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作为领导者,要想领导他人,让他人跟随你,必须首先领导好自己,以身作则,要求下属做到的事情,必须自己先做到,只有这样,下属才能真正对你心悦诚服,自动且高效地执行你下达的指令。
要领导他人,首先就要学会领导自己,而要领导自己,就必须了解自己。因为所处环境、所受教育情况的不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特征,从而也就决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话风格。随着所处环境、所受教育的改变,个人的性格也会随之改变,语言风格也会随之改变。因此一个领导者要获得真正的成功,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地位不断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你了解自己。
作为领导,或者说你已经决定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那么你就要了解自己。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够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在工作中不断地去改进自己、完善自我。如何了解自己?一方面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进行自我反省,从而认识自我;另一方面是从不同角度寻求建议,因为人对自身的认识毕竟有一定的盲点,有一些不足可能自己并不会意识到。
富兰克林曾经征求朋友对他的意见及看法,一个朋友毫不客气地指出他太骄傲,说他在说话的时候太盛气凌人、不谦虚。富兰克林经过仔细反思后,认为朋友说的有道理,就在以后的说话中时刻注意,这为他赢得了更多的朋友和尊重。
另外,在了解自己的过程中,一定不要认为自己“无事不知”,否则这只能遮蔽你的视野,阻碍你的成功。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永远也不是成功的领导的品质。究竟哪一种语言风格好呢?
1936年的“西安事变”,张、杨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许多人强烈要求杀掉蒋介石,特别是杨虎城部队中的部分军官。为了整个民族的大局,为了逼蒋抗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就前去说服他们:“杀蒋介石还不容易,一句话就行了。可是杀了他,接下来怎么办呢?局势会怎么样呢?日本人会怎么样呢?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会怎么样呢?各位想过吗?这次捉了蒋介石,不同于十月革命捉住克伦斯基,也不同于滑铁卢擒拿了拿破仑——前者是革命胜利的结果,后者是拿破仑军事失败的悲剧。现在虽然捉住了蒋介石,可并没有消灭他的实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动下,加上英美也主张和平解决事变,所以逼蒋抗日是可能的。我们要爱国,就要从国家民族的利益考虑,不计较个人的私仇。”
这段话很可以说明周恩来的说话风格:循循诱导,由浅入深。他一上来就用一句话问住了军官,控制了当时的场面;接着一连5个反问,引导军官们层层深入地思考,最后提出“逼蒋抗日”的目的和意义。一环紧扣一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军官们心悦诚服。这可以说是典型的周恩来的语言风格。
和周恩来不同,邓小平的语言却干脆利落,表现了他的钢铁性格。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来中国访问,邓小平会见了她。撒切尔夫人一见面就说:“我作为现任首相访华,见到你很高兴。”邓小平却说:“是呀,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个,但我认识的现在都下台了。欢迎你来呀。”寒暄一番过后,双方开始就香港问题进行交谈。撒切尔夫人在香港问题上始终抱定“有关香港的3个条约仍然有效”的主张,邓小平则毫不含糊地指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铿锵有力,强硬得很,给了当时挟英阿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胜利之余威的撒切尔夫人以沉重的一击。
周恩来与邓小平的语言风格不同,但是他们的谈话都取得了最佳的效果,赢得了谈判的成功。也就是说,语言风格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是否适合自己的性格特征、思维能力、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等。
在现实中,语言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轻声慢语、彬彬有礼是一种风格,慷慨陈词、豪情奔放也是一种风格;慢条斯理、三思而言是一种风格,不假思索、对答如流也是一种风格;洋洋洒洒、侃侃而谈是一种风格,只言片语、适时而谈也是一种风格;神采飞扬、谈笑风生是一种风格,温文尔雅、委婉含蓄也是一种风格。作为领导者,在塑造自己的语言风格的时候,应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思维能力、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
没有谁是生活在真空中的,正如作家、画家在寻求自己的艺术风格时,总是要去模仿其他大师级的前辈。领导者在了解自己、清楚了自身的优点与缺点之后,在塑造自身的语言风格时,虽然要挖掘自身的优势,但也不能无视自身不足,不要让不足影响你塑造自己的完美语言风格。这时候,你完全可以模仿你所崇拜的人或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去汲取养料。找到你所崇拜的人,从他们身上获取经验,不仅仅是概括性的经验,更主要的是具体的经验;不仅要注意他们的口头语言,还要注意那些无声的语言,包括肢体以及眼神交流。而且,你还可以找到重要演讲的录音,找出你可以模仿的内容。
林肯的语言风格是大家所熟悉的。在白宫的官方记录中是用这样一个词描绘他所接受的教育的——“不完全”,他一生中接受的学校教育不超过12个月。年轻的时候他在农场里剥玉米和杀猪,来赚取每天3角1分钱的工资。无论是从所受教育还是所处环境来看,他似乎都不可能是在盖茨堡发表了美国有史以来最精彩的演讲的林肯。但,这确实是事实。那么他的语言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他就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的。他可以把拜伦、勃朗宁的诗集整本整本地背诵下来。他在办公室放了一本拜伦的诗集,另外又准备了一本放在家里。办公室的那一本,由于经常翻阅,只要一拿起来,就会自动摊开在《唐璜》那一页。当他进入白宫之后,内战的沉重负担消磨了他的精力,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他仍然经常抽空拿本英国诗人胡德的诗集躺在床上翻阅。有时候他在深夜醒来,随手翻开这本诗集,会凑巧看到对他有特别启示或令他感到高兴的一些诗,这时他会立刻起床,穿着睡衣,脚上穿着拖鞋,悄悄找到他的秘书,然后把一首又一首的诗念给秘书听。他在白宫时,也会抽空复习他早已看熟的莎士比亚名著,也会批评一些演员对莎剧的念法,提出他自己独特的见解。林肯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文学作品,塑造了自己无与伦比的语言风格。
同时,作为要经常面对不同场合、不同对象的领导,在保持自己的语言风格的同时,也要注意他人的反应。毕竟你说出的话,不是对自己,而是对他人,为了使其接受你的观点而说的。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你的语言风格太直露,就试着含蓄些;如果你的语言风格太松散,就要学会用更强大有力的表达方式。这样经过长期的努力与磨炼,你就会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作为领导,了解自己,形成自己的风格的语言思维训练
1.了解自己,找出优点与不足
不了解自己,不清楚自己的不足,就不能够提高;不清楚自己的优点,就不会形成自己的风格。
2.找出自己崇拜或喜欢的人(电影中的也未尝不可)的谈话风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会使你看得更高、走得更远、进步更快。
3.训练准确、优雅的语言风格
纠正你语言中的方言,用准确、优雅的普通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4.朗读、背诵诗歌等文学作品
通过文学作品的朗读及背诵来丰富语言,避免词汇贫乏而导致语言枯燥无味。
从成功中获得自信,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正如没有人能够永远成功一样,也没有人永远错误。它们是交替出现在人生之中,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不可分的,关键是看你如何去面对。
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你必须有一次成功,因为成功是一种习惯。有了一次,就会有以后无数次的重复,从而为你荡除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美国参议员汤姆斯在十几岁的时候,个子长得很高,但是身体很虚弱,瘦得像根竹竿。同学们经常开他的玩笑,给他起了“瘦竹竿”的绰号。这使他常常陷入忧愁和自卑之中,许多时候甚至不敢见人。他每天都在为自己瘦高而虚弱的身体发愁,大脑里充满了各种奇怪的想法,以至于无法容纳任何其他的事情。汤姆斯当时的家庭境况不是很好,他上师范学校期间穿的一套西装是父亲的,很不合身;鞋子也是父亲的,同样不合脚,甚至会一不小心从脚上掉下来。这让他感到很难为情,以至于不敢和同学交往。但是不久以后的一次演讲,改变了他的生活。
这次演讲对他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他连面对一个人的勇气都没有,更何况面对一大群观众。在母亲的鼓励下,他还是参加了这一年一度的博览会演讲比赛。在准备演讲的时候,他努力将那绚丽无比的演讲词全部都背诵下来,对着牛和树木练习了不下100遍。演说时他情感充沛而动人,在观众的一片欢呼声中赢得了第1名。那些曾经嘲笑地称他“瘦竹竿”的同学,此时称赞他说:“汤姆斯,我早知道你了不起。”当地报纸在头版对他进行了报道,使他在当地名声大振,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但是对汤姆斯本人来说,这一次演讲成功的重大意义在于给了他自信,挖掘了他自己也不敢想象的潜力,让他的命运有了彻底的改变。他曾经说过,没有那次演讲比赛的成功,他恐怕永远也进入不了美国参议院。
真实的成功可以给你自信,甚至改变你的一生。同样,在成功到来之前所想象的成功也可以给你带来自信。正如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威廉·詹姆斯所说:“如果你对结果足够关注,你一定会得到它;只要你想做好,你就能做好;假如你期盼财富,你便会拥有财富;若是你想博学,你就会学富五车。”所以在说话之前,想象成功时的情景。
从成功中获得自信,不仅是指自己的成功,也包括其他人的成功。一切模式都是可以复制的,成功的模式也可以复制。其他领导身上的一些成功的方式方法甚至模式,在许多时候也同样适合你。
当第1次开口说话获得成功,你将会从中获得自信,以此来迎接生命中的难题和困扰,进而改变生活。成功并不难,关键就看你能否从中找到自信。
如果世界是完美的,那么所有的一切都将会如愿所偿,我们将会永远成功而不会失败,但是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作为领导,虽然自己并不想犯错误,但犯错还是不可避免的。克林顿在阿肯色州担任州长期间,曾经遭遇过很难堪的一次失败;布什在“9·11”事件时将“恐怖分子”说成“亲属”……同时,他们也把错误看成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不管你是处于新手阶段的领导还是精通阶段的领导,都一定会犯错误。对此你应该怎么办呢?是否想另觅一条路径并且幻想错误会自动走开?如果有这种想法的话,那就不要坐在领导这个位子上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也就是说人是生活在现实中的,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关键看能否改正。最重要的就是,你不能犯同样的错误。防止犯同样错误的方法就是把错误都记录下来,很多领导都是用这种方式,客观地分析、反省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且采取措施以确保同样的错误不再发生。
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说话非常冒失。有一天,他的一位老朋友实在忍不住了,就严厉地斥责他说:“你太不像话了。你已经伤害了每一个和你意见不一样的人。你太在意自己的观点了,特别是你的态度简直让人无法接受。每一次聚会,如果你不在场,大家都会感觉到很自在。你太过分了,没人想和你说什么,也不打算和你说什么,因为那不仅是浪费时间,还惹得大家都不高兴。如果你再这样下去,可能再也学不到新东西了。”
经过沉痛的思索,富兰克林深深地意识到了自己在说话时所犯的这些错误,他感觉到自己的人际关系正面临着失败。于是他马上改掉这种冒失、粗野的说话方式,不再生硬反驳、武断立论,而是效法苏格拉底,用一个谦逊的、对事物抱有怀疑的口吻。在刚开始采用这种方式的时候,富兰克林总觉得别扭、不舒服。但是不久,他的方式、态度的改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与朋友之间的谈话气氛逐渐融洽起来,大家接受了他,争执也少了。他不再因为偶尔的出错而难堪,在对的时候也能顺利得到大家的认同。富兰克林没有再犯类似的错误,而新的说话态度也使他在大陆会议里更具影响力了。
富兰克林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并改正了错误,从而对自己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少犯错误,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是其中的一方面。但是我们每个人,即使是领导也没有时间、没有可能把所有的错误都犯一遍,这就要求领导善于从别人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例如上面所提到的关于富兰克林改正他冒失、粗野的说话方式的例子,作为领导就可以借鉴。
不要面对面地直接反对别人的意见,不要太武断;不用“毫无疑问”、“当然”这些太肯定的词汇,而改用“我认为”、“我想”等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别人正在说一件你不赞同的事情时,不要立即反对。这样也就避免了犯富兰克林同样的错误,有利于少走弯路、迅速地提升自己。
萨特医师被邀请参加朋友组织的聚会。聚会上,一个小伙子询问他有关保健方面的问题,他正兴致勃勃地讲解着。当时参加聚会的人很多,朋友一看萨特如此高兴,就想把萨特介绍给大家,于是就对大家说:“今天我的朋友萨特医师也来了,我们请他给大家谈谈保健方面的知识如何?”大家一听大名鼎鼎的萨特医师在场,都热烈地鼓掌欢迎。私下里萨特可以侃侃而谈,但是面对如此多的人,他就心跳加速,不知所措了。他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但是根本就没用。他从没作过公共演讲,特别是面对这么多的人。
大家都在看着他。他摇摇手,表示拒绝,但是没想到却引来了更热烈的掌声。在极其紧张的情绪的支配下,他感觉自己就要崩溃了。在大家的注视下,他转过身,一个人默默地走了出去,陷入了深深的难堪和耻辱之中。
回家以后,他找来大量的演讲资料,仔细钻研,模仿磁带中的演讲,对着镜子练习。他刻苦地练习,毫不懈怠,努力带来的结果超出了他的期望值——再在大众面前讲话时,他不再紧张。
如果发现自己因错误而失败,要马上从中吸取教训,不要犹豫,并且越早发现越好。正如加拿大的一句箴言所说:“普通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智者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傻瓜不从任何错误中吸取教训。”作为一名领导,更要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作为领导,从成功中获得自信,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语言思维训练
1.多听从朋友及他人的意见
毕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者更容易指出我们的错误或不足。
2.暗示成功
闭上眼睛,想象你面对听众、昂首阔步地走上讲台,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听众都在全神贯注地听你演讲;当你演讲结束时,掌声四起,大家对你赞叹不已。
3.阅读传记
无论是成功的领导还是失败的领导,他们的传记对我们来说都有很强的指导借鉴意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在同等智力和技巧的前提下,成功的领导者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优秀品质,那就是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
作为一个领导者,要随时与各种各样的人群打交道,同时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群的各种各样的评价,这其中有赞美也有批评。有的领导听到对自己的赞美之词,往往自以为是,“也不看看我是谁”,“哪有我办不成的事”,“凭我的能力早就……”开始飘飘然了。有的领导一旦听到对自己的贬斥之词,便消沉低落,“天啊,太可怕了”,“我不会再在会议上发言了”,“我的讲话实在太糟糕了”……从而自暴自弃。这两种类型的领导之所以会有如此表现,实际上是由于缺乏自我意识、情绪被外界所左右而造成的。这种自我评价同时也阻碍了领导才能的进一步成长与发展。
而如果你是一名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领导,则会熟知自己的情绪状况,能够意识到情感如何影响自己、他人以及工作中的表现,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不会随便否定自己,不会对外界吹毛求疵,更不会盲目自大,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正如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的门楣上铭刻着的一句千古箴言:“认识你自己。”准确地评价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而且能对自身的不足有充分的理解,对外界的各种评价也能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坎普是美国早期的政界名人,当他首次在众议院发表演说时,因为刚从伊利诺州赶来,衣冠打扮未免有些土里土气,以致现场听众中有一个言词犀利、善于幽默讥讽的议员在他演说中途插口说道:“这位从伊利诺来的新客人,衣袋里一定还藏着满满的雀麦哩!”
在场的听众听到这句话,全都大笑起来。假使换了别人,一定会感到万分难堪,甚至恼羞成怒。但坎普先生深知那位议员对他讥笑并未过分,因为自己确实很土,所以他很坦白地回答说:“没错,我不但衣袋里装满了雀麦,而且头发里还藏着许多种子呢!我们住在西部乡间的人,多半是土头土脑的,不过我们所藏的雀麦和种子,却常常能够长出很好的幼苗来。”这短短的几句机智的反驳,立即使坎普的大名轰动了全国,大家给他起了一个外号——“伊利诺州的种子议员”。
坎普因为对自己的不足有着充分的理解,所以面对那位议员的嘲讽,敢于毫不掩饰地予以反击。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人,知道自己绝不是十全十美的,即使自己的缺陷被人道破,也会毫不躲避、坦然接受。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自我意识呢?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比如说瑜伽,运用呼吸来专注思想、引导动作,通过这种身体上的锻炼能够促使更深层次的自我认识,从而唤醒你的自我意识;调解,你的领导角色是相对于员工而言的,你可以通过对其他领导的言行的判断和理解,从而达到自我意识;其他的还有接受心理评估以及建议、阅读相关的书籍、参加支持小组和接受训练指导等等。另外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自我反省,把自己当做一个旁观者,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去打量自己,多花一些时间了解自己,同时也可以征求其他人的意见。
作为领导,需要的是足够的控制他人的能力,但是如果你不了解自身能力,自我感觉麻木,一旦面对挑战,往往也就意识不到自己的身份与所处的环境,进而就会情绪暴躁,对问题失去基本的判断能力。
有一个公司的经理,能力和地位都很高,但是他的领导能力却不被上司甚至员工认可,即使是他本人也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充满失望和不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一次和朋友的谈话中,他逐渐意识到,原来因为公司员工大都是研究生,而自己却只是一个三流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这让他感到自卑、耻辱,于是便用怒吼和假装权威的方式来掩饰弥补自己的弱势,但是他忘记了学历不等于能力,忘记了自己能力上的优势。这次谈话使他恍然大悟,他理解并接受了现实中的自己,同时也接受了别人眼中的优势与缺陷,而缺陷引起的自卑也不再影响他的行为。他不仅获得了自信,同时也获得了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那么作为领导,你如何知道自己有没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呢?如果没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悬而未决的事情往往会占据你的大脑、控制你的思想和行动,这时你的反应往往会不合时宜:你可能由于别人对你的一点儿冒犯就暴怒,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你可能以一种恐吓或胁迫的语言去控制他人;你可能不分场合地焦虑;你可能不敢在公共场合讲话;你可能不能正确地处理争端;你可能表现得冷酷而无丝毫的同情心;你可能有意无意地重复一些幼稚的语言,而不像领导一样去领导他人……仔细考虑一下自己有没有上述表现,观察他人对你的言行都有什么反应。
当然,你不可能完全消除恐惧或者对某些人的厌恶情绪,但是你可以而且必须调节并控制自己的表达方式。肆无忌惮地发脾气的领导,只会让人恐惧,而不会得到尊重。自我调节在危急时刻的重要性表现得最为明显,不仅能够增强语言的说服力、稳定人心,而且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
自我调节不仅表现在口头语言上,而且也包括身体语言。有一个公司的高级主管,在工作上的突出表现使他获得了事业上的巨大成功。但就是这样一位成功的领导,却患有严重的忧郁症,甚至试图自杀过。这种情绪与性格也影响了他和员工及客户的交往。有一天,她应邀到朋友家里做客。一进门,她的内心突然感觉到一阵轻松与愉快,没有了忧愁和郁闷。原来朋友家的布置的明亮色调给了她强烈的视觉冲击,她明白了,匆忙告别朋友,赶回家去。一天的时间,她的屋子充满了明亮与欢欣,时尚的裙装、飘逸的秀发、饱满的精神代替了以往那暗色的西装、古板的发型、慵懒的状态。她通过改变自己的身体语言成功地克服了心理的障碍,开始积极主动地与员工和客户交流。
自我调节也包括某种程度上的讲真话。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要去评价自己、谈论自己,而是要你公开对自身情感的关注与表达,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展示自我的领导风范。
进行自我调节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积极学习。通过学习所引起的无论是绝对的还是有条件的变化,都会改变你思考或说话的方式。这样你就能够摆脱单一的、旧的语言习惯,从而不断地更新、完善自己的语言习惯。加强对信息的接触,多角度多层面地考虑问题,对语言的控制与把握也就会更加灵活自如。
作为领导,在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方面的语言思维训练
1.记录你在工作交流中的语言
对这些语言进行分析,看哪些是有用的、起作用的语言,哪些是无用的、没有效果的语言。前者尽量保留,而对后者则要改进甚至避免。
2.录制一次你主持的会议
在录像中观察自己与其他与会者,通过比较来评估自己的自我意识,进行自我调节。
3.有效阅读学习
通过阅读学习,获取知识技能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当你领导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的时候,领导他人的能力也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人与人之间的许多冲突,通常是由于彼此间的误会,彼此之间或者是咄咄逼人,或者是情绪过于激动,或者是过于维护自己的意见……而实际上,这一切都不是不可以避免的。如果你能够将心比心,同样时间、地点、事件,把当事人换成自己,也就是设身处地去感受、体谅他人,这就是同理心。同样道理,作为领导,如果能够用同理心去管理自己,设身处地地理解员工的情绪,并且通过妥善管理员工的情绪使公司的人际关系达到和谐,那将为你的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英国的戴安娜王妃虽出身富家,却没受过什么高等教育,她经常说自己笨得像头牛,智商不高。但是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却永远那么慈善温柔、有亲和力,她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
英国一个著名的芭蕾舞童星埃利才12岁,却不幸患上骨癌准备截肢。手术前她的亲朋好友及观众闻讯赶来探望,有的说“别难过,没准会出现奇迹,还有机会站起来”,有的说“你是个坚强的孩子,挺住,我们为你祈祷”。埃利始终一言不发,默默地向所有人微笑致谢。她很想见到戴安娜王妃,因为她优美的舞姿曾得到王妃的赞美,王妃夸她“像一只洁白的小天鹅”。王妃终于在百忙之中赶来了。她把埃利搂在怀里说:“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够了再说。”埃利一下子泪如泉涌。自从住院以后,什么安慰的话都有人说了,就是没有人说出这样的话,埃利觉得最能体贴、理解她的就是这样的话了。通过这件事我们不难看出,戴安娜王妃所具有的正是其他人所缺乏的,那就是同理心。
世界上聪明人有很多,会说聪明话的也不少,但聪明的话说出来不一定贴切,不一定让人心存感激。虽然戴安娜的一句“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够了再说”非常简单,可惜不是人人都懂得这么说的,因为我们看问题往往喜欢从“我”的角度去考虑。作为领导,如果具有高度的同理心,那么在管理问题员工的时候,就会比其他人更高明,因为你比其他人更能够理解员工的感受和情绪,更能促进双方感情上的融洽,从而也就更便于管理。
同理心不仅可以提升领导的素质、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还可以融洽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工作气氛。深层次的同理心使人更能体验生活,可以设身处地地倾听,善意地去替别人着想。
作为领导,如果能够用同理心来管理自己,就可以给你自身带来很多好处。你可以得到员工的极大尊重,并且也能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可以化解公司与员工的矛盾,融洽公司领导与员工的人际关系;可以消除员工的逆反情绪,解除沟通障碍;可以增加专业风范,充分展示你的人格魅力;可以使员工非常乐意接受自己,这样就有利于与员工快速形成共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这样,不需用任何的金钱投资,就能收到千金难买的效果。
那么,作为领导,如何才能够具备同理心呢?以同理心管理自己,就要求领导能够站在员工的角度,将心比心,把自己放在员工的立场上,体验员工的处境;能够用心倾听员工的谈话,让员工感到被尊重,觉得找到了知己;能够正确分辨员工的情绪,善于观察问题员工的非语言性的动作,以便从中解读出员工心底深处的想法;能正确解读对方说话的含义,从员工的话语和表情中理解员工真实的想法。
在实际的工作中,领导为什么要用同理心管理自己呢?事业和心情虽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领导作为一个有着复杂情感因素的人,许多时候心情与事业常常交织在一起。当你的心情没有处理好时,你的事情也往往处理不好;同样,如果心情处理好了,接下来的事情也就容易处理多了。所以,如果具备同理心,你在工作中的明智之举将是:先处理心情,再处理工作。当然,同理心并不否认特殊情况下,例如发生了紧急事故,大家先处理紧急情况,再处理心情。但是此时只要具备同理心,那么大家的共同想法恰恰就是立即先处理好紧急情况。
在许多情况下,要想处理好员工的心情,往往可能要牺牲你的立场。此时你完全没有必要放弃你正确的立场而去迎合员工的心情,因为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立场要坚定,态度要热情。这也是用同理心处理问题的一种方式。
从某种程度上讲,同理心是作为一种与领导交流的心理技术的,它大体有两个步骤:首先通过交谈,分辨出员工的内心感受;然后将你分辨出的信息反馈给员工,让员工清楚你已经明白他的感受。其目的是要通过采取“先处理心情,再处理工作”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与员工达成共识,并最终将工作处理好。
作为领导,在运用同理心和员工讲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同理心并不等同于同情心。同情心代表完全同意对方的观点、感受,而同理心只是对对方的感受作出反馈,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倾听者赞同当事人的观点与行为。因为员工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而你作为领导必须兼顾公司利益与员工利益。对员工而言,你主要是给予一种安慰与理解。
作为领导,在与员工谈话时,根据领导的态度不同,往往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反馈形式。
第一种,作为领导,如果对员工的表达方式予以取笑、嘲讽、打击、强行制止、挑剔、忽视等,就会使员工的心里有受到伤害的感觉。此时会造成双方沟通困难,十有八九处理不好接下来的事情。
第二种,作为领导,你仅仅是处理了员工所谈的事情而明显忽略了员工的感受,比如仅仅是直接给予员工忠告、建议、提出问题;或者仅表示抱歉,而照顾不到员工的心情;或者仅仅按照对方的表面意思处理,而不能理解并反馈其真实意图等。这就会使员工产生不被理解的交涉挫折感,从而造成双方的沟通障碍,事情往往也处理不太好。这种处理方式对于领导而言,也许并不能算错,但可以肯定他也不怎么对。
第三种,领导能准确分辨出并且能准确地反馈员工所要表达的重要而明显的感受。此时的结果是员工觉得被人了解,非常乐意继续与领导交流,通畅的沟通和良好的心情会使事情较容易处理。
第四种,当领导能够敏感地觉察到并艺术地反馈超越对方明显感受的隐含感受,比如各种复杂感受中的潜在感受、潜在需求、潜台词、潜意识、暗示等时,会使员工认为双方心灵相通、高度默契,有知音知己的感觉。此时,员工将非常乐意接纳领导的观点,并且很高兴地去处理领导期望做的工作。
根据上面领导的4种不同的反馈方式,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一个员工问领导:咱们这么做,效率太低了。4种相应的反馈方式是:
第一种:低?那你想怎么办?(嘲讽)
第二种:很抱歉,工作方式是公司定的,不能擅自改动,我也没有办法。(仅表示抱歉)
第三种:噢,是吗?(重要感受:员工有高见要发表,并且希望作为领导的你能听听)
第四种:对对,这个问题我也考虑了好久,来谈谈你的高见。(表示你对他独到的眼光的欣赏,被人欣赏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的潜在感受与需求)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第四种方式才是最高明的,这也正是同理心管理所达到的效果。
作为领导,进行同理心的语言思维训练
处理下列问题,比较一下运用同理心的方式和不用同理心的方式效果有何不同:
1.一个员工讲完一个笑话。
2.员工向你汇报工作进展。
3.一个顾客怒气冲冲地打来投诉电话。
4.一个向来表现良好的员工抱怨突然多了起来。
5.一个员工被辞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