维护,内有多层成套住房和公共建筑。多层房仿照印第安人的原始祖先悬崖穴居的样式,逐层向上缩进,使整幢房屋好像呈锯齿形的金字塔。下层房顶就成为上层的阳台。上下层之间有木梯,上层大部分房间与邻室有侧门相通,底层则是专供贮藏食物之用的,也就不开侧门。在中心庭院有供集体使用的活动空地、祭祀房,地下还有两个礼堂(地穴)。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人们关于美洲社会,仅仅知道这样的情况:在中美出现过有玛雅文明、托尔特克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在南美仅仅有印加文明,并且大多建立了农业王国。至于北美的印第安人基本上被看做是不懂耕作、不会造房的野蛮部落。弗德台地的发现,改变了这种传统的偏见。

1909年,美国的考古学家出土了台地上最大的村落遗址,俗称梅萨维德“悬崖宫”。这座村落依傍崖壁而建,占地近1.4万平方米,据估计当年施工周期达50年。村落的布局十分紧凑,有许多方形、圆形的高楼,其内共有150间民房、23间地穴祭祀房间。著名的云杉大楼,也就是两个牧民见到的“崖宫”,因楼板是由云山板铺成而得名。该楼是3层楼,长达203米,宽为84米,地面有114间住房,地下还有8件祭祀房间,而其中最大的一间地穴祭祀房竟然有7间住房那么大。云杉楼的北边有个“杯子房”,里面藏有430只彩陶杯子、盆子、饭碗之类,这里或许是祭器贮藏室。

figure_0069_0040

“弗德台地国家公园”古村落遗址

这些村落体现出当时印第安人高超的建筑技巧和对地理环境巧妙的利用。

村落的四周都是悬崖绝壁,天生自然,即使野兽都难以攀登。在壁面有凿出的一个个小洞,仅能容手指和脚趾插入进去。村民便是靠着这些小洞来攀爬崖宫,进出村落。显然,这有对付外敌入侵的功用。村落周围还陆续发掘出蓄水灌田的水渠、水塘,编织篮筐的作坊,精美的陶器、玉器、骨器等。总之,村落处处体现着普韦布洛人的智慧和文明。

那么,普韦布洛人是以何为生?又是如何建造其悬崖宫的呢?

考古证明,早在公元初始时,西方称之为“编篮者”的北美印第安人就已经能编织篮筐,栽种玉米。这些人居住在洞穴或者土穴的圆形小屋里,过着频繁迁徙的生活。到了公元5〜10世纪,这些“编篮者”居民制作陶器、种棉织布,还建造房屋。大约7世纪时,他们进入弗德台地,12世纪前后达到全盛期。在那里,这些“编篮者”居民聚族而居,建筑其规模宏大的“悬崖宫”聚落,使外族不敢轻易靠近和进犯。当时的“编篮者”居民尚处于母系社会,部落长是女性,妇女掌管着祭祀大权,把持家政,专司制陶工艺。男人则从事农耕狩猎、编织和保卫村寨等活动。此外当时集市贸易兴起,已经实行物物交换了。

尽管西方殖民国家称这些居民为“普韦布洛”,“编篮者”也被称为“普韦布洛人”,但实际上他们有自己的族名:阿纳萨齐族。

几代人辛勤建造而成的弗德台地大村落,后来为什么又被弃置了呢?这是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的谜团。目前,持自然灾害说的人最多。他们认为,普韦布洛人在弗德台地上平平稳稳地度过了几百年,人口基本趋于饱和,地力负荷也近于极限。1276〜1299年,这里发生了一场长达24年之久的大旱灾,饮水枯竭。人们被迫忍痛放弃家园,向东逃荒到水源充足的地方去。从此,“悬崖宫”大村落湮没于大地。 TUKvTAHr/cjYIeBkbF2vkY4V0JGSzr9Ep+FmtQgxAfF5m+kOIVutDC33B9RkZgu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