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宋太祖之“陈桥兵变”与“烛影斧声”

宋太祖赵匡胤,这位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一生缔造了两个历史谜案:生前,他演绎了“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死后,又留下了“烛影斧声”的悬案。

公元960年的元旦,正值后周君臣在宫中同贺新年之际,忽然传来北方镇、定二州的紧急军事报告,大意是:辽国军队南下,进攻周朝,形势十分危急,如果不马上增加军队,辽国军队必将长驱直下,后果不堪设想。小皇帝与皇太后只好请当时担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往北方边境抵御入侵的辽兵。初三,军队驻扎在开封东北的第一个驿站陈桥。当天夜里,士兵们聚集起来,喧嚷着:“皇帝这么年幼无知,他如何能够治理朝政?”此时赵匡胤正醉卧帐中。次日的黎明,闹事的将士们手执兵器来到赵匡胤帐前,声称:“诸将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赵匡胤惊醒披上衣服,未来得及应酬,将士们就把象征皇权的黄袍裹在他身上,众人也都拜在庭中,欢呼万岁。然后众人又硬拥他上马,返回开封,取代后周政权,建立了北宋。这就是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

宋太祖赵匡胤像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涿州(今属河北)人,生于洛阳(今属河南)。后周显德三年(956),积功至殿前都指挥使,拜定国军节度使。七年初,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改元建隆。毛泽东道: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克里斯特芙尔·法玛说:他是一名善战的将军,他的胜利恢复了中央对地方军阀所夺去地区的控制。他还是一位英明的管理者,其改革带来了一个和平而又繁荣的时代。

陈桥兵变历来被看作是“千古疑案”,疑点颇多。历来的看法大致有以下:

第一种说法是认为,陈桥兵变不是偶然事件,而是赵匡胤精心策划的。据《涑水传闻》等书记载:“及将北征,京师喧言,出师之日,将策点检为天子。故富室或挈家远避于外州,独宫中未之知也。”古诗写道:“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当时军队来到陈桥已有兵变之说,未见黄袍,已有天子之说,怎么可能不是预谋呢?

军印 宋
北宋初年,宋太祖抽调地方精锐士兵补充禁军,长年驻守京城及附近地区,使地方军队实力大为削弱,无法与中央抗衡。为加强对禁军的直接控制,不设最高军职,殿前司由都指挥使主管,侍卫司分别由马军都指挥使和步军都指挥使主管,三个都指挥使均由皇帝任命,号称“三衙”。此图为侍卫司马军副长官的印信。

其次,所谓的“醉卧不省”不过是为掩人耳目。赵匡胤是率军出征的主帅,刚刚出发上路,怎能在军帐中“醉卧不省”?他再爱喝酒,也不能对军国大事如此掉以轻心,看来,“醉卧不省”乃是给人们以他对兵变一无所知的假象。据宋人笔记记载,赵匡胤早年曾为自己的功名前程占卜,“自小校以上至节度使,一一掷之,皆不应。忽曰:‘过此则为天子乎!’一掷而得圣筊。”这段在宋代广泛流传的轶闻足见身为天子赵匡胤的夙愿。而在陈桥驿,他兵权在握,当天子易如反掌之时,反而会不念及早年愿望,一醉了之?这是否有太多的做作?

再次,《宋史·杜太后传》中记载,杜太后知道儿子称帝后,曰:“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吾儿生平奇异,人皆言当极贵,又何忧也?”这分明表示赵匡胤早有称帝野心,黄袍加身并不是从天而降的好事。

当然认为赵匡胤称帝并不是预谋的也大有人在。证据在于:《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契丹国志》等史书皆记载有镇、定二州急报:北汉勾结契丹入寇。况且,并不存在谎报军情配合兵变的情况,因为镇、定二州节度使不是赵匡胤集团的人,不能制假。清赵翼认为,五代诸帝,多由军士拥立,相拥成袭。因此,赵匡胤的“黄袍加身”是可能的。

关于宋太祖的另一个千古之谜是“烛影斧声”。

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晚上,赵匡胤忽然去世。第二天,其弟赵光义继承了皇位,即历史上的宋太宗。对于赵匡胤的死,《宋史·太祖本纪》上只有一段简略的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但是宋代的笔记野史上却有一些颇为离奇的记载。文莹《续湘山野录》记载,二十日那天,“上御太清阁四望气。……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见封王,即太宗也。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继位。”由于这段记载语气隐隐约约,文辞闪闪烁烁,于是便给后人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

陈桥兵变遗址
兵变遗址在今河南省封丘市陈桥镇,即宋太祖黄袍加身处。

“宋太祖黄袍加身处”碑

一种意见是,宋太宗“弑兄夺位”。持此说的人以《续湘山野录》所载为依据,认为宋太祖是在烛影斧声中忽然死去的,而宋太宗是夜又留宿禁中,次日便在灵柩前继位,实在难脱弑兄之嫌。

《宋史通俗演义》和《宋宫十八朝演义》都沿袭上述说法,并加以渲染,增添许多宋太宗弑兄的情节。

另一种意见认为,宋太祖的死与宋太宗无关。持这种说法的人引用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为宋太宗开脱。据《涑水纪闻》记载,宋太祖驾崩后,已是四鼓时分,孝章宋后派人召太祖的四子入宫,但使者却径趋开封府召赵光义。赵大惊,犹豫不敢前行,经使者催促,才于雪下步行进宫。因此,太祖死时,太宗并不在寝殿,因而不可能弑兄。

宋太宗赵光义像
宋太宗(939~997),初名匡义,后改为光义。开宝六年(973)封晋王。九年即位,改名炅,改元太平兴国。

还有一种说法,虽然没有肯定太宗就是弑兄的凶手,但认为他无法开脱抢占王位的嫌疑。在赵光义即位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系列的反常现象,即据《涑水纪闻》所载,宋后召的是太祖四子,而赵光义却抢先入宫,造成既成事实。《宋史·太宗本纪》也曾提出一串疑问:太宗即位后,为何不按照嗣统继位次年改元的惯例,而是急忙将只剩下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成太平兴国元年?为何赵光义登基五年后,忽然有一个“金匮之盟”?既然杜太后有“皇位传弟”的遗诏,太宗为何要一再迫害自己的弟弟赵廷美,使他郁郁而终?太宗继位后,太祖的次子为何自杀?太宗曾加封皇嫂宋后为“开宝皇后”,但她死后,为何不按皇后礼仪治丧?

上述迹象表明,太祖死亡和太宗继位还是有很多疑点的,也无怪乎后世提出诸多疑义。真相究竟如何,有待于后人的进一步探求。

太祖蹴鞠图 元 钱选
宋太祖自幼爱好武术,传至现今的太祖十八棍即由他所创,同时,他也爱好蹴鞠(踢球),常与弟太宗赵光义在宫内和宫人进行比赛。上行必下效,蹴鞠在宋代极为流行。 g6jDzR8nKgNlbSt2d9R0KQz6iEQK/B63kEGgTu9BzafcuUUrNtmQFoZPmSYQ9Ut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