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陶渊明血统之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生活在刘宋的诗人陶渊明的诗句。他以平淡自然却韵味深藏的作品和自身蔑视权贵、不愿与统治阶层同流合污的气节确立了自己在文学史中的位置。至今,他的作品依旧被人们欣赏和赞叹着。

一直以来,人们自然地认为陶渊明是汉族人,因为历代史籍中没有关于其民族出身的明确记载,更没有史籍表明他是少数民族作家。直到近代,陈寅恪将陶渊明的民族出身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并指出陶渊明不是汉族人,而是奚人。

果真如此吗?

考证陶渊明的民族,自然要先弄清楚他所属的世系。一般认为晋代大司马陶侃是陶渊明的曾祖。《宋书·隐逸·陶潜传》、《陶渊明传》、《南史·隐逸·陶潜传》、《晋书·隐逸·陶潜传》等史籍都说陶渊明是“晋大司马陶阚之曾孙”。众口一词,因而陶侃是陶渊明的曾祖也就成了定论。

这就需要探究陶侃是何族人。陈寅恪在《<魏书·司马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一书中提出了陶侃、陶渊明这一世系皆为奚族的观点。自然,这一论述也是从史籍对陶侃民族状况的记载入手的。陈寅恪提出了以下几个理由。

首先,陶侃的居处。陈寅恪认为陶侃本不是“浔阳柴桑人”,而是鄱阳人,他是在西晋平定东吴之后才迁家到浔阳的。鄱阳原是奚族居住之地。至于鄱阳境内的奚族会在西晋平吴后迁至浔阳的原因,那是因为“鄱阳境内奚族以勇悍善战之故,晋平吴后,遂徙之于庐江郡内当日交通较为便利的浔阳,易于控制”。

陶渊明饮酒图 元 钱选

其次,有史料记载温峤曾骂陶侃为“奚狗”。

《世说新语·容止》篇记载了一个故事。当时朝中大臣庾亮害怕见陶侃,温峤则劝庾不必害怕,但见无妨,并说:“奚狗我所悉,卿但见之,必无忧也。”可见陶侃应是奚族人。

第三,陶侃后人的情况。

陶渊明像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祖陶侃为晋朝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

陈寅恪详细列举分析了史籍对陶侃后人的记载,得出结论说,在晋宋时期,“其诸子凶暴虓武,颇似善战之奚,似更为可疑。”

又有人补充陈寅恪的观点,认为陈寅恪的第三条理由“持论甚微”,仅从其后人“凶暴虓武”来断定其民族,不仅论据不足,且“更为可疑”一句也只是以怀疑语气出现,不能作为考据其血统的依据。论者提出另外一条来自《晋书》的记载。《晋书·陶侃传》说陶侃“望非世族,俗异诸华”,就是说陶侃出身不是名门大族,生活习惯也有别于华夏地区,这实际上就暗示陶侃出身低微,且不是汉族。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尽管陶侃在当时官居高位,却依然受到同僚歧视。进而分析说,也许陶渊明一生不得志,亦与此有关联。

归去来兮辞帖 明文徵明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著名文章,受到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和极力推赏,书法家更是常以它作为表现对象。文徵明(1470~1559),初名璧,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征仲,号衡山居士,明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与祝允明、王宠并称吴书门派的三大书法家。此帖是文徵明82岁时的作品,笔法紧劲,中规中矩。

“陶侃、陶渊明出身奚族”的说法提出后,陶渊明的身世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大部分人都对陈寅恪等人的观点持反对意见。针对陈寅恪的论断,有学者撰文指出,其一,“奚狗”并不一定指奚人,这就好像古时北方人骂南方人为蛮子,并不是指南方人就是少数民族,只不过是一种侮辱人的方式而已。其二,说陶侃后人凶暴,因而断定其为奚族人,不仅论据不足,而且也不合乎史实,因为陶侃后人中也有不凶暴的。所以陶侃并不是奚人,从而陶渊明也不是奚人。

关于陶侃,陶渊明血统问题的论断,由于“奚人说”证据尚不充分,而“汉人说”也只是对“奚人说”进行批驳后对传统说法的坚持,也缺少明确的史实依据,因此,陶渊明的血统之谜还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

《陶渊明集》书影
陶渊明今存诗文辞赋一百二十余篇,散文以《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最为著名,诗以田园诗成就最高。清代沈德潜赞之为“六朝第一流人物”。 XBEQoefQmGLxU0cTaW8muqPNY6amWn/kcYC8YtjH/t0Uht6NDJ0JwOEPXpNi+O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