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土生土长、多元复合
——道教起源

事件:道教起源

源起时间:原始社会

渊源:鬼神崇拜、神仙信仰、黄老学说

理论基础:养生学、阴阳五行说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景教等多种宗教,都曾留下自己的足迹,然而只有道教是中国真正土生土长的宗教。

道教文化的渊源十分复杂,主要来自于原始的鬼神崇拜、神仙信仰、黄老道以及古代的养生学和阴阳五行学说等。

鬼神崇拜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人们很难改变自然。原始人只能匍匐在自然脚下,对于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流,就都看做是神,由此产生敬畏心理,对其顶礼膜拜。久而久之人们不仅认为自然万物有灵,而且以为人死后灵魂可以继续存在,于是又产生了对鬼神的崇拜。各种丧葬礼仪和祭鬼、驱鬼的仪式随之形成。

殷商时期,出现了专门从事沟通鬼神和人类,以巫术为职业的人,即巫师。这些人以歌舞降神,并且编了一套符咒驱鬼的巫术;在宗教祭祀活动中还负责迎神祈祷。他们替人治病、卜筮吉凶、画符念咒等。巫师的地位很高,当时国家和社会的重大政策制定前都要先问询他们然后才能做出决定。

鬼神崇拜进一步发展,继而发展成完整的系统,包括天神、人鬼、地衹。崇拜祖宗神灵和祭祀天地并列,被称做“敬天尊祖”。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不是崇拜单一的神(如西方的上帝),而是多神的崇拜。

后世道教成为多神教,就与古代的多神崇拜有很大的关系;而后世道教所谓的“做法事”,也是部分继承了古人鬼神祭祀礼仪和礼制。

神仙方术

道教的源泉之一是神仙方术,可以追溯到中国远古原始社会时期。

远古原始社会时期,已有人开始学仙。有史料记载,黄帝轩辕氏一边和敌人作战,一边学习修道成仙,后来修道成功,乘着龙升天做了神仙。

figure_0010_0003

天尽头

位于胶东半岛东端。秦始皇梦想长生不老,曾派出很多人出海寻找长生不老的仙丹。据说他巡游至此见海中巨石突立,遂令修桥至东海仙岛,求长生不老药。

到了战国时期,神仙信仰已经相当广泛。出现了许多关于神仙传说的著作,记载了不少关于仙人、仙境、仙药等传说的故事。而这时的修道成仙逐渐转向实践行为,于是寻求仙境、仙人,散发成仙之方的方士便出现了。他们将神仙学说、方术与阴阳五行学说糅合到一起形成了方仙道,当时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满足人们依托鬼神,企望长生成仙的愿望。战国中后期到汉武帝时,在方士、神仙家们鼓动下,帝王将相们蠢蠢欲动,上演了中国历史上一系列入海求长生不老药的闹剧。

历史上齐威王、齐宣王和燕昭王、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经派方士到东方海上“三神山”寻求神仙及仙药。其中徐福取药的故事流传甚广,后世甚至有徐福与所带三千童男女成为日本人祖先的说法。

中国这些独有的神仙信仰沿历史长河顺流而下,到东汉中、晚期为道教所吸纳,成为道教信仰的重要内容。这一时期的道教也被称为方仙道。

黄老之学

方仙道在两汉期间逐渐向黄老道过渡,它是道教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黄”就是黄帝,“老”就是老子。黄老道的主要理论基础就是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大约产生于战国中期。西汉初年,由于经历长期战乱,民不聊生,当时的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推行无为而治,即减轻税赋让百姓休养生息,尽量不影响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令其自由发展,结果使西汉的国力逐渐强盛起来,史称“文景之治”。这种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思想源于黄老思想。随着治世的出现,黄老思想受到推崇。汉武帝登基后崇信神仙,方士们便趁势以黄帝、老子附和神仙学说,二人也被奉为神仙。自此神仙学说开始与黄老学相结合,原来单一的方仙道便向黄老道演变。

到东汉桓帝的时候,神仙学和黄老学进一步结合,正式形成了黄老道。老子也被尊为最高神灵。黄老道所尊崇的黄帝、老子,后来成为道教所信仰的至尊之神。黄老学说成为后世道教的正统理论基础。

古代养生学和阴阳五行说

道教除了思想信仰之外,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修炼以成仙。而成仙首先要长生不老,因此要有一套养生健身之法。古代医药学有好多养生学方面的内容,正好为那些道教的修炼家拿来所用。如道教修炼常讲的“行气之术,导引之功”在早期的养生学中就已提到。

知识点击

神仙家与道教、道教与道家的区别

寻求仙境、仙人以及成仙之术的人称为方术之士,方术之士古已有之,传说中的彭祖、素女等就属于方士之流。据《史记》记载,周灵王时有方士苌弘,以方术奉事周灵王。这是有确切记载的最早的方士。战国末,燕齐沿海一带的神仙方士活动十分频繁,后成为方仙道。秦始皇时,正式派遣方士徐福去东海上寻求长生不老药。汉武帝宠幸方士如公孙卿、李少君等,他们为统治者或主持祭祀和祈禳,或炼制丹药、黄金,或寻求不死之药。以后神仙方术为道教所利用,神仙方士也逐渐被称为道士。

道教是以长生不老之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神仙不死之道教化信仰者,劝人通过养生修炼和品德修养的提高而最终得道成仙,解脱肉体,求得永恒。而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流派,其核心理念是“道”。就这一点而言道教与道家根本上是不同的。但道教还是继承和发展了道家的一些东西,如道家创始人老子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道家典籍《道德经》和《庄子》成为道教的“真经”。

道家的大致发展脉络为:先秦老庄道家、秦汉黄老道家、魏晋玄学道家。魏晋以后,道教实际上取代了道家。后世所说的道家,除了确指先秦和汉魏晋道家以外,多半指的是道教。

figure_0012_0004

八卦五行相生相克图

五行之说始自尚书,阴阳之说始自周易而皆大行于春秋战国的阴阳家。此图所绘即是五行八卦相生相克的功法图。图中一道人端坐于毛皮之上,四周云气缭绕,人形周围为八卦象。

figure_0013_0005

太上老君图

老子被尊为道教之祖,图中他头部有一轮黄色圆光,身着黄色云纹衣,腰束紫色长带,外罩绿色云纹大袍,两手合握于胸前,趺坐在一块铺着毛皮的岩石上。

《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对道教修炼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更是决定性的。《黄帝内经》中的一些论及饮食起居、调摄精神的篇章,是道教修炼的重要指导文献。《神农本草经》对后世道教炼养家的影响颇深,南朝齐梁时的著名道教人物陶弘景就曾专门研究过。古代养生学丰富和奠定了道教的养生、修炼部分的理论基础,是道教的源泉之一。

另外,阴阳五行思想对道教的形成影响巨大。战国末期,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逐渐结合成为一体。方士邹衍又据此提出了“五德终始”理论,这种理论后来成为方仙道历史观、宇宙构成论以及依附于鬼神之事的基础。而方仙道是道教的前身,因此就其思想根源说,道教与阴阳五行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到了汉代,方仙道家们索性将阴阳五行学说加进道教的教义。

总之,道教的渊源宏观上主要就是原始的鬼神崇拜、神仙方术和黄老之学结合、发展的产物,具体修炼方面则大量吸收养生学和阴阳五行说的思想和方法。经过发展逐步完善自成系统。

徐福东渡的传说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游到了山东琅琊,当地人徐福与其他一些术士联名上书秦始皇说,在大海里有三神山,只要能派一批童男童女和他一起去那里就可以求回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听了他的话,非常高兴和向往,于是派了几千童男童女乘船和徐福一起去寻找仙山。然而经过几年,徐福和他的手下花光了秦始皇赐给他们的财富,却没有得到所谓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神药。于是,当秦始皇又一次来到琅琊时,徐福非常害怕,就编造了一个谎言,说因为蓬莱岛海中有大鲛鱼,使他们受到了阻难。徐福又请求秦始皇派射手跟他们再一次出海,秦始皇答应了他的请求。这一次,秦始皇派徐福带领童男女3000人,并装载着五谷的种子一起下海。徐福当然求不回仙药,所以他再也没有回来。 2Ci6dEeCCglJs+aEGl2ucuUlP6h6yLnwtDSuXM/nI05FvqCoTcna7Q5BOPW+103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