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孔子是私生子吗?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本人也被称为“圣人”,是历代统治者所尊崇的对象。他的卓越思想,是我国乃至世界思想界宝贵的财富,让人们推崇备至。然而由于史籍记载的模糊和理解史籍的不同,致使孔子的出身问题,千百年来纠缠不清,以至于后世有这样一个看法,就是认为孔子是“私生子”,这是以史书中对孔子“野合而生”的记载为依据的。

圣迹图·孔子不仕退修诗书明
孔子的功绩,一在整理古代文献。二在立学传徒,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上启下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图描绘了孔子不仕而退修诗书、办私学、整理传授“六经”的情景。但随着史料不断增加,人们在尊重孔子的时候,对他的经历增添了许多新的困惑。

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孔丘生而其父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孔子问他父亲的坟墓在什么地方,但是母亲颜征在不愿告诉他。为什么颜征在不愿告诉孔子?这是因为“叔梁纥与颜征在野合而生孔子”。换句话说,孔子是“私生子”。汉朝时候的郑玄为《礼记·檀弓》作注时也认为,孔丘的父亲和颜氏野合而生下孔子,颜氏感到可耻而没有告诉孔子,孔子后来也对自己的出生情况讳莫如深。“孔丘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圣人孔子竟然是“野合”而生?这不是有些不可思议吗?有人持反对的态度。他们认为,产生这个看法的原因即是读这句“不知其父墓殡于五父之衢”的时候在“墓”字的后面断句了。古文断句是不打标点的,那么同样一段文字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清朝雍正年间的一个举人在《檀弓》中,把“不知其父墓殡于五父之衢”连起来念,“墓”字后面不断句,这样就产生了第二种看法,即孔丘在三岁的时候父亲就死掉了,后来孔母也去世了。孔子想将父母合葬,但是不清楚埋在鲁城外东南部的父亲墓是“丘”葬,还是安葬深埋的。所谓“丘”葬就是浅埋的,它是一种过渡性的坟墓,可以改葬,而深埋的坟墓则是正规的坟墓,不能改葬了。对于这样一个大事,孔子自然十分慎重,他为此特地拜访了一位老人,打听到父亲的坟墓是“浅埋的”,孔子这才把父亲的骨殖迁过来,和自己的母亲合葬在防地。因此,在整个事件中,根本就不存在“母讳之”的问题。孔子是正式婚姻的结晶,不是私生子。这个举人认为,自从司马迁以来,读者都把“不知其父墓”断为一句,因此才造成了后世这样大的疑案。

孔子像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也有说法认为,孔子父母正式结过婚,但是年龄差距太大了,所以被时人称为野合。《孔子世家》记述,叔梁纥原来的妻子是鲁国的施氏,生的九个孩子都是女孩,所以他又娶妻,生下男孩孟皮。但是孟皮的脚有毛病,于是他就求婚于颜氏。颜氏在姊妹中最小,她遵从父亲的命令,与叔梁纥完婚。既然颜氏与叔梁纥成婚是明媒正娶,为什么还会有野合的现象呢?唐朝司马贞写的《史记索隐》说:“今此云‘野合’者,盖谓叔梁纥老而征在(颜氏)少,非当壮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也就是说,当时男人三十岁称“壮”,女子十五岁及笄,头发上首次戴簪,才准许结婚。叔梁纥老了,颜征在还年少,并不是壮年初笄,所以叫“野合”。

有人认为,古代婚嫁时的礼品很多,一样礼也没有,就被别人说成是私奔野合。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一书中则认为这种说法是有破绽的,《孔子世家》已经说得很明白,颜征在是听从父亲意见后而出嫁的,既然是从父命的正式婚姻,怎么会产生六礼不备的情况呢?(当然,孔子父亲当时是否因为经济原因而缺礼,世俗是否因为其礼未备遂起流言,“孔丘是野合而生”,我们无从得知。)梁玉绳进一步认为,所谓野合是因为这对夫妇曾经“祷于尼丘而得孔子”,因而被演绎成“野合”。

夫子洞
孔子出生前,其父母曾在山东曲阜的尼丘山祈祷。故而孔子出世后,取名丘,字仲尼。上图是尼丘山的夫子洞,传说是孔子的出生地。

颜征在向尼山祷告,祈求神灵降福给她儿子,当时叫“野合”,这种现象在后代也有,例如安禄山的母亲向轧荤山祷告生安禄山。“春秋公羊学家,所谓圣人皆感天而生,此即野合而生也。”根据现在存在的尼山以及孔子“生而首上玗顶”、如尼山之形的说法乃至庙内至今还供奉着的叔梁纥、颜征在、孔子、孔子之子孔鲤、孔子之孙孔伋的牌位,崔适在《史记探源》中写道:此文疑作“纥与颜氏女祷于尼丘,野合而生孔子”。也就是说颜征在在尼丘山扫地为祭天之坛而祷之,遂感而生孔子,因此被称为野合。

关于“野合”,现代学者从婚姻制度方面进行考察得出下面的看法。他们认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虽然早已经是男权的社会,但是原始社会所遗留下的偶婚制对当时社会还有一定的影响。野合之风不仅在春秋时代没有消失,实际上在战国时代也时有发生。这反映了时代的婚姻痕迹。或许,孔子对这种野合风俗很不提倡,感觉这是很不文明的,所以他才千方百计地将自己死去的父亲母亲合葬在一起,作为一夫一妻的标志。这种行为与孔子提倡“礼教”以及其他的倡导文明的思想是相一致的。

性学家们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野合”的现象。他们认为,原始的性风俗是允许“野合”的,它本来就是远古人类的一种婚配形式。远古的人类(甚至包括现代社会的一些地区的人们)认为,野合实际上更合乎天道,是吉祥、美好的象征,并不是淫秽的、丑陋的。所以,孔子的父母“野合而生孔子”,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孔子塑像
位于大成殿内明间正中。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冕,身穿十二章服,手捧镇圭,一如天子礼制。清康熙帝曾在此亲祭孔子,行三跪九叩大礼,随从认为皇帝对一介布衣行如此大礼实有不妥,康熙说:“孔子乃千秋帝王之师,万世人伦之表”,并亲书“万世师表”四字以示虔敬。

尼山书院大成殿
孔子出生于山东曲阜尼山。此山也因孔子而名扬四海,尼山书院即在尼山孔庙内,以庙为学。庙始建于后周显德(954~960)年间,现存房舍69间。

梁公林墓群
梁公林位于山东曲阜,是孔子父母的合葬墓地。1992年,梁公林墓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子的身世到底怎样?大多数人都将孔子乃“野合而生”看作是可信的,但是更具体的,迄今仍众说纷纭,还有待于史学家的进一步研究。 kAXUi0oE/leLQ3cRGFq7kiXbCyi1NjRt39s0oypZqyV2gVtVdLcxPlIDL8Gs3oC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